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老人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遗下人指啥?为何不能娶?
前两天回老家,听说邻居家的孩子离婚了,其父母都在张罗着给他再找一个,有人推荐了隔壁村一位因意外而失去丈夫的女人,不过家里的老人表示不同意,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女人可能对家庭不好,这是为啥?原来民间一直有“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何意?遗下人指啥?为何不能娶?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古人留下的智慧。
一、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古代,对于二婚的人来说,娶妻也会比较讲究,其中古人认为宁可娶“二度花”,也不要去“遗下人”。这里的二度花指的是,因丈夫“正常死亡”而守寡后的女性或者离婚的女性。而“遗下人”多指前夫横死(如意外、自杀),或者被丈夫休弃的女性,古代称为“生妻”或“弃妇”,这类人往往属于遗下人。

01.二度花
“二度花”是一个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俗语,用来形容经历过一次婚姻后再次结婚的女性。
“二度”意为第二次,“花”常用来比喻女性,象征青春和美丽。因此,“二度花”字面意思是指女性在经历第一次婚姻后,再次绽放美丽,走入新的婚姻生活。
在古代社会,“二度花”通常指因丈夫去世而守寡的女性再婚。这类女性被认为在婚姻中没有重大过错,品行较好,且与前夫家庭的关系相对简单,因此被视为较为理想的再婚对象。
现代社会中,“二度花”也可以泛指离过婚的女性再婚,强调她们依然保持魅力和活力,能够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02.遗下人
遗下人在中国古代俗语中主要指因丈夫去世(尤其是非正常死亡)或遭休弃而独居的女性。
狭义指丧偶寡妇:尤其是因丈夫横死(如意外、疾病等)被认为“命相不详”的寡妇,常被贴上“克夫”标签。
广义包含被休弃女性:古人认为这类女性存在“道德瑕疵”,社会地位低于正常丧偶的“二度花”。

据悉,不能娶遗下人的主要原因在于古代社会对女性的严苛要求和偏见。
在古代社会,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一旦丈夫去世,她们便失去了依靠和保护。无论是家庭殷实还是贫苦,遗下人往往被贴上“无福享受”或“命不好”的标签,甚至被无端指责为“克夫”。这种偏见和歧视使得遗下人在婚姻市场上不受欢迎,甚至被视为不祥之人。
具体来说,遗下人通常是指那些被夫家休掉的女子。在古代,人们对女性的要求极其严苛,稍微犯点错就会被夫家休掉。犯了七出之罪(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或不遵守三从四德的女人,都会被夫家嫌弃,被旁人指指点点。因此,遗下人往往被认为是品德有问题或身体有疾病,这使得她们在婚姻市场上不受欢迎。
而且“二度花”因丧偶被动守寡,道德无瑕;而“遗下人”被视为主动犯错(如违反妇德)或命硬克夫,故受歧视。
此外,娶“二度花”可避免与前夫家庭的复杂关系(如财产、子女纠纷),而“遗下人”可能因休书记录劣迹或与前夫存在纠葛,增加婚姻风险。

当然,该观念基于封建社会的性别与道德标准,如今已不适用。而且现代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离婚或丧偶女性不再受道德绑架,择偶更注重个人品质而非过往婚姻状态。
总之,这句俗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妇女的不同看法和择偶标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演变,这种说法就变得毫无道理,因此,需要大家理性看待。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娶妻的讲究了,话说,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对此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