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总是缠着你,要求你一遍又一遍地讲同一本绘本,甚至在同一页停留很久,不肯翻页?或者,孩子总是玩同一个玩具,即使家里有各种各样的玩具,他们却对其他玩具视而不见?
你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孩子总是重复做同一件事?他们不觉得无聊吗? 难道是因为孩子的兴趣不够广泛,还是他们的认知发展滞后了?你或许也尝试过引导孩子:“我们今天玩这个好不好?”“这本书昨天看过了,我们今天看另一本吧?”但孩子似乎对这些建议并不感兴趣。
那么,孩子在重复做同一件事时,到底在想什么呢?
重复:孩子成长的“秘密武器”心理学家指出,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是年幼儿童的心理特点,这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重复不仅是孩子学习的方式,更是他们表达诉求、增强自信的手段。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在教室里,孩子们递给我一本绘本《脱不下来啦》,邀请我讲给他们听。从那以后,每次见到我,孩子们都会说:“Jamie,你今天午睡前能不能再来我们班讲《脱不下来啦》?”
这本绘本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但孩子们却一遍又一遍地听,乐此不疲。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呢?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孩子喜欢提前“剧透”;有的孩子的笑点每次都不一样;有的孩子总在同一个地方提出疑问;还有的孩子每次听完故事后,都会自信地告诉我:“我脱下来了!” 同样一本书,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的聆听,都会有新的发现。
正如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所说:“孩子从故事里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最后是概念。” 重复是孩子学习、记忆和理解事物的关键方式。 北大学者陈辉在《儿童行为问题应对》中也提到,幼儿的重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
重复背后的心理需求:安全感和掌控感重复不仅是孩子学习的方式,也是他们表达诉求的一种手段。 孩子通过重复来吸引家长和老师的注意,试探成人是否无条件地接纳他们。同时,重复也是孩子增强自信和自尊的一种方法。
孩子之所以喜欢重复,是因为他们在寻找安全感和对已知事物的掌控感。 当孩子重复做一件事时,他们能够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掌控感让他们感到安心。比如,孩子每天重复听同一本绘本,是因为他们知道故事的情节,能够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熟悉感让他们感到安全。
如何应对孩子的“重复”行为?3个实用建议既然我们知道了孩子“重复”行为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应对呢?以下是3个实用建议,帮助你在孩子的重复行为中找到教育的机会:
1. 耐心引导,借助“重复”之力,乘风而上我们应适当接纳孩子的重复性行为,并借助这股力量,让孩子在同一件事中收获更多。 比如,当孩子重复看同一本绘本时,除了耐心地讲故事,你还可以教他如何自主阅读。你可能会想:“我的孩子才2岁,还不认识字呢!”
其实,绘本中的配图才是孩子理解故事的关键。在陪伴阅读时,不要急于念文字,而是引导孩子观察“图中发生了什么?” 教会他读图的能力。
讲完故事后,你还可以带孩子做一些与绘本相关的延伸活动。比如,看完《脱不下来啦》后,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衣服要怎么脱下来?如果衣服脱不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孩子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并引导他们关注绘本中不同的细节,使他们在每一次的聆听中都有新的收获。
2. 让“重复”变得更好玩面对孩子的重复性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加入一些情景,让它变得更有趣。 比如,当你发现孩子喜欢丢海洋球,总是丢出去再捡回来,乐此不疲时,你可以加入一个箱子,引导孩子往箱子里丢球。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重复性行为”,还能锻炼他们对空间的感知和大肌肉的控制力。
3. 让“重复”帮你带娃孩子之所以重复,除了从中获得经验外,他们也在寻找安全感和对已知事物的掌控感。 家长可以在家和孩子制定规律的作息表。当孩子在每天相同的作息中“重复”时,他们会知道,做完这件事,接下来要做什么。
比如,孩子知道每天吃完晚餐后会去公园散步,散步后要回来洗澡,洗完澡后会进行短暂的阅读。这种规律的作息让孩子在事情发生前就做好心理准备,减少了家长的催促和孩子的抗拒。
结语:为孩子的“重复性行为”撑起保护伞年幼的孩子需要在不断的“重复”中获得经验,从而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与认知。 已知的经验又会决定他们“重复”内容的复杂程度。
作为家长,我们不妨多点耐心与引导,为孩子的“重复性行为”撑起保护伞,帮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与自信。
如果你也在为孩子的重复行为感到困惑,不妨试试以上方法,或许你会发现,孩子的“重复”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他们成长的“秘密武器”。
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在重复中发现更多的乐趣与成长吧!
如果你对家庭教育有更多疑问,欢迎使用《明智家长》,这里有专业的家庭教育专家为你提供一对一咨询,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提升亲子关系,释放孩子的潜能。
让我们一起成为更明智的家长,陪伴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