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名为《唐诗正本》。所谓“正本”,意有“双关”:一是“正本清源”,二是“正宗版本”。即通过对唐诗的考证和辨析,从而“正本清源”,以求“正宗版本”。
围绕“正本”这个宗旨,本书的30篇论文分别对23首人们耳熟能详(大都入选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经典唐诗及有关史实进行了全面的考辨。这些论文既有较高的学术热度,也有很高的公众关注度。比如关于贺知章《回乡偶书》“鬓毛衰”中“衰”字的音韵,几百年来争论不休,很多名家参与其中,但都未能自圆其说。而本书关于这一诗坛公案的5篇论文,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新发现的文献,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并得出了完全不同于前人且令人信服的结论。
再如杜牧《山行》中的“斜”字怎么读,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学术热点。出版物改来改去,教科书说法不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也从《全唐诗》所有入韵之“斜”的大数据入手,结合音韵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此外,这个系列论文还有很多具有颠覆性的发现,并有全面的考证和深入的辨析,比如《登鹳鹊楼》的作者不是王之涣、王之涣《凉州词》的首句应为“黄沙直上白云间”而不是“黄河远上白云间”、张继《枫桥夜泊》的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应为“江村渔父对愁眠”、崔颢《黄鹤楼》的第五句为“晴川历历汉阳渡”而不是“晴川历历汉阳树”、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遥看瀑布挂前川”应为“遥看瀑布挂长川”、李白《将进酒》中的“请君为我倾耳听”应为“请君为我倾”、王维《红豆》中的“愿君多采撷”应为“赠君多彩缬”、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应为“会当临绝顶”等等。这些异文都对诗意有重要影响,而前人鲜有论及。
归纳说来,这些论文有两大特点:一、首次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作者的本次研究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库、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华经典古籍库、国学大师古籍库等十几大数据库的海量古籍文献为基础,运用先进的检索手段,获取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每篇论文所引用的文献量都远远超过前人,这是全面分析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二、首次进行了同一文献的多版本考察。前人的研究中,通常是一种文献一个版本,有时甚至不注明版本信息,即默认同一文献各种版本的内容是一样的,但事实上,很多文献在各个朝代甚至同一朝代的多个版本常有差异,比如《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有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刻本、元至大三年(1310)余志安勤有书堂刻本、明郭氏济美堂刊本、明万历年间聚奎楼藏板等多个版本,这些版本都不尽相同。再如《万首唐人绝句》的明嘉靖刻本和明万历刻本(赵宦光校)从体例到文本都有很大区别,简直可以说是两种文献。如果只据其中的一个版本,就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并导致判断的失准。
当然,我国的古籍文献浩如烟海,有关唐诗的古籍也数以万计,本书所涉仍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由于作者的知识和阅历有限,加之主观上的偏好及局限,本书中的辨析及结论难免偏颇。这也是学术研究永远都存在的问题,相信方家自有明鉴。
(本书在天猫有售。搜索书名“唐诗正本”即可找到。崇文书局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