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1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杨振宁,见到杨振宁后,毛主席非常热情,连忙抓住杨振宁的手。两人的谈话持续了很长时间,谈话结束后,杨振宁扶着毛主席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在告别时,毛主席突然感慨万千对杨振宁说:“非常感谢你,作为一名科学家希望你的成果能够帮助全世界全人类。”毛主席说完这句话后,杨振宁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后来,杨振宁诚实的承认,毛主席的话影响了他的一生。
1971年的一天,杨振宁在美国报纸上看到政府公告,将中国从美国公民不可访问的国家名单中取消了。他激动不已,立刻给父亲写信,表明自己决定回中国探亲。
1971年7月19日,杨振宁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巴黎到上海的飞机,由此成为了美籍知名华人学者中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这也是杨振宁自1945年赴美留学以来,26年第一次回到祖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450522e1208191801179802398db861.jpg)
物理学家杨振宁
8月4日,周总理接见了杨振宁,在杨振宁的记忆中,第一次和周总理谈话,一共聊了五个钟头,周总理问了很多问题,比如美国的大学是怎么样组织的,美国的大学办学的方针是什么,大学里头有没有种族的问题等,杨振宁如实回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b616466fd5e45ad21297447cd23bd66.jpg)
周总理和杨振宁
1971年杨振宁的来华访问,可谓一次“破冰之旅”。此后,他凭借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利用各种机会介绍新中国,他的回国,实际上是打开了大门,很多几十年没有回到家的科学家都回来探亲、访问。
1972年7月2日,周恩来总理亲切会见了第二次来访新中国的杨振宁。后来,他又和杜聿明一家接受周恩来的接见和宴请。1973年7月, 杨振宁在第四次来华访问,也就是在这次访问中,他向周总理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请求,他想拜会一下毛泽东主席。
实际上,自从杨振宁第一次回国探亲就想和毛主席说说话,但一直没有说出口,如今他不想留有遗憾,他也深知自己的身份,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是不容易的。但是他没有想到,毛主席同意了和他的见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5976b2e6fea41eb6bafc83dad8d696d.jpg)
毛主席和杨振宁
1973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接见了杨振宁。见到杨振宁后,毛主席十分热情,连忙握住了杨振宁的手。毛主席酷爱读书,就算是物理方面的书籍,毛主席也略懂一二,在和杨振宁的聊天的过程中,还问起了杨振宁宇称守恒定律。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的看法是宇称可以是守恒的,也可以说是不守恒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e8d60aee1192e0fc1d0cd28fba23b2c.jpg)
1973年7月1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物理学家杨振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22ddd78ef0f992ecc11bef312ead461.jpg)
1973年7月1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物理学家杨振宁
两个人的谈话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结束谈话后,杨振宁将毛主席从沙发上扶了起来,之后毛主席说:“我们有时间再相聚。”在门口道别之时,毛主席突然有感而发,对杨振宁说:“很感谢你这位科学家,希望你的成果对全世界全人类都有贡献。”
毛主席说完这句话,杨振宁眼泪便不禁涌动着,后来杨振宁坦言,毛主席当年的这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临走的时候,杨振宁也发现毛主席步履蹒跚,心里也明白毛主席的身体不太好,他心里一阵的心酸,感动地说道:“谢谢主席,感谢您今天和我讨论物理,我也要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对毛主席的印象,日后杨振宁回忆说,主席给我的印象,则是一位喜欢从大处远处着想的人,这在我没有见到他以前从他的选集和诗词中已经很有体会了。比如1963年1月他写了一首题为《和郭沫若同志》的词,里面有这样的词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a8e14af7586fa5e25e7be15aa5a7a16.jpg)
1973年7月1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杨振宁,左边两人分别是周总理和周培源。
1973年7月27日,杨振宁接受了香港一则报纸的记者访谈,杨振宁说了诸多当时谈话的细节,他说除了周总理,还有周培源先生也陪同自己面见了毛主席。周培源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周总理还曾嘱咐他说,把北大理科办好。
杨振宁表示,刚开始主席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成就和科学思想,引用了许多典故成语,这些我都不熟悉,因而一时听不清楚,因为毛主席说话有很重的湖南口音,本来是周培源在毛主席的右边坐着,周总理发现了问题,便和周培源换了座位,周总理当起了翻译。
从这个细节也说明,周总理不仅时刻在关注毛主席的身体,也在关注谈话的细节,杨振宁当时非常感动,看到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样子,眼泪好几次都快要落下来。他表示,这一方面是主席对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是主席对海外中国人的关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2bf6dcef579fc4e8ee85b7ef961f173.jpg)
物理学家杨振宁
访问新中国是激动人心的,杨振宁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他为祖国20年多来巨大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当时,国内很多媒体都报道了毛主席接见杨振宁的新闻,在世界上都引起了反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4b556b3d8f71f5e334c78d71827b8e6.jpg)
物理学家杨振宁
从那以后,杨振宁就回到了祖国,继续自己的科研事业,但是他没有想到,虽然后来也回过国内几次,可是再也没有见到过毛主席了。
在1976年之前,杨振宁曾回到国内,提出想再见见毛主席,和毛主席交流交流,但得到的消息是:毛主席正处于养病的关键时刻,不适合见客。
后来杨振宁见到了叶剑英元帅和邓小平等人,叶剑英向杨振宁证实,毛主席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太好,需要静养。杨振宁心里很遗憾,但还是让叶剑英代他向毛主席问好,希望毛主席早日康复。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回到美国几个月后,从电视上突然得知,毛主席逝世了,永远地离开了他的祖国和人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774f731b43c56190da53f80c2a9bdc9.jpg)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
杨振宁对毛主席向来是崇敬的,毛主席逝世后,美国华侨也在当地为毛主席举办了追悼会,杨振宁作为华侨代表,进行了发言,他说:在艰难的道路上,带路的是毛主席,在巨大的牺牲中,带路的是毛主席,在取得辉煌的成果的每一个过程中,带路的是毛主席,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毛主席就是中国的明灯,是中国的舵手,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位巨人!杨振宁的演讲,可谓振奋人心,说完最后“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位巨人”12个字,全场沸腾。在这样悲恸的日子,海外华侨都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为了祖国未来,深造学习,都希望有一天回到祖国的怀抱。
1977年2月27日,杨振宁在美国以“全美华人协会”负责人的身份与他人共同发起成立《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此后,杨振宁一直在为中美关系正常化而奔走,作为一名科学家,杨振宁有理由为祖国尽一份力。
1978年底,美国正式宣布在1979年元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