这几天对于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加强资质审批管理的通知,朋友圈和代办资质的热闹得很呐!小编也看了那些混迹土木工程圈的网红和代办中介,对于这项通知内容,95%都是在照本宣科,就是照着通知原文内容读了几遍,然后评论留言跟帖的也不少,蹭热点嘛。
还是来看看该项通知中实打实的干货吧,通知内容的第六条规定:要强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注册人员考核要求。按理来讲这一条是针对所有建筑企业资质类型,包括施工、监理、勘察设计等资质。但随后又补充:申请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应当满足《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建市〔2014〕159号)要求的注册建造师人数等指标要求。这样看起来似乎特别强调的是施工企业资质办理。
既然指名道姓的要求施工一级资质特别对待了,那就照着做呗,只是回到了原来的要求,以前也不是没有按照这些要求做过,轻车熟路的也简单。建市[2014]159号文对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到底有哪些规定,还是重温一下。特别是对原版资质要求不熟悉的建造师和高级工程师来讲尤其重要。
以市政工程专业为例,市政一级资质要求企业净资产1亿元以上,企业主要人员一级注册建造师不少于12人,企业技术负责人具备市政工程相关的高级职称,市政相关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30人。此前20222月发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甲级资质标准同样要求企业净资产1亿元以上,这一点没有变。
2022年新版征求意见稿多出了一项:近3年上缴建筑业增值税平均在800万元以上。只有这一条是新版征求意见稿中多出来的。其余要求一级建造师的人数由2014年版本的12人减少为2022年版本的10人,两个版本之间相差2个一级建造师的人数要求,差距并不大。况且这三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放水导致通过人数特别多,所以2022年新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即便是没有如期出台也几乎没有影响。
2014年版本中要求:一级资质技术负责人具有10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市政工程相关专业高级职称;市政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30人,且专业齐全。
2022年征求意见稿要求:甲级资质技术负责人具有10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为市政公用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主持完成过1项以上本类别工程业绩。
2014年与2022年两个版本都要求企业技术负责人具备10年以上工作经验,这一点没变,2014年要求技术负责人为市政工程的高级职称,2022年要求技术负责人为市政专业一级建造师,这一点是广大建造师们比较关注的,因为2022新版征求意见使用一级建造师对考证一族来讲是利好,如果使用市政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还需要使用一级建造师和业绩去申报市政高级工程师才能达到要求。
要知道,现在职业资格与职称打通关系后,一级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可以作为中级职务申报副高级工程师职称。也就是说现在的一级建造师相当于中级职称职务,如果是按照2022年版本执行,若是只需要一级建造师担任负责人,那无疑是从高级职称职务降低为中级职称职务了。
其次申报高级工程师职称是同时需要一级建造师中级职称与项目业绩的,特别是各省陆续修订完成新职称申报条件,在2023年实施的职称申报条件中对高级工程师的业绩条件特别苛刻。所以高级工程师可以看做是一级建造师与业绩的结合体。高级工程师的含金量自然被提高了。当然是职称申报时的业绩要求是人社职改办审核,建筑企业资质申报中的业绩是由住建单位审核。这一点上有一定的差别。
2014年版本中还要求:市政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30人,且专业齐全。2022年征求意见中甲级资质标准免除了对职称的要求。说实话,自从职业资格与职称申报关系打通后,在过去的5年,使用一级建造师、一级造价师申报高级工程师通过人数增长速度太快,有人笑称现在的高级工程师还在工地上打灰放线,高级工程师人数太多,所以现在职称也不缺了,2014年版本还是比较合理的,现在要求恢复也无可厚非。
另外,2014版本中还要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50人,且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机械员、造价员、劳务员等人员齐全。2022年征求意见稿也将此原内容抹除。说实话,如果一个一级资质企业连这点起码的人员配备都没有,那么一级资质的老板会赤手空拳的上阵,对于皮包公司违规转包、买卖工程那是一点难度都没有了。建筑市场本就是有钱人的资本市场,50人的管理人员配备根本就不多,而且50人的数量甚至偏少。
现在不是提倡建筑企业自有工人吗?减少劳务包工头这一层,削减劳务资质,建筑企业自有工人最大限度地解决拖欠工资,避免劳务包工老板卷钱跑路。2014年老版本就要求一级资质企业: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150人。而2022版征求意见稿也抹除了对工人数量的要求,从这一点来看,2022年新版征求意见稿也很难站住脚吧。
2022年征求意见的亮点就是上缴建筑业增值税,技术负责人要求具备业绩这亮点,其他的也没有多余值得点赞的地方,对比2014版反而在退化。这是2014一级资质与2022甲级资质之间对比。
2014二级资质与2022乙级资质相比,又有哪些区别:
小编认为,相对于一级资质而言,二级资质更有看头。2014老版要求二级企业资质标准净资产4000万元以上,2022版征求意见稿认为乙级资质企业净资产800万元,前后两个版本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无疑是拉低了二级企业资质标准和实力,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皮包公司不断进入市场低价中标扰乱市场。不知道住建部为何要进行这样修改。建筑市场本就是有钱人的资本游戏市场,以为建筑老板减负的目标进行修改,无疑拉大贫富差距。要知道,市场上的项目数量是一定的,获得资质的企业数量越多只会降低门槛,不拼技术、不拼资金、不拼设备,拼的是谁报出的价格低。与拼多多的模式如出一辙。
2014年二级资质标准要求配备市政专业注册建造师12人,这里12人当中不划分一级与二级,大多数情况企业主要聘用市政二级建造师。2022版本资质征求意见稿要求市政专业注册建造师只需要5人,同样没有划分一级和二级。只是人数由12-5,减少了7人。现在一级建造师失业人数不断攀升,二级建造师的情况有多糟,可想而知。7名二级建造师给企业能带去多少压力?现在土木工程院校的毕业生直叹人才不值钱了。
此外,2014版要求二级资质的技术负责人具有8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市政工程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或市政公用工程一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市政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15人,且专业齐全。
2022年版征求意见:二级资质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为市政公用工程注册建造师;主持完成过1项以上本类别工程业绩。
综上所述,2022版本二级企业技术负责人的要求也降低了,因为2022年征求的技术负责人只需要市政专业建造师即可,并没有划分等级,言下之意就是市政二级建造师也是可以作为二级资质企业技术负责人,只需要主持完成过1项市政工程业绩就可以了。上述内容就是本次的分析,希望对各大建造师和工程师朋友有帮助。如有疑问可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