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保司,流水的代理人!

诺保莱 2024-07-12 13:10:38

铁打的保司,流水的代理人!,保莱屋,12分钟

长期以来,大众对保险业充满各种质疑声音:

这个行业总在招人,看着就像传销;

这个行业留不住人,鱼龙混杂不能去;

这个行业口碑差,一看就不靠谱;

……

为此,代理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了指责的焦点。

有人说,保险行业是好的,就是被代理人搞坏了;

这个行业口碑差,就是因为代理人素质低;

保险不骗人,而是卖保险的在骗人。

这个坏名声的锅,保险代理人该背吗?

口碑

“下里巴人”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对财富和权贵充满向往,

而我国的金融业,恰好具备这两种特征。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高大上的行业里,

竟然挤进了一个保险业。

一个艰难起步、自力更生的行业,

一个很草根的“下里巴人”。

关于保险行业,可以点击阅读上期文章:

爹不疼娘不爱,谁解其中味~

当别人做销售是在商场、在门店、在柜面,

服务于主动上门的客户时;

保险销售却是顶着烈日、冒着严寒,

游走在大街小巷,每天拜访客户,主动上门营销。

累吗?更累!

为什么不受待见?

因为我国流行着这样的俗语,

叫做“上赶着不是买卖”,

越是主动的,越不是好的!

表象和事实

靠着门槛低、时间自由兼顾家庭、收入上不封顶、行业前景广阔,多少人满怀憧憬和抱负加入到保险代理人的大军当中。

然而随着行业的剧烈洗牌,真正能够站在金字塔顶端,实现”财富自由“、”创业成功“的,终究只是极少数。

一句“朝阳行业”,多少人被“忽悠瘸了”。

小编的一个朋友赵某是211名校硕士生,毕业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保险,入职了一家头部保险公司,那时的她虽然不清楚保险到底是什么,但至少觉得保险是个有可为的朝阳行业。我想,大概很多人就是这样不经意之间开始了自己或长或短的保险生涯。

然而,在从业3年后,朋友还是离开了这个行业,回到校园做了中学老师。在被问及离职原因时,她淡然而意味深长地说了句“保险是好东西,可这么卖保险我接受不了。”

虽然她没有具体说,但大概也能猜到一二。

离开保险,让她感到了久违的轻松和解脱,同时也让她感到无奈和惋惜。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这份本该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却让她良心备受煎熬,难以支撑。

入职0门槛

在不少人眼中,有能力、有学历的人是断不能去卖保险的,卖保险的都是走投无路的人、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所以他们干不长也留不下。

毕竟,干保险好像的确没有什么门槛要求,夸张的时候是个喘气儿的就能来卖保险,这在业内被称之为”食指增员法“。此外,在几百万的代理人大军当中,超过半数的人是被死拉硬拽、软磨硬泡、误打误撞进入行业的,他们或是为了帮助朋友完成某些指标或达成某种架构”被迫营业“,或是仅仅因为要买保险而被忽悠入职,真正能够在了解行业之后投身其中的人少之又少。

销售不专业

保险这行业做得好的就很好,做得不好的你也许会失去很多,比方说友情和亲情,卖保险的人每个月都要完成业绩目标,陌生人没有那么快成交,只好从朋友下手,不少代理人自己都没搞懂保单上的各种条款,全凭人情来套路客户。

或是电话连环call、或是登门拜访久久不走、见面还动不动要合影填表留资料,这种靠人情绑架和持久纠缠换来的保单,自然会引起大家的反感和排斥。

对于那些确实有保险需求的客户来说,令他们不满的是代理人缺乏专业性,卖保险全靠套路和话术,经常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我只想买一份医疗险,却被硬生生地捆绑了一份重疾险。

如此种种,屡见不鲜。

离开被淘汰

有人说在行业的轮番洗牌下,代理人被“淘汰”成为了一种必然。

“淘汰”如果按照一种自然现象来说,它有合理的一面,但是当我们把这个词用在保险行业上时,似乎又加了一些感情色彩,甚至是一种不尊重的味道在里面。

任何行业都有好和坏,有人忽悠卖拐,有人诚信发财,有人想捞一把就走,有人为的是一生事业。那些被拉来充人头的人本身就是不想干的人,自然不会留;那些靠诋毁同行抢业务,不正当手段捞保费的人,早晚被淘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他们有专业、有素质、有技能且对行业充满期待的人,因为看不惯又改变不了这个行业陋习和机制,被劣币驱逐,无奈离开。

保险代理人队伍中,水平与能力参差不齐,业绩的达成手段更是五花八门,其中还不乏一些不专业的代理人做着不靠谱的事儿,销售时拍胸脯大胆承诺,签单后拍屁股上演消失术。长此以往,保险行业的口碑在公众心目中一路滑坡,为人诟病。

原罪

行业的坏名声,代理人固然有责,但问题是,所有的锅,都该代理人背吗?

很多时候,错的不一定都是代理人,至少,很多时候他们挺无辜的。

负责任地讲,一个行业的坏名声是一个系统性问题,绝不是某个公司不规范,或是某个代理人道德败坏、专业不足就能造成的,而是消费者、从业者、监管者,三方集体不成熟的结果。

01洗人

你说保险从业门槛低,请问是谁在政策上留下了放松的空间,取消了代理人资格考试,放大了对行业的伤害?

2015年代理人考试取消后,代理人的数量水涨船高,一度飙升至千万,可行业内的人都知道,这个数只是个”虚“数,新人的留存率不超30%,真正能抓住的实动人力不超50%。

监管部门不知道吗?各家保险公司不知道么?

明明比谁都清楚,为什么还要疯狂扩增?

因为保司根本不在乎新人能留存多久,只在乎你能开拓多少缘故。增员的背后是在洗人,洗代理人自己、洗他的缘故、洗他的社会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这些代理人或是给公司贡献了保费,或是给公司做了宣传,当他的能量耗尽,这些人就会主动或被动脱离,这是保司成本最低的扩量方式,既然能促进就业、也能拉升保费,何乐不为?!

02营销

你说代理人不专业,请问是谁阉割了代理人的岗前培训,急功近利地要保费、要市场、要盈利,纵容了代理人的销售误导?

每次在和一些从业20年以上的老保险人聊到新人培训话题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感叹:过去一个保险新人要入职上岗,至少要接受为期一个月的职业培训,培训保险原理、理赔服务、寿险意义与功用、销售技巧、合规操作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点。

反观现在的培训,新人入职慢的一周、快的一两天就能出号上岗了。中途缺失的基础知识、缺失的专业技能,缺失的规划能力,就只能留到市场中靠试错和实践来补课了。

该有的培训去哪儿了?

培训变成了营销!

在这个业绩为王的时代,没有人关心你基础知识有没有学扎实,大家只会在乎你能不能尽快上手把产品卖出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保险公司精心制作营销话术、建立营销体系,通过新人津贴来激励新人快速出单、通过设置奖项荣誉表彰来激发代理人的内在动力,代理人追逐“梦想”的欲望越强烈,保单的销售就越容易。

无论是维持考核、获得续佣,还是完成晋升、获得奖励,亦或者是达成竞赛指标,摘得荣誉,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持续产生业绩才行,所以很多时候保司根本不愁产品卖不出去,产品不足,营销来凑,只要多设置一些奖项名目,这些代理人就会自发地朝着目标努力。

因此,在这个行业内很多代理人都是一两年风光、三四年苦熬,大部分人迈不过5年的槛儿,最后黯然离开。

当代理人偏离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转而依赖于背销售话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销售误导自然成了“家常便饭”,毫无疑问,对此,保险公司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03返佣

你说行业乱象多,请问是谁拿着自己的投保需求白嫖服务,四处询价,索取返佣,加剧了行业的不正当竞争?

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客户,让你先做几版方案看看,在你辛苦做的方案给到对方并且耐心答疑之后,对方拿着你的方案转头就找别人买了,理由很简单,对方返佣。

客户一分钱没花,套到了满意的规划方案,还要到了佣金的甜头,两头赚,这简直比吃霸王餐还爽!

可是将心比心,自己努力用心做了许久的方案,最后给别人做了嫁衣,如果换做是你,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要知道,每一份细致入微的保险方案背后,可能是代理人几天几夜的付出和一次又一次的推翻重来,这种“白嫖”行为让人心寒。

保险,买的是安心和保障,不是比谁更会砍价。代理人的专业建议和服务,是无形的财富,值得尊重。找个靠谱的代理人,建立信任,一起规划未来,这才是正道。毕竟,保险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不是为了今天省那点儿钱。

无论是客户还是代理人,都该守规矩,讲诚信!客户尊重代理人的劳动成果,代理人也提供真诚专业的服务,这样市场才能健康,客户才能真正受益。

希望

铁打的保司,流水的代理人。

保险代理人数量从曾经的960多万到如今的280多万,每一个离开的人好像都有类似的理由,而每一个留下的人也有相似的无奈。

我们每个人都是底层劳动者,我们决定不了提高行业质量的从业门槛,我们也决定不了拔苗助长的晋升考核制度,我们更决定不了,在快餐式培训之后,马上会面临的公平、正义的认知考验。

在行业的盛宴当中,代理人只是被裹挟着的一群人,

在社会的洪流当中,谁又不是呢?

查理芒格说:“宏观我们无能为力,但微观可以有所作为”。

如果卖保险是你的职业,那就想办法做好它,只要你能突破思想的禁锢,真正站在客户角度,就可以收获自由和红利。

在混乱的市场之中,泥沙俱下,但依然有珍珠存在。

我们希望,每一个保险代理人都能在这个痛并快乐的行业里,独立思考、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同时,在我们所热爱的这个行业里,坚持一份从业信仰、坚持专业认知、做好本职工作。

因为时间会给保险行业、会给代理人最好的证明!

1 阅读:232

诺保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