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东南亚三国之旅第九天

常玉英行路人 2024-12-17 15:16:31
俞敏洪东南亚三国之旅第九天

文/俞敏洪

今天是十二月十五号,东南亚三国之旅的第九天,到暹粒来,主要是为了看吴哥古迹。我们通常说吴哥窟,其实吴哥窟只是其中的一个遗迹。

吴哥是一个跨越了几百年的王朝,留下的遗迹特别多,吴哥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就像兵马俑是西安最有名的景点一样。

吴哥留下来的石头建筑基本上都是寺庙建筑。吴哥的传统是寺庙建筑用石头,生活建筑用木料,在几百年的岁月后木头建筑自然已经烟消云散,而这些石头建筑哪怕变成了断垣残壁,依然抵抗住了岁月的侵蚀而傲世人间,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石头建筑,我们才能到现场去感叹历史的沧桑,去体会“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土”,去吟唱“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吴哥的建筑大多都建设于10到13世纪之间,这也是吴哥王朝最兴旺的时代。

高棉人重神不重人,对于人间历史几乎没有记载,或者记载了但已经灰飞烟灭。

今天对于吴歌最详细的记载,来自元朝的周达观,他的《真腊风土记》详细记述了吴歌13世纪的风土人情。那个时候,吴哥已经接近崩溃的前夜。

一个朝代有雄心壮志的帝王是好事,总能做一些开疆拓土、留名万世的事情,但也是坏事,经常弄得民不聊生,帝国分崩离析。

有雄心的帝王往往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大兴土木,要不就是穷奢极侈,即使前半生很英明的帝王,后半生也免不了糊涂。比如汉武帝和唐玄宗。吴哥的阇耶拔摩 shé yé bá mó七世,也是一个很英明的人。他领导高棉人打败了占婆人的侵略,为国家取得了和平,但他大兴土木,建设了吴哥城和大量庙宇,可能也导致了国力空虚,为后来吴哥不断被暹罗侵犯,种下了祸根。

当然,这些帝王为世界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只是苦了当时的人民。古代高棉人信仰印度教,后来转信仰大乘佛教,又信仰小乘佛教。这些宗教信仰在吴哥遗址中都有体现。前期的遗址以印度教神像和神话为主,比如吴哥窟。后期以佛教为主,比如巴戎寺,不少寺庙的遗址把两边的神佛都混在了一起。

我们在暹粒只有一天时间,为了最大程度体验吴哥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我们安排的非常紧凑。

早上五点起来看吴哥窟日出,并参观吴哥窟,上午去洞里萨湖,体验水上百姓的生活,中午回到暹粒,参观吴哥国家博物馆。

随后去四十公里外的女王宫看精美的寺庙雕刻。傍晚回到大吴哥,看王城里最核心的巴戎寺,要把吴哥的美好体验完毕,可能需要至少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这样匆匆来去,内心满是愧疚。蒋勋老师去了吴哥十几次,深入体会,写出了一本《吴哥之美》,这才是对待吴哥的正确姿态。

我们早上五点半出发,在东方天亮时到达吴哥窟,一条大路直通吴哥窟,来看日出的人已经熙熙攘攘。

吴哥窟日出是不能错过的绝美景致。晨曦在吴哥窟后面升起变成彩霞,天空的云彩犹如飘舞的绸缎,让吴哥窟的千年耸立,不再孤单。吴哥窟的剪影和天空的霞光倒映在水池里,形成了上天入水的完美,实景和倒映的结合,恰恰体现了世界的实在和虚无。

人的悖论是任何个体都微不足道,生命无常。

但作为群体,却万年如斯,生生不息。

秦王汉武都已经烟消云散。

我们为什么还要和自己计较呢?

吴哥窟那五个宝塔的形象已经成为柬埔寨的象征,深入人心。但吴哥窟最值得看的是,连廊上几百米的浮雕,这浮雕完整的把罗摩衍那(罗(luó)摩(mó)衍(yǎn)那(nà))的故事呈现在了栩栩如生的雕像里。

罗摩衍那是印度著名的史诗,讲述了王子罗摩和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当然,到吴哥窟的内部庭院中去仰望五塔,把自己沉浸在和神佛相融的忧思中。

看天空雨燕飞过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在阳光灿烂中,我们看到有几对情人以吴哥窟为背景在拍婚纱照。其实吴哥窟是苏利耶达摩二世的骨灰埋葬地,但岁月让人忘记了功能,只留下了美的纯粹,让生死相通。

看完吴哥窟,我们早餐后赶往洞里萨湖,这是无论如何应该去一下的地方。

不仅因为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更因为这片浩荡的水域孕育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水上人家。

在湖里讨生活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有浮桶木板搭建的水上房屋里。住房在水上,庙宇在水上,学校在水上,生生死死都在水上。这片浩渺的水域,是柬埔寨的母亲湖,至今保留着比较原始的状态。

我们坐船航行,穿过这些水上人家,船屋分立两边。这里的人们买东西要坐船,上学要坐船,和邻居聊天也得坐船,估计恋爱也只能坐船,一切都显得不方便,但一切又都那么和自然相融。

我们到了大湖中的一个船屋,这个船屋里居然养了鳄鱼,水獭和山猫。那水獭和山猫也不怕人,和船上的孩子玩的十分亲密。我们在船上的吊床上休息,让主人煮了新鲜的小虾,喝着啤酒,看湖面上波光粼粼,看来往的船只悠闲穿梭,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内心充满了时光晴好的欢喜。

从洞里萨湖返回暹粒,我们去了吴哥国家博物馆。

博物馆不让直播我们采取了录播模式。博物馆主要收藏了来自柬埔寨各个年代的佛像、石雕等作品,主要的形象是湿婆,毗湿奴、梵天等印度教三神,还有修罗,阿修罗,仙女Apsara等。

佛陀雕像自然是最主要的部分,墙上的图片进行了历史脉络的梳理。如果先到这里来一趟,再去看吴哥的各个遗址,可能会更加有感觉一点。

随后我们驱车四十公里去坐落在热带丛林中的女王宫。

吴哥王朝兴盛时,地界东到南海,西达泰国的东部,建造了一系列的神庙,今天都成了各地的文化遗产。前天我们去的崩密列,还有今天的女王宫,都已经离开吴哥都城四十公里。

女王宫和女王没有任何关系,是因为这个神庙小巧精致,尤其是雕刻柔美细腻,加上浮雕中的女神优雅妩媚,被称为女王宫。

这里供奉湿婆,其建筑风格和吴哥窟的气势宏伟,形成了强烈对照,精巧到了像一个模型一样,这样精致的建筑建于14纪左右,在大自然的风吹雨淋中,能够保存到一千年后的今天,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这恰恰是它被湮没于丛林中,被人类遗忘带来的结果。

看完女王宫,已经下午五点,我们赶紧回到大吴哥。

大吴哥就是当初王城的所在地,这个王城巨大有9平方公里,可以想见当时的气势。从《真腊风土记》中能够得到一点影子。王城中的宫殿和民间建筑已经灰飞烟灭,但神庙建筑的废墟依然以倔强的姿态耸立在天空下,向今天的人们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王城里的各类建筑遗址达几十处,其中最有名的是巴戎寺,这是阇耶达摩七世为了纪念自己打败占婆人而建设的神庙,其中最突出的是宝塔林立,在宝塔四面都有巨大的微笑着的佛像。

据说是他按照自己的面容雕刻的,被称为“高棉的微笑”。

四周连廊里的浮雕雕刻精细,规模宏大,应有尽有,内容不再是神话或者宗教主题,而是人间烟火和战争场景,居然还有中国军队的形象出现。

细细品味这些浮雕,古代的场景历历在目,是没有文字的历史,穿越千年,跃来眼前,一眼千年,千年一瞬。

我们在暮色的苍凉中结束了对巴戎寺的直播。十六的月亮从东方升起,高悬在吴哥古城的上空。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多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人是物非,空流一声叹息。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晚上,当地朋友热情安排了晚餐,请我们体会当地的农作生活,观看传统的舞蹈。

那美好的音乐和优美的舞姿,让我们沉浸在吴哥王朝曾经美好的岁月里。中国人有梦回唐朝的希冀,高棉人有重现吴哥的梦想。

过去的回忆好像总是更加美好,但我相信今天的高棉人应该比古代生活得更加幸福。毕竟人人平等,机会更多,而古代的辉煌永远只属于有特权的那些少数人。

我在暹粒的明月星空下,

和你说,

晚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