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河南幼师刘玉环去世!年仅38岁,老公提前让岳母买寿衣太绝情

老李聊聊养护 2025-03-25 20:29:12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近日,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一位抗病博主突然失联,连续几天没有更新视频,一些关心她的粉丝网友纷纷在下面留言,希望博主能赶快露面报个平安。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粉丝们只等到了博主邻居带来的噩耗,经这位邻居证实,博主已经在前两日去世,家里刚办完追悼会,这两天大概就要下葬了。

这位抗病博主就是刘玉环,她是河南省开封县一所幼儿园的的教师,去世时只有38岁,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年纪轻轻就患病离世,让所有知道这个噩耗的人都深觉痛惜。

但是当细心的网友翻阅刘玉环视频下面的评论区,却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也许刘玉环离世时不只有遗憾,还有寒心......

刘玉环的社媒平台上,最后一条视频拍摄了她的病情恶化,因为严重缺血导致她的双目失明。

据悉,刘玉环患上的是白血病,因为家里有人患有再生障碍贫血,刘玉环年轻时也有这个病症,去年下半年感觉身体不舒服,没想到去医院一看,竟然是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至今也是医学领域仍待攻克的一个难题,自从确诊之后,疾病的阴影就笼罩在这个家庭上方,刘玉环和丈夫育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已经上初中,成绩很好。

刘玉环总是说儿子又考到了年级前几名,拿了奖状,小女儿也快到了上学的年纪,乖巧可爱,回看刘玉环之前分享的日常生活,四口之家虽然没有很多钱,但过着简单温馨的生活。

然而急性白血病来势汹汹,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治病,在郑州治疗了一段时间之后,刘玉环只能先放弃治疗回到老家,然而看着身边嗷嗷待哺的孩子,刘玉环怎么舍得弃他们而去。

除了孩子,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说是她放不下的,那就是她的妈妈了。

刘玉环还小的时候,她的哥哥和爸爸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努力工作把她养大,看她结婚成家,有了自己小家庭,结果天不遂人愿,女儿竟然患上了绝症!

想到可能又要经历一次送走家人的悲哭,刘玉环妈妈痛不欲生,她卖掉房子,卖掉所有能卖的东西,筹钱要给自己女儿治病,刘玉环说原来大病来临,才知道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

为了自己的妈妈和孩子,刘玉环积极对抗病痛,她开始在网上发布视频,在平台上公开请求社会各界人士募捐,并且找了当地的电视节目帮助宣传。

但是疾病的发展实在是太迅速了,即使刘玉环努力的想要活下去,但最终还是遗憾撒手人寰。

刘玉环去世的消息出来后,评论区的网友一片悲痛,然而此时也有人发现,在刘玉环去世前半个月,她曾经发布过一条视频说“有些事情想想,好心人没好报,好心喂了狗,该不喜欢你的还是不会喜欢你。”

绝症病人的心情起伏原本就容易受影响,一些善良的网友纷纷安慰她。

但之后刘玉环在评论区和网友控诉自己的老公,大家才知道这一番感慨是为何,原来刘玉环的病情愈来愈严重,她的丈夫说要让她妈妈来准备寿衣,丈夫的这一行为让刘玉环又是愤怒又是心寒。

在她看来,自己已经结过婚了,为什么还要让自己的娘家妈妈来准备自己女儿的寿衣呢!

仔细想想,刘玉环丈夫的这一行为的确不妥,首先绝症病人不仅承受着身体的巨大痛苦,心理上也承担着时时刻刻的煎熬,任何一个举动对他们来说都会触动他们敏感的神经。

丈夫没有考虑照顾好妻子的情绪,让病人知道他们已经在偷偷准备后事,这对还在和疾病作抗争的刘玉环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另一方面,刘玉环妈妈年轻时丧夫丧子,如今年过60,这么大年纪的老人竟然又要经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可以说这位妈妈的心情我们谁也没办法感受,而刘玉环丈夫竟然让岳母来准备自己女儿的后事,可以说丝毫没有考虑到这位母亲的心情。

有时候一场大病来临,一些家庭的温情面纱就被毫不留情地撕开,其实两个人结婚就是组建成了一个新的家庭,然而一遇到困境,某些夫妻关系中的"有限责任制"便被暴露无遗。

就像丈夫认为寿衣准备是"娘家"该做的,患者面临死亡时家人着急忙慌地撇清责任,不仅让病人和在世的亲人心寒,也让生命最后应有的的尊严和体面沦为散沙。

在一些临终关怀医院,护工们早就总结出一个规律:最后时刻守在患者床前的,大多是他们的父母而不是配偶。

当死亡成为既定事实时,血缘纽带永远是各种关系中更深刻的,它存在于我们的基因之中,展现出原始的生命力,就像动物世界里兽妈妈永远会守护濒死的幼崽。

然而刘玉环丈夫的行为无疑是将情感重负转嫁给了更脆弱的群体,让这个失去唯一女儿的老人,不得不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剧痛中,还要强打精神准备寿衣,这种行为何其残忍。

日本作家中山和义在《最后的告别》中写道:"死亡最残酷的,不是带走生命,而是暴露活着时的所有遗憾。"

我们无法揣测刘玉环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离开人世的,但她的遭遇也是在提醒我们,死亡是对死者和在世的亲人的双向打击。

当我们讨论"寿衣该由谁准备"时,不如珍惜亲人在这个世上最后的时光,用爱来填补空缺的心脏。

也许比准备后事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他们在走到生命的终点时,能够不留遗憾地告别,让逝者安心的走,让生者打起精神好好度过余生。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文 | 川流趣谈

——完——

参考文献: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