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二手玫瑰”的那句经典唱词“我要开花,我要发芽”来形容当下的部分传统媒体是再合适不过了。
放眼当今,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生长,官网、机构平台、个人自媒体、网络直播、全网独播等形式争相亮相,让人目不暇接。这股近十年来才出现的新媒体洪流给一些传统媒体带来相当大的冲击,最明显的就是马路边公交车站旁的书报摊儿消失了,商场里电视机柜台前门可罗雀了。
于是乎,传统媒体在一阵错愕之后也开始了从形式到内容的持续创新,就连以前比较牛的“无冕之王”们也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了。我有听收音机的习惯,今天咱们就以广播电台为例,看看他们都被“碾压”成什么样儿了。
以前的电台主持人虽然不出镜,但也都是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地念稿子。现在不同了,不但是直播,而且没有完整稿子(新闻时政类节目除外),顶多也就是列个大纲。大部分依靠主持人的临场发挥,主打的就是与听众互动,这样才能提高收听率嘛。这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就相当高了,既要知识丰富、又要反应灵活、还要幽默风趣、还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哇塞,确实是太难了!
我们本地交通台的一档“快乐早高峰”节目就很受欢迎,两个主持人功力深厚,他们在节目中与听众热络互动,不时插科打诨,颇有相声或者脱口秀的风范。不光如此,在广告时段还现场担任带货主播。更有意思的是,为了吸引更多听众,节目组竟然也开起了直播,还让不让电视台的同行们吃饭啦?
稍微有点意外的是,这个电台为了“补贴家用”还经营起了国内游的业务,轮流安排一些人气比较高的主持人担任带团导游,这是不是就有点儿赶鸭子上架了吧?本来的理想是当一名专业的节目主持人,没想到现在被“挤兑”成身兼数职、三头六臂了。长此以往的话,节目质量还能有保证吗?万一收听率下降的话,这不成了“捡了芝麻丢西瓜”吗?
当然了,有竞争是好事儿,搞创新也是好事儿,只是方向是不是也要稍微把握一下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