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华佗是治疗天下病患的神医。
先为蜀国关羽刮骨疗毒,又把身中十二枪的吴国周泰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但最终却死在了魏国病人曹操手中。
有人说曹操杀死华佗是犯下了大错,但为什么在《后汉书》中,却证明了曹操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0734562a95a14e513a6889415dbd3ee.jpg)
根据《后汉书》记载,华佗是今天安徽亳州人,年少时离开家乡到徐州去求学。
经过多年苦读,在学得满腹儒家经典的同时,也学会了治病救人的医术。
后汉时期的医术,不再是巫医之术,而是有了规范、标准的诊治流程,也逐渐丰富了药理、病理的本源性和循症性,已经形成相对科学严谨的学科。
华佗正是在先人前辈的理论基础上,有了自己独到而有效的医疗方法。
《后汉书》中说,华佗精通牵引疏导之术,自创了一套五禽戏,虽然年近百岁,看起来却和青壮年无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ba5ddf6ca21da1bf7cfac0d657da21d.jpg)
华佗在给病人针灸的时候,经常一边和病人聊着天、询问着病人身体的感受,一边行针治疗。
病人在惊诧于自己身体的变化中,他便可以完成治疗。
华佗还擅长当时人们所不喜的妇科治疗,相传甘陵一位官夫人怀孕六个多月时腹痛不止,别的医生都说婴儿已经没有了,唯独华佗说不仅在,而且还是个男婴。
在饮用华佗调配的汤药之后,夫人果然生下一个男婴。
让华佗天下闻名的,还是他精湛的外科手术。
他调配的“麻沸散”,相传饮用的病人能够“刀斧加身而不知”,他可以在病患身体内切除病灶,和今天的手术方式已经很相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1aa7af4e2f5b5bf42c360ab2acbe0ac3.jpg)
在《三国演义》中,周泰在保护年幼的孙权时,全身中了十二枪,危在旦夕。
华佗应孙权之邀来给周泰治疗,仅一个月周泰便重新生龙活虎。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中,上演了一个人所皆知的经典故事:刮骨疗毒。
故事说关羽在攻打樊城时被毒箭所伤,毒药深入伤骨,这时神医华佗主动给关羽治疗。
原本想让关羽喝下麻沸散,以免疼痛难忍,可关羽却谈笑风生任其刮骨。
这里的关羽尽显英雄豪气,华佗也显示出高超的医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77a502c40ac97159f1acafa41af98af.jpg)
但是,这两个故事却是杜撰的。
根据《三国志》以及《后汉书》记载,华佗并没有给周泰治疗过枪伤,同样也没有给关羽治过箭伤。
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的确有医者刮骨疗毒,但是却并没有提及是华佗,并且按照时间来看,已经死去十多年的华佗,是没有办法去给关羽疗毒的。
根据《后汉书》记载,华佗没有给关羽疗毒,而是给曹操治疗“头痛之疾”,并且还是死在了曹操的手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bce10aa4ff2a49456d68fb3b92096a6.jpg)
提起曹操,在民间的评价度的确并不是很好,尤其是他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至今仍被人诟病,就连在戏曲里面的形象都是以“白脸”的奸臣出现的。
独断、奸诈、多疑,已经成为曹操的代名词。
如果抛开演义故事和民间传说,单纯从史书和历史角度来看,曹操其实并非我们想的那样“奸”,而是带有更多具有时代特点的“雄”。
在判断力上,他审时度势,在天下大乱之际能够在黄巾之乱中立一番功业,也敢行刺董卓,带动十八路诸侯共商大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8b23b4d6e8069984007b66f188647fd.jpg)
在战略战术上,虽说胜败常有,但他能够在尘烟四起的乱世,不断地扩张。
虽说他没有统一三国,但是他平定中原乱局,功劳还是要大于过错的。
曹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人才求贤若渴。
于禁、典韦等老兵被他起用,张辽、徐晃等降将甘心为他效忠,荀攸、王朗、郭嘉、程昱等小吏百姓,也都是因为他的提携,而成为一代名臣。
单纯看曹操的这些表现,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乱世能臣,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后人因为种种原因,将他的形象扭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c2980a79feb77c2e739160f100aea9b6.jpg)
杀孔融、杀马腾、杀杨修、杀吕伯奢,这些事情也的确出自曹操之手,当然,也包括杀华佗。
如果说,曹操杀孔融是他自命清流不识时务,杀马腾是因为战争形势需要,杀杨修是因为他恃才傲物要杀一儆百,杀吕伯奢则是因为他在逃亡过程中疑心过重。
那么,杀华佗又是为了什么呢?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请华佗给他治疗头痛,华佗出一“良法”,要用斧子劈开头颅,取出脑袋中的病灶。
就这样,心直口快的华佗遇上了疑心病重的曹操,直接被下狱,继而死在狱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8643c3f36a9cf007ff7037fa6446f8d.jpg)
可演义毕竟是小说,我们翻开《三国志》和《后汉书》,里面的记载却并不相同。
《三国志》中的华佗,是被曹操留在了身边治疗头疼病的。
起初华佗针到病除,却始终治标不治本,到后来华佗谎称家中老妻病重,向曹操请假回家。
一直到这个时候,曹操和华佗的关系还是比较正常的,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却直接导致华佗的死。
曹操派人到华佗的家中查看,同时嘱咐:如果华佗妻子果然病重,那么就给她小豆四十斛,并且给华佗再宽限一些假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bfd84ebf74f5703f806d85ccfcf0351.jpg)
可曹操得到的回复却是:虚诈。
曹操可是“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人,当然不能让华佗就这样骗了自己,于是华佗被抓,最终死在狱中。
《后汉书》中的记载,与《三国志》相差不大,基本上可以肯定,华佗是死在曹操的手上。
那么,华佗究竟是触碰到曹操的哪一根神经,才招来杀身大祸呢?
究竟孰是孰非对于华佗的死,人们一直都是在说医德高尚的华佗,并没有过错,完全都是奸人曹操的过错。
那么,真相当真如此吗?
作为和后汉比较相近的晋代针灸名医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里面曾描述过华佗,是“性格不好,最终导致死亡”。
华佗的死,和他的性格有关吗?
陈寿在《三国志》的《方技传》中,有一段华佗内心的描写,说他原本是通过读书致仕,如今却以从医为业,经常暗自后悔。
为什么作为“妙手仁心”医生,会让华佗感到后悔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58979a913e9ef600609925c04f2229e.jpg)
其实,从秦朝开始,医生就是“三教九流”中的“中九流”,是和琴棋书画、算命、僧侣同等的,地位远在士农工商之下。
秦始皇信方士、求长生,医生这一行业,也在“方士”的团体中。
正因如此,才在焚书坑儒的时候躲过一劫,相关书籍也可以继续在坊间流传。
但是到了汉朝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之后,医术再次被冷落,从“士”级直接跌落到“工”级,所以在《三国志》中,才会将医生的传记列入在《方技传》中。
即便到了后来的唐朝时期,韩愈也在《师说》中提到“巫医”和演奏乐器的乐师、工匠,都是“低等职业”,是为君子所不齿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8e2b6f3be78a78a4f4135919353155b.jpg)
也许有人会问,同样在《华佗传》中,曾经提起过有人举荐他当“孝廉”和“做官”,为什么华佗没有同意呢?
首先要说,华佗在从医初期年龄还很轻时,未必看得上那两个地方官编制。
在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沉浸之后,后悔当初的选择,也未必不可。
如果连华佗自己都对医生这个行业有所嫌弃,那么曹操呢?
虽然曹操能重用于禁、张辽、荀攸、郭嘉等人,但是这些人或军、或政,都是“可用之才”,但“医生”不是“人才”。
这种想法并非曹操职业偏见,而是那个时代的整体认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c543d942adcc5fc31d3a2eedf0ea79e3.jpg)
所以,当曹操只是把华佗当做“工具人”留在身边,只让他负责治疗自己头痛的时候,对他的定位就只是一种“工具”。
与氏族出身的孔融、杨修和军人出身的马腾,都不在一个等级上。
由此可以看出,当得知华佗用妻子病重的谎言欺骗自己时,心高气傲的曹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后汉书》里记载,曹操对此时的华佗,说是“小人”能治我的病但是不治,是想要挟我,就算我不杀了他,他一样不会为我治好的。
如此看来,此时的华佗在曹操的眼里,已经变成了一个没有用的“工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cb9d6ade7a1b54b8a4ff7392cbd3bdf4.jpg)
其实,华佗的死因,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大不敬”,这也是曹操对外宣布华佗的罪状。
根据《汉书》记载,“欺骗上级”是大不敬的罪,具体到华佗的身上,是“欺上”。
另一个原因,是华佗回家之后,对曹操多次调令置若罔闻,所以这属于“不从征召”。
无论是从个人的感情,还是用华佗的死来“明正典型”,华佗都已经用自己的行为给曹操提供了杀人的刀柄。
曹操当初在两军阵前杀死名士杨修,是因为杨修才情外漏、扯下了曹操的遮羞布,并且动摇军心。
如今华佗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如果曹操不处理他,也一定会“影响军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7d87139176193822d0ba6712ca1da6c.jpg)
华佗的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在那个特殊时期造成的一种悲哀。
但更大的原因,是由于华佗对自己太过自信、对曹操不够了解,让曹操“丢了面子”。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
【2】范晔:《后汉书》;
【3】安京:《华佗与曹操》;
【4】皇甫谧:《针灸甲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