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战役时法军被围,越军总指挥却建议撤军,陈庚:那没仗可打了

谭笑风生聊也 2024-12-14 13:44:53

前言

二战后,法国又于1946年9月在西贡(今胡志明市)登陆,再次发动了侵越战争。

当时越南民主共和国才刚刚成立不久,根本毫无招架之力。

战至1946年1月时,法军已经占领了越南南方大部分地区。随着进驻在北越的国民党军开始撤出,法军完成了对南北越的军事分割。

之后不断进占越南北方地区、越中边界地带。以至于将印支共中央和越南政府逼到了越北山区,依靠着高耸延绵的大山作为屏障,得以喘息。

法军由于无力贯彻原定的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1948年初改而采取巩固占领区,慢慢用小规模进攻的方式,一点一点蚕食越军根据地,扩大战果。

导致越南共产党不得已只能领导军民退守北部山区和农村,和法军开展游击战争,越南战事一度陷入了艰难的状态,在此关键时刻,越南想到了求援。

决定援越,陈赓赴越指导

1949年10月6日,越共中央派出的两名代表带着胡志明写给周总理夫妇的密信,来到北京请求援助。

中央很重视此事,不久后,让军委办公厅主任罗贵波担任我党的联络代表去越南工作,主要是带队先去越南了解情况,作调查研究,供中央决策。

同年3月初,毛主席、周总理从苏联返回北京,随即召集政治局会议讨论援越问题。

就当时的局势而言,虽然说法国对越南的战争或许并不直接威胁到我国的安全,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和包围来说,他们允许法国殖民主义者侵略越南,也不符合中国的安全利益。

毕竟越南的地理位置特殊,地处亚洲的东南部,中南半岛的东部,与广西、云南两省接界,边界线长达1347公里,所谓唇亡齿寒,如果法国进占越南,势必会是一个祸端。

在近代以来,已经有了先例,法国殖民主义者就力图染指越南,作为侵华的桥头堡。

就如毛主席后来所说:

“我们国家要巩固,还要看到帝国主义很强大,他们不会甘心在中国的失败,他们在朝鲜、越南的行动,是想造成对我们包围的形势。一有机会,就会直接对准我们。所以帮助他们,也对我们自己的安全有利。”

尽管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也是百废待兴之际,但最终中国还是迅速作出了援越抗法的决策。

与此同时,罗贵波一行抵达越南后,经过实地调查,罗贵波发现越军的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不仅物资匮乏,武器装备差。而且他们没有大战役的作战经验,更缺乏攻坚战的经验,纪律也松弛。

基于这种情况,罗贵波向越方提出:要打通中越边界,集中力量,组建起一个或两个正规的作战师。

最终决定将需要整编的越军主力拉到了开到中国云南和广西去进行整训,并由中国对这部分越南部队进行武器弹药、医药和通信器材方面的全部装备。

同时,为了顺利实施拟议中的越中边界战役,中国派出军、师级的军事指挥员担任战役顾问。

1950年6月中旬,陈赓接连收到中央命令,代表中共中央前往越南,帮助越军组织、实施边界战役。

7月7日早晨,陈赓带着工作班子,从昆明出发,并于10日抵达砚山。在这里集训的越军的师、团级干部,以及我军第13军军长周希汉和越军第308师中国军事顾问吴效闵就训情况做了汇报。得知越军经过月余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天后,陈赓带队入越,经过和越方各级负责人交谈,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越方就作战时,总是喜欢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看中的是如何夺取城镇,得到更多也是基于此,在对对高平作战时,陈赓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

陈赓认为,高平作战计划,应当先打高平外围分散而孤立的据点,再用围城诱敌的办法创造战机,将法国援军歼灭于野外。

之后,他将自己的计划报告给了中央,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表示就目前的情况不要直打高平,先打小据点,争取围城打援是恰当的。

7月27日,陈赓见了胡志明和几位印支共中央委员,陈赓和胡志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越军目前不宜大规模作战,可先攻打发现小据点,寻求战机,并以歼灭法军有生力量为主。

胡志明对此,表示了赞同。

1950年7月30日上午,陈赓再次和胡志明商谈,提出围困高平,围点打援,在野外予以沉重打击的作战计划。并商定于次日前往高平附近,与越军总部会合,做最后决议。

制定作战计划,状况频出

7月25日,武元甲担任战役总指挥和政委。陈登宁负责后勤保障,据资料显示,在运送弹药和粮食时,越方动员了7万民工。

可以说,对于援越,中国也是不遗余力。早在决心援越时,为解决战役的后勤保障问题,解放军总后勤部于1950年8月6日在南宁设立了办事处。

8月底,边界战役所需的粮食、弹药从中国境内陆续运进越南。粮食约计2800余吨,还有大量的枪支弹药、药品、被服等军用物资。

在中国云南、广西境内整训的越军,也整装回国。

作战准备一直到8月上旬基本完成,就等陈赓到广源越军总部做最后决议。

8月14日,陈赓抵达越军总部,此时中方军事顾问团韦国清、梅嘉生等人也抵达了越军总部。

当晚,陈赓在听取完汇报后,对局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得知法军在高平地区守军约2000余人,而由总部直接掌握的战略机动部队就是第308师和第174、第209两个独立团等共2万余人,现在都集中到高平附近了。

在人数上越军占绝对优势,但吴效闵等人通过侦察得知,高平地区易守难攻,如果强攻势必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而这恰好与陈赓之前提出的围困高平,围点打援的方法不谋而合。

那具体该如何打?什么时候打呢?陈赓结合所有的信息,凝视着地图,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距离高平45公里的东溪。

此地虽是个小镇,但地理位置特殊,四面环山,4号公路穿镇而过,西北面是高平,南面距离法军重要据点七溪镇仅25公里。

另外此地也是中越通道上的一个重要据点,而根据越军的情报显示,法军只有一个加强营在据守在这里,仅七八百人。

“就从这里开始了”陈赓眼睛发亮,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产生。

先打东溪,切断高平与外面的联系,敌军势必会派兵增援,而最可能出兵援助的就是七溪,而高平至七溪的公路两侧都是茂林,正好布置伏兵,越军则尽可能争取在野外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援兵。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且可以提高越军士气,另外高平这个坚固据点不能发挥作用,最后陷于孤立,最终攻歼之。

可以说,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作战方案,武元甲听后,对此作战计划表示了赞同,紧接着印支共中央政治局也通过了陈赓提出的作战计划,毛主席在接到电报了,也表示了同意。

就此,作战计划制定,部署开始。越军如潮水般向着东溪涌去。

作战前夕,胡志明、武元甲一起来见了陈赓。胡志明非常清楚即将展开的战役对于国家命运的意义,他郑重地对陈赓说:请你放手指挥,包下这一战斗的胜利!

然而在初战时,状况频出。

9月16日拂晓,越军第174团按作战部署,对东溪北部的两个小据点发起了进攻。半夜,第209团一个营突破了法军防线,攻进了东溪。

似乎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东溪小镇枪炮轰鸣,然而直到天明,十几倍于敌军的越军却没能攻下东溪,反倒退出了战斗。

消息传至陈赓耳朵,他感到不可思议。

越军兵力十几倍于敌,居然没有攻下东溪,陈赓也感到费解。

陈赓火速赶往越军总部,知道武元甲了解情况。

原来各部队在作战时,没有遵守攻击时间,有的部队本来预定是在黄昏发起进攻,却到了午夜才开始。

而且各级指挥所离作战前线太远,导致指挥所不能及时掌握部队,加之部队的通讯联络不好,指挥一塌糊涂,更甚者还有干部作假报告,推脱责任,欺骗上级。

最终导致了了首战失利。

面对此情况,陈赓当即亲自重新调整了部署,并要求在当天黄昏再行攻击。

按部署,越军再次向东溪发起进攻,结果前线部队仍然没有完全遵照预定部署,攻击力偏重于第174团方向,导致法军得以集中火力应付一面。

一直战至当天午夜24点,再度陷入僵局。

前线指战员又心生退意,这是陈赓对武元甲说道:“务必要坚持下去,让部队从四面发起进攻,但要把重点放在北面和南面。”

在陈赓坚持下,武元甲重新调整部署,再次攻击。在坚定的执行下,仅一个小时,战局就发生了扭转,越军突破防线,进入法军阵地,历经7个多小时的鏖战,东溪守敌被全部歼灭。

陈赓这才了长舒一口气。

而东溪据点被拔除,法军开始慌了,果然从七溪调兵增援,而且正按陈赓设想的那样,预想朝着第308师设伏地带走去。

陈赓大喜,当即和胡志明、武元甲商议,让第308师放弃围攻七溪,在设伏地继续埋伏。

9月30日晚上,法军将领勒巴日率领3000余人从七溪出发,在没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朝东溪而去,并于于10月1日上午进入了第308师设伏地域。

就在这大好打歼灭战的时机,第308师将近半数部队不在阵地,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第308师在此地埋伏10天后,没见到法军援兵,加之粮食接济不上了,于是没经得总部同意,撤下阵地到水口关方向背运粮食去了。

这可把陈赓急坏了,他当即致电第308师顾问王砚泉,让他尽快督促部队返回阵地,剩余部队寻机先发起攻击。

所幸当时法军可能是在东溪吃了亏,打得比较保守,随着越军背粮战士及时返回,法军渐渐被重重包围。

眼见勒巴日部要被越军围歼,法军总司令卡邦杰当即下令,让据守在高平的萨克东部轻装出动,支援勒巴日部。

结果,萨克东军团一出高平,监视他们的越南地方部队和游击队主动地一路尾随,不停地追着打。

萨克东顿时惊恐万状,放火焚烧带出来的五十余辆汽车和十多门大炮,向西钻进了深山密林。

另外,第308师在东溪以南向勒巴日发起了多路进攻。

局势倒向了越军,法军这两支部队大有被全歼的可能。然而中间又出了状况,这次引得陈赓大发雷霆!

陈赓震怒:这样的仗不打,我卷铺盖走人

战至10月5日,越法两军在谷社山扭杀成一团,双方虽都有伤亡,但实际法军已渐渐不支。

就在这时,第308师向武元甲报告:法军且战且退,而且谷社山地形复杂,火炮难以发挥作用,并提出要不要停一停?

当天傍晚,武元甲权衡一番后,命令第308师暂停攻击,原地待命。

随后打电话给陈赓,表示敌军两股敌人可能已经会合,力量得到增强。而谷社山地形复杂,越军战士连续作战4天,十分疲劳,恐难以全歼敌人,是不是应当把部队撤下来?

陈赓听后,震怒了,但作为顾问,他还是保持着这该有的克制,随后立刻答道:“这样的仗再不打,就无仗可打了。”

稍平息心情后,陈赓再次说道:“如果这样的仗不打,我就卷起铺盖走了!”

并对武元甲表示到,行军打仗,关键时刻最怕司令部动摇,战场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就会葬送战役胜利的大好时机!

随后,他又给胡志明手书了一封短信,希望整顿干部思想,建议胡志明本人鼓励前方将士继续坚持战斗,派人即刻送出。

紧接着发电文向中共中央军委作了报告。

胡志明收到短信后,非常重视,对陈赓硕:“你的意见很使我们感动,已令他们照办。”

又向前线将士发出电报:“现在形势非常有利于我,因此,战士们务必全歼敌人,取得全胜!”

与此同时,毛主席在收到了陈赓的电报后,当即以中共中央军委名义批示同意。

胡志明的电令加上毛主席的电报,传至越军全军,一时间,越军士气大振,勇猛地朝法军阵地冲杀过去。

事实上,正如陈赓判断的那样,这是一个歼敌的最佳时机。

战至当天下午,法军开始溃败,勒巴日残部退缩到狭小的山地里,并于10月7日下午,率部投降。

当天17时,退缩在447高地的萨克东部被全歼,萨克东和他的参谋人员被俘。

事实上,当时这两股部队汇合,也难以逃脱覆灭的结局。

最终,边界战役,亦法军接连撤退而告终。

边界战役战果也远超预想,歼敌9个营,消灭敌军8000人(也有资料说是6000余人),法军损失了大量辎重、武器,最后越军收复了5个市,13个县、镇。

使越北根据地得以巩固和扩大,越南和中国广西、云南的交通线也全线畅通。

即便是久经风雨、阅历丰富的胡志明,也为边界战役的巨大成功欣喜不已。

10月14日,胡志明致电毛主席和中共中央领导人表示感谢。在军事总结会议上,胡志明给予了此次战役高度评价:

“边界战役是越南抗战史上一次最大的胜利,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胜利。”

边界战役大胜,也是援越首次大捷,这也使得越军干部和中国顾问的关系整个地改善了、融洽了。那种认为中国顾问土,打不过啃洋面包的法国人的看法被扫除了。

这也为后来韦国清军事顾问团,指导越军作战,并确定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而当时由于朝鲜战局发生激变,陈赓征得中共中央的同意后,于11月初回国,又转战朝鲜战局!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