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他拼死逃出劳工队,向组织紧急报信,一批被捕的同志因此得救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5-04-11 12:42:44

秦润田,1920年出生,河南清丰县双庙乡秦家村人。6岁时,因河南闹灾荒,生活所迫,秦润田跟随父母举家逃荒到河北威县枣科村。为了谋生,不满10岁的秦润田就跟父亲学做木匠活。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10月,秦润田参加了村上的民兵游击队。秦润田年龄小,但打仗、送信特别有劲,村支书很喜欢他的这股勇敢劲,说秦润田有他年轻时的影子。

秦润田常跟着村支书、村长常冒险到候贯、章台、苏村、高庄、安庄等周边村镇去探底,动员群众参加八路军、游击队,号召大家要团结起来护村保家。   

1937年11月中旬,日军清水部、宪兵队开着汽车,先后侵占了河北威县、南宫、清河、武城、巨鹿等地方,设据点、建炮楼。威县城成为日军重要据点。   

不久,秦润田在地下党支书李海斌的介绍下入了党,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   

在冀南,日本人、汪伪、汉奸、顽固派各种势力交织,错综复杂。共产党和游击队的处境十分艰难,任何一点的疏漏,都有可能带来杀头的危险。每次党组织开展活动,秦润田他们总是藏在村里的一间房子里,关上门,几个人在里面秘密进行。

秦润田是党员,各项工作都是秘密进行,家里人都不知道。但时间长了,还是被细心的母亲察觉到了。他家就他一个独生儿子,母亲的担心可想而知,但她总是想法给他帮助。秦润田意会到母亲是支持他的,工作更放胆了。不久,村支书就培养他当了党小组长。   

1938年2月,陈再道司令员率领八路军东进纵队,从太行山到达河北南宫县。4月,成立了冀南军区。  

1938年5月的一天,一大早,八路军六人来到威县游击大队开展工作,给游击队员们开了个动员会。会后,刘队长马上行动,安排秦润田和苏部银用石灰浆在墙上写抗日标语。   

随后,八路军工作组在南宫县扩军,身为家中独苗的秦润田和苏部银等人踊跃报名,成为了正式的八路军战士。

他们进入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学文化、学战术、练瞄准、练射击、练刺刀、练大刀,练投弹、练迫击炮,利用地形、土工作业,练习村落战、坚固阵地攻击和大兵团协同作战。秦润田学了一手大刀术,动作流畅,刚劲有力。   

枪林弹雨中,生死瞬间事。为了消灭敌人,秦润田一有时间就跟战友们在一起琢磨、研究战法。年老后他说:“打仗也是有学问的,就是要地形有利,胆大心细,脑子灵活,观察分析,快速判断,眼尖手快,悟性高。身体强壮占优势,武器也很重要,你越勇敢他越怕,行军像追风,冲锋像猛虎,这样即能打出煞气,也能保全自己。”在十多年炮火硝烟的熏陶下,秦润田还学会了配制炸药、研制地雷、自造枪支等很多本领。   

1938年7至12月,陈再道司令员率八路军到平原张官店等地,破击平汉线,切断了日军的运输线。   

1939年年初,日军搞“治安肃正”,开始疯狂“扫荡”冀南。在宋任穷司令员的部署下,冀南军区八路军分三路在南宫东南向作战。

张排长派秦润田和吴广生去侦查敌情。两人从上午侦察到天黑,日伪军一出动,秦润田飞奔回去报告。八路军抢占先机,把鬼子引诱到有壕沟的地方,付连长和徐连长带队包围了过来,歼灭鬼子二十多人。

战斗很激烈,赵大华连长就在秦润田身边不幸中弹,他急忙把赵连长抱到壕沟下面。赵连长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从身上取出一块老怀表交给他。秦润田说,每一次战斗看到年纪轻轻的战友牺牲,心里都很难过。    

1940年,日军推行野蛮的“治安强化”运动,很多地方成了敌占区。日军把占领区分割成格子网,边上挖成大壕沟,围上铁丝网和荆棘刺藤,限制八路军游击队活动。

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冀南区党委、行署为加强领导,便于指挥,于1940年3月,由河北南宫县分出垂杨、段头、乔村、郝屯四个区成立了垂杨县。   

1941年年初,日军开始修建清河县王官庄至南宫县大高村的公路(简称王高路)。敌人出动一个联队的日军在王高路沿线安设了许多炮楼和据点,加紧对公路两旁村庄的扫荡,在马固庄设立伪军司令部。重点地段由日军防守,其它路段由伪治安军高德林的部队驻守。

日军开始修建王高路时,垂杨县委遵照冀南区党委的批示,发动全县群众,组织地方武装,积极配合八路军展开大规模的破路行动。敌人白天抓人修,秦润田他们夜间组织群众破路,敌修我破,敌出我击。   

1941年8月底,冀南军区决定来一次狠狠的打击,彻底破坏王高路,摧毁垂杨县马固庄中心据点。垂杨县抗日地方武装和数万名党员、群众参加。   

战斗在晚上10点钟开始,二十团团长徐绍恩带领战士发起猛攻。二十团用从日军手中缴获的一门八八野炮击中了敌炮楼,一个伪军团副从据点里跑出来,高喊饶命,伪军全都举枪走出了据点。

首长对这个团副进行了教育,带着他去王高路其他炮楼喊话。每到一个炮楼前,伪团副就高喊:“我是马固庄炮楼的团副,马固庄炮楼被八路军轰平了,你们投降吧,不然性命难保。”各炮楼里的敌人一听,马固庄中心据点都守不住了,也都老老实实的交了枪。三四天时间,王高路沿线的炮楼、据点全部被拔掉,高德林的治安军也全部被缴械。   

这次大规模的军民联合行动,消灭了日军,铲除了炮楼,得到了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和上级首长的肯定和通报表彰。秦润田在战斗中头部、胳膊、腿多处受伤,住进了医务所。他因表现勇敢被上级首长授予“三等功”。   

1942年抗日形势更加严峻。1月,秦润田被分到垂杨县政府开展工作。正规部队都化整为零,以连、排、班的形式分散隐藏到地方机关或群众中,穿便衣,坚持地方游击战。   

1942年4月29日凌晨,冈村宁茨亲率日伪军3万多人,在飞机、坦克、大炮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对冀南抗日根据地实施蓄谋已久的大规模扫荡。   

垂杨县政府机关陷入日军包围圈。当时天才蒙蒙亮,刘县长说:“动作快点,赶快突围。”秦润田和余维贵几个人就掩护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朝地道里、壕沟里、树林里转移,冲出了包围。  

1942年“4·29”铁壁大合围之后,冀南的斗争环境异常艰难,垂杨县不但白色恐怖严重,而且自然灾害频生,旱、涝、瘟疫,粮食无收成,霍乱横行,严重威胁着冀南军民的生存。大家吃树叶、啃树皮、挖草根,逃荒要饭。有时几天都吃不上饭。“一顿二三两,颜色四五样,加水六七碗,八九十日粮。”有人编的顺口溜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困境。   

在抗击自然灾害的同时,抗日军民还要开展敌伪斗争。上级决定采取开展记“黑红点”活动。即为伪军伪组织建立“生死薄”,干好事记红点,干坏事记黑点。对黑点多的,先用喊话或写信的方式给予警告,若一意孤行必将被严惩。

1943年6月,刘县长派秦润田去清河县送情报。因离威县不远,秦润田想顺道去看看父亲。他好长时间没见父亲,心里很惦记,就跟刘乃茵县长请假。李正坡政委提醒他说:“威县情况恶化,路上小心。”

秦润田顺利地送完情报,飞奔到枣科村,才知道父亲回河南老家了,给他留了一封信,但信一下没找到。秦润田想,没找到就先住下再找找。过了两天,信还是没找到,皇协军把他捕去了。

一去就搜身,把裤腰带扯掉,然后逼问,不说就打,不说就用刑,灌辣椒水。经过几番逼问毒打,秦润田什么也没说。敌人就把他关在炮楼里,耿连长和其他十几名同志也被关在里面。

晚上,他们想逃跑,可炮楼很高,根本无法逃出去。过了两天,皇协军又把秦润田带到刑讯室。秦润田再次遭受严刑拷打,但还是没有屈服。一鬼子恼羞成怒,叽里呱啦吼了一阵后,就在秦润田后背扎了一针。他当时没感到不适,过了些年慢慢长了个肿瘤,渐渐地背部那一块就失去了知觉。

秦润田关了几个月,被送到劳工会,接着被送去山海关做苦工。此时,已是十一月,天气已很冷,秦润田他们都还穿着单衣。途中,秦润田一直都在想办法想逃跑。

走了五天路了,人人都很困乏。这天天刚黑,来到一个村子,秦润田见村子的房屋边上有一茅房,土墙不高,感觉机会来了。秦润田假装上茅房,靠近过去。

外面站着的皇协军,对他的行为并无反应,也可能是天冷放松了警惕。秦润田纵身一跃,如旋风般翻墙跑了,顺着墙边往树林里跑去,不敢停歇,拼命地跑,终于跑回到垂杨县政府,向上级领导汇报了被捕后侦查到的情况。李县长马上向上级汇报了此事,不久后八路军端掉了炮楼,解救了被关押的抗日志士。   

很多年过去了,秦润田回忆起这事时说道:“牺牲我一个不算啥,要是有人告密了,很多被捕的同志就暴露了,要牺牲很多人,那队伍损失就大了!”   

1943年11月,秦润田被安排到清河县当地下交通员,传递党的重要情报和文件。他装扮成木匠,装扮成普通百姓推车载老人看病,蒙混过关。因怕出危险,有时就把内容背下来记在心里,又担心忘了,走在路上还在念叨,幸好,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1944年7月,行署划分,垂杨县撤销,原垂杨县委书记李培新调清河县任县委书记。李培新书记到任后,调秦润田去六军分区当战士。

1945年,八路军冀南六分区部队,将各县日伪军和据点全部摧垮,使得清河、巨鹿、武城、成安、夏津、任县、高唐、邢台、南和、磁县、南和、安阳、滑县等县城相继解放。   

1945年8月15日,鬼子投降了!上级传达了这个特好消息,六分区整个部队都在欢呼!晚上庆祝胜利,炊事员特意做了顿香喷喷的肉给大家吃。这晚秦润田兴奋过了头,失眠了!   

1946年1月,秦润田在军区教导团学习,6月参加安阳战役。之后部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第29旅第85团二营,秦润田任排长。1947年12月中旬,第十纵队第29旅第85团又改为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秦润田参加剿匪。1948年1月,他派往汉口学习。1948年7月参加襄樊战役,负伤住院。1948年10月,秦润田到襄阳地委干校学习,任襄阳欧庙工作组组长。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被上级委任保康县第九区武装部长,参加“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等工作。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