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东南亚三国之旅第13天

常玉英行路人 2024-12-22 14:54:32

俞敏洪东南亚三国之旅第13天

文/俞敏洪

今天是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东南亚三国之旅的第十三天。今天的计划是从芽庄到会安古镇,今天是长距离开车500公里的距离,计划时间是8个小时。但实际上我们到达会用了12个小时。

我的感觉越南是一个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是很重视的国家。从北到南,接近200公里的跨度,主要通道就是一条CT01公路,和我们90年代的国道差不多,路面颠簸,村庄密集,只有很少的地段修成了准高速。

越南的铁路好像还是法国殖民地时期修建的,可能越南这样做也有道理,毕竟他们的海运几乎能够到达各个城市,比铁路、公路运输更加省钱。毕竟像我们这样长途开车跋涉穿越越南的人并不多。

今天一路下雨,早六6点半,从告别芽庄的海浪开始,我们一路向北,左边是山,连绵不断,右边是海,浪涛如雪。山海之间常常是望不到边的水域或者稻田,让我恍惚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鱼米江南。

整体上越南还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它的繁华主要集中在胡志明市和河内两头,漫长的上千公里的中间地带,今天的风貌和几百年前应该没有太多的差别。村庄星聚,阡陌相连,白鹭飞翔,水牛耕耘,晴则阳光明媚,阴则烟雨朦胧,不变的田园景象,不变的稼穑艰难,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在雨中,我们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超过一辆又一辆大车,在道路上艰难前行。我们从早晨走到天黑,从充满期待走到精疲力尽。为了赶路,我们除了上厕所和吃午饭,一路没有停留。那些本来应该停下来看看的风景也一略而过。

这种时候我常常会怀疑在路上的意义,我知道旅行不是为了赶路,而是为了更好的体验。但今天我们真的体验不了,越南这狭长的距离,让我们一天跨越了古人千年的经营。

晚上6点半,天色全黑时,我们才到达目的地会安。

会安古镇是一座因为中国人而兴起的小城,在17到18世纪明末清初的时候,中国有两批人往东南亚迁徙。一批是反清斗士,因为在国内已无容身之地,所以迁往东南亚。一批是清朝海禁,导致沿海商人和人民失去了生活的依托,于是集体到东南亚寻找发展空间。越南离中国最近,又是海上丝绸的必经之路,也是处于秋盆河口的会安渔村,当初也是占婆人的出海口,被中国人看上,逐渐形成了一个南来北往的贸易港口。

有了“闾阎扑地,轲舰弥津”的繁忙。中国人在这里建设家园,船帆连绵,贸通四海。后来时代变迁,大部分中国人又从这里迁走,但今天这个小镇已经成为了越南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有点类似我们的丽江古城或者周庄古镇。

秋盆河从古镇穿行而过,河水泛着粼粼的波光,两岸的彩灯倒映在水中,形成迷幻的绵延。水面上,挂着灯笼的小船悠悠飘荡,船夫们似睡非睡,摇着木橹,有人点上水灯,让心愿随波逐流,飘向远方。灯火总会熄灭,但心愿一直会留在心里。岸边人流熙熙,七街八巷到处都是热闹,人们在这里寻找热闹,也渴望平静,寻找希望,也沉迷于迷茫,寻找遗忘,也期待未来。他们把自己泡在水乡泽国,暂时忘却欲罢不能的烦恼和羁绊。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那就放过自己,尽量让自己斗酒十千恣欢谑吧。

会安这样的古镇,总能以某种方式给你带来一点安慰,就像当初来这里的中国人,不管世界如何围追堵截,天地之间总会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如果不是在故乡,那就远走他乡吧。

在一天的长途奔波后,我们已经十分劳累。看完会安,我们到宾馆休息,宾馆在离开会安古镇二十分钟的海边,在房间能够听到南海的涛声,由远及近,喧嚣奔腾而来。在这些波涛里,我们的祖先曾经劈波斩浪,远走他乡。他们的精神和今天的我们血脉相连,让我们勇于探索,寻找生命的支点和新生。

我在南海的涛声里,在会安古镇的文化血脉里,和你说,

晚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