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举办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授衔仪式,此次授衔仪式上,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等人在列的十大元帅。
这些解放军优秀统帅大都从红军时期便参加革命,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用血与火缔造了共和国的和平,称之为“一国之帅”,当之无愧。
然而,当这一消息传递到台湾时,整个国民党上下可谓是一片死寂。
国民党距今已经成立51年,但是无论从实际上还是仪式上都未设立过“元帅”一职,最高军衔也就是蒋介石顶了个“特级上将”。
但偏偏蒋介石又对元帅二字情有独钟,不但给自己设置了个“中华民国陆海空大元帅”的虚名(无实际职务和军衔),还每每在外出访问的时候特意要求将自己的职务翻译成“元帅”。
可闹到如今,真正的元帅已经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承认和拥护,而他这个所谓的“大元帅”却退居一岛,无疑是再次揭开伤疤。
蒋介石在得知消息后,沉默了半天,许久说出了一句在旁人看来颇为“眼红”的话:“这10个人里,只有朱德可以称帅,其他的九个人只能称作为将。”言语当中满是心酸。
1、蒋介石心心念念的十大元帅之首:朱德虽然蒋介石与共和国十大元帅是两路人,但在整个革命时期交集却并不少,甚至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曾经都被蒋介石所拉拢过。
共和国十大元帅里,蒋介石最为在意的莫过于朱德。
蒋介石和朱德年龄相仿,只比朱德小一岁,两人早年分别效力于粤军和滇军,在1920年后又都做了地方部队的司令,可谓平行发展。
然而朱德在1922年,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于是抛下一切职务“净身出户”,从此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由于出生于旧军阀,朱德入党之路并不顺利,受到了时任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的警惕,并未第一时间同意,直到后来前往欧洲留学,认识了周恩来,才在其介绍下勉强入了党。
1926年5月,朱德回国参与北伐战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与蒋介石所相识。
彼时朱德担任军官教育团团长,可谓是从头走了一遍晋升之路,反观,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在国民党中手握大权,成为了当红人物。
虽然两者身份天壤之别,但当蒋介石见到朱德时,还是对他的才能和品格流露出了极大赏识,多次派人联络,希望能把朱德收归自己麾下。
朱德最终还是婉拒了,在他看来,自己与蒋介石压根就是两路人,无论其许诺多少高官厚禄,始终不为所动。
对此蒋介石说过这样一句话:“朱德用兵精妙,为人诚笃,只可惜不为我所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进入第2次合作时期,朱德与蒋介石再一次见面,此时的他已经成为八路军总司令。
此次朱德会见蒋介石是为了国共和谈,按照约定,八路军属于国民革命军序列,蒋介石是需要拨付军饷的。
但等到朱德把诉求说出后,蒋介石却并未回答,他只口不提军饷之事,反而拿出10万大洋表示这是对朱德个人的关照。
蒋介石给朱德“行贿”这一事件,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国民党政府内部腐败到什么地步,军饷没有,行贿倒是多得吓人。
当然朱德最终也没有接受,此次谈话就这样草草结束。
事实上,朱德对于蒋介石的凶狠残忍,早有领教。
早在1929年2月初的“圳下战斗”,朱德相伴多年的妻子伍若兰被捕,此时蒋介石因为抓不到朱德正在气头,居然下令砍下伍若兰头颅,挂在赣州城门上示众。
毫不夸张地讲,两人是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
2、蒋介石求之不得的爱将:彭德怀、贺龙、叶剑英十大元帅排名第2位的则是彭德怀,彭德怀与蒋介石第一次见面是在国共代表商议徐州会战时。
当时彭德怀作为八路军代表出席会议,蒋介石对其进行了接见。
谈话中,蒋介石先是问了他生活情况,又问了家庭。
殊不知,当提到家庭问题时,彭德怀语气突然冷峻下来:“委员长多心了,我的家早就被国民党关照过了,甚至就连祖坟都被大兵给刨了,两个弟弟至今生死不明!”
一句话,把蒋介石呛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张五万大洋的支票递到彭德怀面前。
这一举动自然也是遭到了彭德怀当面拒绝,“如果委员长真的有心,倒不如把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费足额发放。”
说罢,彭德怀站起身,扭头就走,独留蒋介石一人尴尬得无地自容。
除了朱德和彭德怀以外,与蒋介石还有着国仇家恨的便是贺龙。
贺龙早年曾经担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五师师长,在国民党军队当中地位颇为显赫。
汪精卫另立门户后,位于关键位置上的贺龙,成了蒋介石和汪精卫争相拉拢的对象。
蒋介石给贺龙开出的条件是:一次性给予500万大洋军费,外加两栋别墅以及汉阳兵工厂。
这个条件在当时看来不可谓不丰厚,不但在经济上落了实惠,更重要的是,有了在战争年代最为重要的资源,那就是兵工厂。
然而,贺龙还是拒绝了,他早就看出来蒋介石政权的伪善,因此严厉拒绝,几个月后就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
其实早在此事之前,蒋介石就曾经专门派人对贺龙家乡洪家关进行搜捕,致使贺龙全家七十余人被害,上至老人,下至孩童无一幸免。
不知是否是记性不好,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再次与贺龙见面,又一次问到了对方的家庭。
而贺龙也颇为冷漠地回答,“承蒙委员长的关照,我全家七十口人,现在就剩我一个了。”
一句话出口,把蒋介石所准备好的台词全都堵了回去。
与拉拢贺龙同一时间,蒋介石还拉拢过叶剑英。
叶剑英曾经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在早期国民党军队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甚至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叶剑英都是蒋介石高攀不起的存在。
在蒋介石夺取政权后,为了能够让叶剑英归于自己麾下,曾经许诺其担任主力部队新一师的师长,每月仅仅薪水就高达15万元。
但对于蒋介石的盛情邀请,叶剑英不为所动,百般推脱。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动,叶剑英第一个就举起了反蒋旗帜,与叶挺、贺龙会和参加了南昌起义,从此二人便彻底“撕破了脸”,蒋介石对此一直怀恨在心,之后尽管有机会,但蒋介石再未与叶剑英有过沟通。
3、黄埔军校时期,蒋介石屡屡失手事实上,朱德、彭德怀、贺龙以及叶剑英几人,在身份和年龄上都是与蒋介石平行的。
朱德、贺龙、叶剑英早年在国民党当中,虽没有像蒋介石一样独掌大权,但其地位不比蒋介石差,甚至不少人都曾在蒋介石之上,这也使得双方谈判还有一定余地。
但在十大元帅名单中,还有着相当一部年龄和身份都是要小于蒋介石的,他们曾经要么曾是蒋介石的学生,要么在蒋介石的麾下任过职,但无一例外,蒋介石对他们的拉拢也全遭失败。
1925年,聂荣臻从苏联留学回国,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教官,与周恩来搭班子。
聂荣臻向来敢于打抱不平,见到不正确的事情总是当众指出,这使得与蒋介石的第一次见面便闹掰了。
在黄埔军校大门口,聂荣臻偶然看见一群学生簇拥着一顶轿子走进了校园,心中顿生反感,对着人群大喊:“这里是新式学校,哪里来的封建大老爷?”
车上的封建大老爷不是旁人,正是蒋介石。
当看到说话者是新来的政治部教官之后,蒋介石并未多言,狠狠瞪了聂荣臻一眼,从此内心便把他拉到了黑名单上。
两人关系一直很僵,对于这位不服从管教的教官,蒋介石向来是不吝批评的,一有机会便当众对聂荣臻进行指责,不但说他军事水平低下,还骂他没出息,把学校搞得乌烟瘴气。
后来,蒋介石甚至干脆直接给聂荣臻编了个罪名,囚禁起来。
此时的蒋介石大概想不到,多年以后,这位被自己大骂“没出息”的教官,居然成了解放军高级将领,在战场之上给自己这位校长上了无数堂课。
十大元帅中从黄埔军校毕业的还有两人,分别是徐向前、林彪,对于这两位学生,蒋介石也与他们打过交道。
蒋介石对于林彪素来有着很高的评价,甚至称其为是“战争魔鬼”。
黄埔军校时期,有一次蒋介石路过四期步兵科的战术课堂,台上讲的正是“贵州之战”,一下子引起了他的兴致,便坐在课堂最后旁听起来。
老师讲完后,便让学生们一一上台,讲讲自己的感想。
不少学生看到身后的校长,为露脸都准备了一番长篇大论,海阔天空地讲了一大堆,对于这些演讲,蒋介石始终不露声色。
但等到林彪上台,蒋介石的眼睛瞬间眯了起来。
与其他学生不同,林彪先是在黑板上画出了贵州地形图,随后一边讲述战争经过,另一边对每一步分析得失。
一番演讲下来,甚至就连蒋介石本人也啧啧称奇,大赞林彪是个可塑之才。
下课后便把林彪叫到了自己办公室,准备进行拉拢。
此时恰好与汪精卫一同前来,林彪刚一进门,便听见蒋介石的一声“娘希匹”,不知所措。
随后,蒋介石为了应付汪精卫甩门离去,独留林彪一人在办公室,两人第一次见面就这样黄了。
后来在聂荣臻的介绍下,林彪加入革命队伍,在这之后蒋介石虽然多次对其进行拉拢,但均告以失败。
与林彪的出众不同,徐向前在黄埔军校时期就显得低调许多。
黄埔军校位于南方,学生教官也多以南方口音,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一口山西话的徐向前,显得格格不入。
徐向前在黄埔军校读书时,成绩始终中等,平日表现也是不显山不露水。
与蒋介石的几次谈话,都因为口音问题被其屡屡冷落,在当时,徐向前被蒋介石列在了“不堪重用”的名单上,未对其有过丝毫照顾。
直到徐向前加入红军,开始崭露头角,蒋介石才发觉自己看错了人。
打听到徐向前住址后,蒋介石曾经派专人去拜访其父母,希望劝说徐向前投降。
但徐父也是深明大义之人,当场回应道:“小儿自从进了黄埔军校,一直杳无音讯,我正纳闷是不是蒋校长把他给关起来了呢。”
就这样,蒋介石对徐向前的拉拢再次失败。
除了以上几人之外,蒋介石还拉拢过同为十大元帅的陈毅。
陈毅有个堂兄名叫陈修,曾经担任过蒋介石的侍从,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升任中将。
《双十协定》签订之时,蒋介石便希望利用这一层关系,把共军主力指挥陈毅给拉拢过来。
可没曾想,陈毅、陈修两兄弟见面之后,没谈加入国民党的事,反而是陈毅劝说了自己的兄弟投奔共产党。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随着解放军长驱直入,国民党连连败退。
为了不留给解放军重型武器,蒋介石曾经下三次密令要求陈修炸毁沈阳兵工厂,但均被陈修拦下。
随后,陈修率部起义,在他的作用下,解放军保全了工厂生产线,缴获多门155毫米大口径重炮,在之后的攻坚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毫无疑问,蒋介石的这次拉拢再次遭到了失败。
纵观蒋介石与十大元帅之间的交往,我们或许可以能够看总结出一句老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蒋介石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即便他坐拥大权,金钱无数,但仍旧得不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