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1944年,一本著作的出现轰动了全世界,让更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本书的出现,这本书就是《红色中国报道》,后来又被翻译为《北行漫记》。
这本书通过面对面的采访和照片,真实的反应了当时我国的共产党领导班子,打破了外界对于共产党的各种不实传闻,同时也让大家知道了不少共产党领导人的真实样貌,这本书的作者福尔曼也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套用现代人的话,福尔曼就是一个资深媒体人,他作为多家广播公司的驻中国记者,敢于在战争年代孤身一人来到中国,可以说很多国家都是通过福尔曼的报道,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了解中国。
福尔曼对中国的了解,早在1930年就开始了,因此他真实的经历了国内抗战的爆发,以及中国内部势力的针锋相对,随着对抗战的深入了解,他开始慢慢对八路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他发现,当时中国所谓的:“正规军”,也就是国民党部队虽然也在抗战,但却调动了大量的军事力量,却在不断的对中国的另一个抗战力量八路军进行不间断的围剿。
这让他十分的疑惑,难道在这个时候,中国不应该团结所有的抗战力量吗?
为了寻找真相,为了近距离接近八路军,福尔曼多次向老蒋申请前往八路军的根据地延安,可是每次都遭到了老蒋的拒绝。

其实不只是福尔曼,当时很多的外国记者以及中国本土记者都想要前往延安,但全部都被老蒋拦了下来,甚至他们想要自己前往延安也十分的困难,因为当时的延安还处于封锁状态。
那么福尔曼为何能够顺利到达延安呢?其实在1944年的2月,福尔曼联合了大量外国记者,一起给老蒋写了一封信,希望可以前往延安,但还是被老蒋拒绝,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联系了美国总统罗斯福。
随着罗斯福的一封电报,福尔曼等人才顺利由重庆北上,到达了延安,这也是后来《北行漫记》名字的由来。

由于罗斯福的出面,老蒋只能同意福尔曼等人前往延安,但老蒋这时却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这些外国记者必须在延安停留三个月以上。
这个要求让福尔曼摸不着头脑,等他真正到达延安的那一刻他才明白,这分明是老蒋的“离间计”,原来延安的生活非常的“苦”,老蒋断定这些记者无法接受,时间一长定然会和共产党产生隔阂。

但实际情况却远远超过了老蒋的意料,福尔曼等外国记者不但没有被艰苦的生活环境所影响,反而和共产党的多位领导人成为了好朋友,尤其是福尔曼,不仅在1973年再次访问中国,在他去世的时候,我国政府还派人对福尔曼的家人进行慰问。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无非是两个原因,一个是福尔曼受到了友善的对待,另一个则是共产党领导人的人格魅力,让福尔曼深深的折服。
对于一个记者来说,他最看中的就是真实,福尔曼想要来到延安,也是为了亲眼看看延安真实的一面,其实一开始他也做好了共产党藏着掖着的准备,毕竟那个时候战争还没有结束,谁也不想把自己的底牌全部暴露。

可让福尔曼没有想到的是,共产党竟然对他实现了全面公开,不仅全程有人带着带参观延安的各个地方,也会满足他几乎所有的要求,无论是想去什么地方,或者想要采访谁,除了最机密的军事计划,福尔曼面前没有任何秘密。
不过让福尔曼最惊喜的,还是延安地区共产党的领导,在来到这里之前,福尔曼有过很多的想象,可当他实际接触到的时候才知道,共产党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壮大,还能够获得普通民众的拥护。

福尔曼一生接触过不少的国家领导人和军队高层,他也深刻了解这些人的日常生活,即使在战争时代,他们的生活品质也从未下降,甚至比和平年代还要好,普通人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东西,在他们面前可能只是消耗品而已。
可共产党的领导人则完全不同,他们真正做到了和普通人同吃同住,没有出现阶层划分,这一切在福尔曼采访毛主席的时候感受的尤为贴切。

毛主席作为当时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其地位相当于一国的总统,可毛主席在见到福尔曼的时候,却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这让福尔曼大惊失色,他很难想象到毛主席会穿着带补丁的衣服。
随后,福尔曼又参观了毛主席的住所,那是一个很普通的窑洞,和其他百姓的家几乎没有区别,窑洞里也没有什么昂贵的摆设,这要放在国民党那边,可能一个普通军官住都比毛主席好。

那么毛主席的情况真实吗?接下来,福尔曼又采访了朱德等其他领导人,福尔曼发现共产党的所有领导人都是同样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住着普通的窑洞,而且大家还要下地干农活,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最让福尔曼惊讶的,还是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百姓们没有任何隔阂,大家见面后会十分自然的打招呼、拉家常,这一切让福尔曼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当福尔曼将所见所闻对外公布后,同样引起了轩然大波。

由于在那个年代信息传播比较难,所以有很多人对共产党的形象进行妖魔化,但事实就是事实,在福尔曼将共产党领导人的形象公布后,立刻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也让共产党的真实一面被大家所熟知。
所以在抗战结束后,共产党才能够快速发展壮大,并且成功走到了最后,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老蒋估计做梦都没有想到,当初他的一番“离间计”,反而让福尔曼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共产党。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文 | 川流趣谈
——完——
参考文献:人民网-人民日报:记录中国抗战的真实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