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倒春寒,中医教你如何“春捂”防病

牟方方祥 2025-03-12 03:20:45

倒春寒是指春季气温回升后,突然遭遇寒潮侵袭,导致气温骤降的天气现象。

这种乍暖乍寒的天气容易导致人体不适,引发感冒、咳嗽、关节疼痛等疾病。中医认为,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向外舒展,腠理疏松,但倒春寒来袭时,寒邪和风邪易侵袭人体,影响阳气的正常生发和运行,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

一、倒春寒对人体的影响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倒春寒的气候特点对人体主要有以下影响:

1. 阳气受损

春季人体阳气升发,但倒春寒的寒邪会抑制阳气的生发,导致人体阳气不足,出现畏寒、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2. 腠理疏松,易感外邪

春季人体腠理(皮肤毛孔)逐渐疏松,以适应阳气升发的状态。然而,倒春寒的寒邪和风邪容易乘虚而入,侵袭肌表,导致感冒、咳嗽等外感疾病。

3. 气血运行不畅

寒邪具有凝滞、收引的特性,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等问题,尤其对关节炎患者影响较大。

4. 脾胃功能失调

寒邪易伤脾胃,导致脾胃阳气受损,出现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5. 情志失调

春季与肝相应,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倒春寒的气候变化容易导致肝气郁结,引发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问题。

二、中医预防的保健方法

1. 防寒保暖,适时“春捂”:不要过早脱下冬衣,尤其是老人、儿童和体弱者更要注意保暖,重点保护头部、颈部和脚部,避免寒邪侵袭。

2. 饮食调理,温阳散寒:多吃温性食物,以温阳散寒,如韭菜、葱、姜、蒜等,少吃寒凉食物,可以适当喝一些姜茶、红糖水等驱寒暖身。

3.起居有常,顺应自然: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慢走、瑜伽等舒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激发阳气化生,提高抗病能力。 避免过度运动,以免耗伤阳气。

5. 穴位保健,扶正祛邪:经常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有助于温经散寒,补气助阳,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有助于温阳散寒。

6.调畅情志,疏肝理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多晒太阳,适当户外活动,也可拍打腋下的极泉穴来疏肝解郁。

倒春寒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预防保健方法,就能有效抵御寒邪侵袭,保持身体健康。春季养生要顺应自然,注意保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便可安然度过这个“善变”的季节。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