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最根本的支撑力源于追求快乐,幸福的时刻也就是享受快乐的时刻。然而,有快乐就必然有痛苦,不过妙就妙在从古至今好像乐与苦都与一个字有关,这就是“禅”。
禅,是个多音字,也是个会意字。最初读音从“善”。大家首先想到的词应该是讲远古帝王如尧、舜、禹之间权位交接的“禅让”。只是这这个词还并不足以让我们理解禅字的本意。
古代的帝王讲究君权神授,当帝王完成重大事件的时候通常会有个仪式,叫做“禅天告地”,一般登泰山禅天的比较多。所以,禅字左边编旁是指神明,右边的编旁“单”是指一个衣冠整齐的人。关于单字的本意,从繁体字“戰”中可见一斑。
所以我们能够知道,禅其实是带有一对一性质的人神信息交流,是告承天命的仪式。获得了禅的资格,自然意味着到达权力顶峰——都主宰天下了,当然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再加上“让”的本义就是“请你上山”,所以禅让就是禅天资格的交接的意思了。
建功立业,开疆拓土,从神那里获得王天下资格很快乐,但普通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处理就比较复杂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后者的神与前者是完全不同的,它是存于人身体内的“神”,或者说是精神层面上的那个“心”。我们与自己的心对话的时候,也具备了“禅”这个字所展现的内涵。这时候为作区别,古人就赋予了它另一个读音,即从“蝉”。
佛教传入中国时,梵语中有Dhyana一词,音译“禅纳”,本意是冥想的意思。当年玄奘在翻译时就选了“禅”这个字,做到了音、意兼顾的效果。玄奘还给了个“静虑”的释义,总的来说这个译法还是比较恰当的。
禅是“与自己本心的对话”,理想的场景当然是不受外界条件打扰的安静独处。但这并不必然,因为有的人善于集中精神,能够随时做到外不应物,比如王阳明这种。对于这种人来说,静与不静似乎不是那么重要。
那么,人们独处、扪心自问会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必然是内心困惑、矛盾、痛苦的时候。通过纯思维性质的“禅”活动,人们往往能够得到一个相对理性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佛家则把它用来做参、悟,以获得所谓“智慧”。
不管是所谓人生八苦也好,还是平常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困惑、焦虑、矛盾、痛苦也好,总归这些状态下的感受一定是不快乐的,但通过“禅”人们能够很快进行自我调节,精进认知,并成长自我——这其实也就是“禅”的玄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