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少人物的功与过都难以简单评判,让后人的感受颇为复杂。东汉时的宦官蔡伦,便是这样一个典型代表。
他这辈子最为自豪的成就,就是把造纸技术给改进了。这一创造对中国还有全世界的文明进步带来了极为深远的作用。但是呢,为了能够登上权力的巅峰,蔡伦也干过不少违背道德的事儿。
一个人要是有功也有过,那该咋评价呢?后人常常不好做出定论。本文打算讲讲蔡伦的生平故事,好让读者对这位造纸术的发明者了解得更全面些,同时也能让大家对人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展开更深入的思索。
【一、铁匠世家的聪明孩子】
东汉初期,在距离京城长安东边数百里的桂阳县蔡子坪,一个叫蔡伦的男娃降临人世。蔡伦来自当地的铁匠世家,打小就跟着父亲钻研冶炼钢铁的技艺。乡亲们都讲,蔡家祖上好多辈人都是干打铁这行的,蔡伦这孩子把家传的本事给继承了下来,对火候的掌控那是相当精准,打造出来的铁器不但质地优良,而且还很结实。
蔡伦不过十几岁的年纪,可铁匠这门手艺他却早已精通。火炉的使用、锤打的功夫,他都能娴熟操作,而且在父亲的教导下,他还在持续掌握更为高超的技艺。瞧着乡亲们用着自家打造的锄头、钉耙之类的农具,蔡伦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头一回体会到自己的劳动能给别人带来切实的用处,这使他特别有成就感。
蔡伦年少时,其老师是乡村小学的一位先生。这位先生发觉蔡伦聪慧且好学,不但家传的手艺掌握得迅速,在诗书文史方面也颇具见解。因而,先生常常将蔡伦推荐给村里的其他人,声称这孩子日后必定能有大作为。蔡伦听了这话,心里很是高兴,愈发勤奋努力了。
他可不满足于仅仅会读书认字,而是盼着自己能拥有更为渊博的学问。就这样,蔡伦每天早早起来勤奋读书,到了晚上还点着灯继续攻读。他心心念念着哪天能够去到京城,踏上仕途之路,不再只是个平凡的铁匠。
【二、宫廷生涯启程】
那会儿,蔡家给本地官府打造铁器,跟官府的关系挺密切。有一天,郡守路过蔡家的铺子,瞧见了年少且机灵的蔡伦,立马就打定主意举荐他参加“选贤良方正”,去京城长安当官。蔡伦的爹妈认为这是儿子的好机缘,高兴地应下了。
面对这从天而降的机遇,蔡伦着实感到既惊喜又荣幸。他得告别自己长大的家乡,独自前往遥远的京城去拼搏一番了。一想到自己能当个官儿,他就兴奋得不行,可心里又有些七上八下的。蔡伦猛地发觉,自己不过是个愣头青,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方面没啥经验。想要在宫廷这个权力核心站稳脚跟,他非得加倍努力不可。
父亲瞧出儿子的心事,嘱咐说:“京城那地方起起落落,可比咱乡下繁杂多了。你做事得小心着点儿,多去探听探听、了解了解,这样才能摸透人心。就算碰到啥困难阻碍,也别灰心丧气,只要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该干的,肯定能一点一点地往上升。”
蔡伦听完后,心里头那股子劲儿一下子松了下来,脸上也重新有了笑容。有了父亲的打气,他又找回了希望,浑身也充满了斗志。
【三、步步为营】
就这么着,十来岁的蔡伦告别了家乡,走上了当官的道路。刚到京城的宫禁之中时,他不过是个小内侍,平常的主要活儿就是在宫廷里头的夜幽庭搞搞清扫,帮着跑跑腿、传传话啥的。
蔡伦可没灰心丧气,他琢磨着只要踏实干活,把主子伺候高兴了,那升职就有盼头了。他学会了留意掌权者的喜好,然后挖空心思地去讨他们欢心。有一回,宫里的大太监手指头受了伤,蔡伦脑袋一转,拿细铁丝给他做了个指套,既能把伤处固定好,又能让人活动起来没啥阻碍。这可把大太监高兴坏了,立马就把他提拔成了小黄门,这下子他就能进出皇宫去传递诏书啦。
蔡伦心里清楚,想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权力争斗中占得上风,就得持续积攒资本。他平日里格外留意,善于察言观色,言行举止无不是为了讨好上级。有一回,蔡伦跟一位老工匠学会了制作精美装饰品的法子,随后便打造了一支精巧的银钗,送给了能助自己晋升的妃嫔。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他就被擢升为值班内侍,能够在皇帝身边伺候了。
【四、为求荣华富贵不择手段】
后来啊,蔡伦凭着自己那制作小物件的手艺,赢得了当朝皇后窦氏的青睐,变成了她最为信赖的人。有人讲,蔡伦是通过巴结窦皇后才一步步往上爬的。可也有人觉得,他是打心底里感激窦皇后的提拔之情,因而全心全意为她办事。
这时候,皇室里闹起了纷争。皇三子的生母宋贵人很是得宠,窦皇后心里犯嘀咕,生怕宋贵人会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这么一想,她就打定主意要给宋贵人使绊子,设个套陷害她。
有那么一天,宋贵人生病了,就拿生菟来制药。这时候,窦皇后可抓住机会大作文章了,她偷偷地向皇上禀告,说宋贵人“搞巫蛊那一套”,想要谋害皇上。汉章帝一听,那是勃然大怒啊,当下就把宋贵人给关进大牢里了。
这时候,窦皇后吩咐蔡伦给汉章帝递话,声称宋贵人已然认罪。蔡伦心里清楚这纯属污蔑,然而为了个人的前程,他仍旧依令行事。最终,宋贵人在牢里得知皇上认定自己有罪后,心灰意冷之下,选择服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蔡伦得知宋贵人身亡的这个坏消息时,他心里丝毫没有因为害了别人性命而产生愧疚和自责之情。恰恰相反,他在心里暗暗高兴,觉得皇后对自己的信任又增添了几分。在他看来,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力,牺牲一个宫女根本就不算个事儿!蔡伦就是这么想的。
【五、反复投靠终难善终】
在汉和帝那个时候,窦氏已然成为了太后。这时,蔡伦凭借着自己积攒下来的权势,悄悄开始有所行动,帮助汉和帝去削减外戚的势力。他站出来指认,并且撤掉了不少重要官员,这当中有功勋卓著之人,还有太后的外甥窦宪。
这般对外戚集团加以破坏,分明是在向太后的权威发起挑战。蔡伦的这一连串行为,被看作是对恩人窦太后的背叛。想当初,那提拔自己的人,只要地位稍有动摇,他便能毫不留情地舍弃,蔡伦的这种不讲信义的做法实在让人叹息。
然而,蔡伦全然不顾道德操守了,他一门心思想着尽快攀到更高的位子上去。在他看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理所当然的,自己根本没必要为此过多烦恼。就这样,蔡伦毫无愧疚地持续巩固着自己在新皇帝身旁的地位。
【六、功过参半终难逃审判】
在权力斗争中奋力角逐的时候,蔡伦可没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给忘了。他将家乡铁匠的本事充分施展出来,对兵器制造工艺加以改进,造出了品质更优的军刀。
后来,蔡伦当上了尚方令,这个职位是管理工匠的。他发现那时的造纸术还很落后繁琐,就着手进行改进。经过多次试验和对比,他把絮凝剂的配方给优化了,让造纸的流程变得更加科学、顺畅。就这样,蔡伦成功造出了成本低且质量好的纸,这种纸被叫做“蔡侯纸”。
蔡伦把新的造纸术呈献给了汉和帝,由此得到了更高的官位以及丰厚的赏赐。那时,众人都纷纷说道:“蔡伦功莫大焉,这新造出的纸张肯定会给社会带来福祉。”不过,他的这项发明并不能掩盖他往昔的劣迹。
汉和帝去世,安帝登上皇位后大力推行文治,对蔡伦在任时的种种行为展开重新审视。一番调查之后,蔡伦谎报宋贵人罪责、参与构陷等劣行被一一查出。安帝大为恼怒,当即颁下旨意,要对蔡伦严加惩处。
面对这一堆旧账,蔡伦压根儿没法为自己辩解开脱。最后,他在牢房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想当初,他可是个权势滔天、风光无限的宦官,而如今,他的功名和性命就这么凄惨地画上了句号。
【结语】
蔡伦的这辈子那可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光把造纸术给改良了,还把控着自己命运的走向并使其发生了改变。可权力这东西啊,让他找不着北了,最后愣是踏上了一条没法回头的道儿。
蔡伦的事儿给咱带来了这样的启示:一个人有双重性格挺常见的。然而,评判一个人最为关键的标准,还是正义和道德。在追求名利的时候,得好好审视自己的内心,分清啥是对啥是错,啥是好啥是坏。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心中无愧,就算最后烛光熄灭,也能泰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