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我国34年,一年狂赚2500亿,被误认为是国货,实际是洋货!

幼枫开心商业 2025-02-14 14:44:37

提到“金龙鱼”食用油,很多人都会自然地认为它是地地道道的国产品牌。毕竟,这个品牌的名字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金”代表财富,“龙”象征祥瑞,“鱼”寓意吉祥,怎么看都是个“国货之光”。

再加上金龙鱼在中国市场耕耘了34年,早已成为许多家庭厨房中的常客。不过,你可能不知道,金龙鱼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外国品牌!

金龙鱼的母公司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是总部位于新加坡的跨国食品公司,由马来西亚华人郭鹤年家族创立,旗下业务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粮油、糖业、生物柴油等多个领域。

金龙鱼早在1991年就进入中国市场,并在过去几十年间凭借精准的品牌营销策略成功“伪装”成国货,甚至很多人直到今天还坚信它是国产品牌。

它不仅在央视投放广告,利用红金包装、中华文化元素植入,还赞助了奥运会等国家级体育赛事,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国货”形象。事实是,这一品牌的最终收益流向了外国资本!

你以为自己在支持国产,实际上是在帮国外资本赚钱!

一年狂赚2500亿,金龙鱼如何“俘获”中国市场?

金龙鱼在1996年就开始在央视疯狂砸钱投放广告,最著名的广告词“金龙鱼,金光神州闪!”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消费者往往认为央视广告=品质保障,金龙鱼正是通过这一点,迅速建立了品牌的权威性。例如赞助北京冬奥会,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官方赞助商,进一步强化“国货”印象。金龙鱼不仅赞助《中国诗词大会》《种地吧》等文化类节目,还推出多款限量包装,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品牌深度结合。

在90年代,中国人普遍使用的是散装油,既不方便,也难以保证质量。金龙鱼率先推出小瓶装油,一举改变了国人对食用油的消费方式。

小瓶装油让家庭用油更方便,特别适合小家庭和城市居民。而且相比散装油,小瓶装油的品质更可控,让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单价还比散装油高,利润率自然更高,也让金龙鱼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食用油,金龙鱼还推出了面粉、大米、调味品等多个品类,逐步打造完整的粮油产业链,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例如:“五常大米”系列,定位高端大米市场(但这之后却成了它的丑闻爆点)。

“金龙鱼挂面”,抢占面食市场,甚至布局儿童营养面市场。“金龙鱼调味品”,切入酱油、醋、鸡精等领域,挑战海天、李锦记等品牌。

结果是,金龙鱼在2023年营收高达2500亿元,稳居国内粮油市场龙头!

造假、质量问题频发,金龙鱼“翻车”了?

不过,在这场“品牌神话”背后,金龙鱼的质量问题却屡屡爆雷,让消费者对它的信任一夜崩塌!

2024年,知名打假人王海曝光金龙鱼的“五常大米”造假。实际使用的是“中科发5号”大米,成本远低于真正的五常大米。而且五常大米市场价每斤5-7元,而“中科发5号”仅3元左右,金龙鱼用廉价大米卖出高端价格!最终消费者愤怒,监管局介入调查,涉事产品紧急下架!

2024年7月,金龙鱼又被爆出油罐车运输存在严重卫生问题。食用油罐车没有严格消毒,可能交叉污染!而且有油罐车曾运送过化工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曝光后消费者恐慌,市场信任度大跌!

由于接连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金龙鱼的股价遭遇滑铁卢。造假事件曝光后三天,股价下跌超8%!2025年2月10日,融资融券余额12.29亿元,较前一日下降0.6%!而且市值蒸发数百亿元,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损!

你还在买“伪国货”吗?这些品牌也不是国货!

其实,金龙鱼并不是唯一一个被误认为“国货”的外资品牌,还有很多“国货伪装者”!

像徐福记——实际上是雀巢旗下品牌。乌苏啤酒——母公司是嘉士伯。

味好美——全球调味品巨头,来自美国。中华牙膏——原本是国货,后被联合利华收购。

舒肤佳、佳洁士、大宝——均为外资品牌。

这些品牌通过本土化营销,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国货,但最终利润流向的却是外国资本!

消费需谨慎,“伪国货”终究要露馅!

金龙鱼34年深耕中国市场,一度成为“国货之光”,但真相却让人大跌眼镜。在央视广告的加持下,它成功塑造了国货形象,但随着造假丑闻、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它的信誉正在崩塌。

你以为自己在支持国产,实际上是在帮国外资本赚钱!而且,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的信任还能挽回吗?

未来,中国真正的本土品牌是否能崛起,挑战这些“伪国货”呢?面对市场套路,消费者必须擦亮双眼,别再被“假国货”欺骗了!

以上这些看法都是我个人的观点,大家看法可能不一样,各有各的想法。同时也期待您在评论区能说说您的精彩想法。

如果您喜欢我写的这些,点个关注,这样咱们能联系得更密切。谢谢您的支持!

0 阅读:62

幼枫开心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