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篇高中生的遗书,原文太长就不放了。在信中,主要描述了家庭教育中的三大问题:
1.孩子不打不成材
2.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
3.认为与孩子沟通没有必要
这些观念都属于老旧的家庭教育理念,之所以有家长将其高高捧起,成为自己的育儿座右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经历过这些的,如果家长已经成材,他们会坚定的相信这些理念。如果他们没成材,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成功后显得自己也非常成功。甚至和其他人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多好,孩子必须吃苦这类言论。
但是,当代的家庭教育理念早已更新。对孩子的打压只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会和家长的教育理念相互冲击,让家庭关系支离破碎。
其实,孩子的不快乐,往往源于父母的不理解。
很多家长不理解,为什么现在孩子承受不住压力,自己以前那么苦都忍下来了,孩子却如此软弱。这类家长其实犯了一个错误,孩子不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家长身上的良好品德不会遗传到孩子身上,孩子只会学习他看到的还有感受到的东西,孩子不快乐是因为他感受不到爱,不知道为什么去爱,于是也无法爱惜自己。如果一个人还能感觉到痛苦和愤怒,说明他的生命仍旧鲜活,但他说,他什么都感觉不到了。活着对他而言不是幸福,是一种负担。
孩子的思想非常纯粹,不舒服就是不开心,开心了就是想要跳舞的开心。他们渴望在不舒服的时候与家长沟通,但很少有家长把孩子当一个个体,用自己的感觉去判断孩子的“不舒服”达不达标,由于长期的轻视和否定,父母已经不再是那个值得信任的倾诉对象,而是他痛苦的根源。孩子将父母视作自己的神,对他们深信不疑,竭尽全力只为了获得一句无关痛痒的称赞。
当某一天,冷遇和伤害让他逐渐开始怀疑父母,怀疑生活是个谎言。他心中的偶像倒塌了,他像一个无家可归的人,终于在荒原上迷失道路。
如何理解孩子,重新让孩子相信自己?
理解孩子不是包容孩子的所有行为,也不是对孩子百依百顺,而是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我列举了十点建议。
1、 真正倾听孩子的声音。
2、尊重孩子的感情。
3、 建立孩子的成就感。
4、 让孩子感到自己被了解。
5、避免争夺控制权。不要试图控制孩子。
6、建立明确一致的行为准则。
7、言传身教。
8、认识到语言的力量。父母必须谨慎措辞,就事论事。
9、给孩子留出过渡的时间。父母要提前告知孩子,耐心反复提醒。
10、恰当地对孩子说“不”。
家庭教育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家长最应该看到孩子自身的成长,而不是看到别的孩子怎么样就盲从,要知道哪怕自己的孩子相比较其他人不那么优秀,只要孩子在成长和进步,不停的进步,追赶和超越只是时间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一件长线的事情,不过很多家长并没有耐心,希望自己的孩子马上就能怎么怎么样,一蹴而就,急功近利,可说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