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历程中的水连珠步枪

荣迪看历史 2023-06-30 23:43:01

(人民军队中的枪杆子之八)

莫辛纳甘步枪在中国被俗称作水连珠步枪或连珠枪。连珠枪原本是对所有手动连发步枪的统称,后来也不知怎么的,在很多时候竟变成了莫辛纳甘步枪独享的专称。至于为什么叫水连珠,说法不一,较多的一说是因该枪的枪声清脆有如水落珠盘,故而得名。

但凡一个事物,能有俗称流传,即足以说明这不是一个罕见的冷僻的东西,而必定是一个应用广泛的为大众所共知的事物。水连珠步枪就正是如此,它曾在战争年代被广泛应用,与中国革命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诞生苏俄

水连珠步枪不是一支,而是一个系列,它诞生于十九世纪末的俄国。1886年,法国装备了世界上第一支发射无烟火药枪弹的弹仓式步枪。受此启发和刺激,在之后的数年里,欧洲各国都争先恐后地如法炮制,俄国也不例外,于1891年成功研发了一支发射无烟火药枪弹的新式步枪。因该枪是由俄军步兵大尉莫辛和比利时人纳甘兄弟共同设计,因此被称作莫辛纳甘M1891步枪。

十九世纪末的战场,步兵支援火器几乎是空白,为满足远距离压制的要求,那时步枪设计得都很长,莫辛纳甘M1891步枪也是如此,其枪管长800毫米,全枪长1308毫米,加装枪刺后长达1738毫米。在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等老电影中,能看到很多这支加装了四棱形枪刺的M1891步枪的镜头。

M1891步枪问世后,又衍生有龙骑兵型和哥萨克型,系专为骑兵设计,只是全枪长度稍短,并无大的改变。

再后来该枪又发展了多种型号。下图是莫辛纳甘的全家福:

这之中,M1891/30步枪是1930年至1944年间苏联步兵的主要制式步枪,其全枪长1232毫米,枪管长730毫米,带刺刀全长1666毫米,空枪重3.8千克,枪口初速860米/秒。

M1891/30狙击步枪是以M1891/30步枪为基型稍加改进而成。其特征是配装有瞄准镜,拉机柄加长并由直形改为向下弯曲。前些年热映的电影《兵临城下》中,瓦西里使用的就是M1891/30狙击步枪。

M907和M1938均系该系列的骑枪型。电影《静静的顿河》中的骑兵大量装备的那种骑枪,即M1907式。

苏德战争期间,许多战斗发生在城镇街巷,M1891/30步枪枪身太长,不太适合在街巷作战,而且这时步兵的支援火器已经大大加强,也不需要步枪去执行远距离的压制任务了,于是,在M1938骑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M1944卡宾枪应运而生。

M1944卡宾枪全枪长1016毫米,折叠枪刺打开时全长1327毫米,空枪重3.9kg,枪管长517毫米,枪口初速820m/s。该枪在二战末期成为苏联红军制式轻武器。战后又为众多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所仿制,中国的五三式步骑枪,即仿此枪而成。

二、来到中国

在内战频仍的旧中国,曾经有大量的俄式水连珠步枪流入。大规模流入最早的一次,是1904到1905年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期间。在这场战争中,俄军出动了近百万兵力,与日军展开了长达一年半的争夺战。战争以俄军失败告终,战败的俄军有大量的水连珠步枪遗落在东北的民间。

然后是俄国十月革命后,为数众多的白俄军队流亡到中国,参与中国的内乱,军阀张宗昌军中,就曾收编有白俄部队,这些外籍军团成建制地使用着水连珠步枪。随着张宗昌的战败,这些枪也散落到民间。

第三是各地军阀的大量购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正是中国军阀混战最酣的时候,正发愁战争中大量剩余的军用物资无法处理的列强,全部把目光盯上了中国,包括水连珠在内的大批军火整船整船地运了进来,卖给各路军阀。据加拿大籍华裔学者陈安东的搜集统计,光是东北军阀张作霖,就至少有三次购进莫辛纳甘步枪,分别是1922年7月通过日本掮客购买的31000支,1922年10月从溃败到海参崴的白俄捷克兵团手中购买的30000支和1924-1925年间通过德国掮客购买的35000支。旧时的军阀,兵匪之间经常是互相转换的,奉系军阀尤甚,因而又有大量的水连珠散落到了民间。

张作霖之外,曹锟、吴佩孚、冯玉祥、张宗昌、孙传芳、马步芳等,也都乘此时机大量购买外国的枪炮,每次购进的数量动辄以数十车皮计,其中亦包含俄式水连珠步枪。

第四是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大革命时,苏联曾向广州革命政府提供了大批莫辛纳甘步枪。李宗仁回忆北伐战争时讲到,其第七军驻粤办事处就曾领到“俄制七七口径步枪一千枝,重机枪四挺,无线电收发报机二座”,但李对这批枪并不满意,“当我们把木箱打开验枪时,始发现并不如想象的满意。原来这批俄械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用过的旧武器,和本军所用的德制七九双筒步枪(亦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将德军解除武装,由商人私运至中国出售的)不相上下。”

除了对广州革命政府提供武器,苏联也曾向冯玉祥国民军提供了足够的装备。据毛以亨回忆录载,仅在五原誓师前夕他亲眼目睹的一次,就有步枪20万支。当然这20万支步枪,以“日造三八式最多,俄造连珠枪次之”。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苏联分数次向国民政府提供了军事援助。不过历次军援均以重装备大炮、坦克、飞机为主,步枪的量不大,据说只有5万支。国民党军用这批苏援武器装备了第1、2、71、74、85军,这5个军也因此被坊间称作苏械军。

军阀混战中进口的水连珠步枪,有相当一部分散落到了民间。抗战时曾代理旧政权峄县县长的李同伟在其所著《台儿庄大战目睹记》中,曾提到过中外记者采访当地四县边联教导队时的细节:“塔斯社记者见队员中持有俄国造水连珠步枪数枝,要过来看了又看,高兴地对其他记者说‘俄国造的,俄国造的!’我说:‘此枪射程远,威力大,只是缺少子弹。’他说:‘旧枪了,苏联红军已不用了。’”

三、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曾说到莲花一支枪,但文章中并未说这是一支什么型号的枪。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有对这一支枪的介绍,说那就是一支“俄国造”步枪。“俄国造”步枪,自然就只能是水连珠步枪。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与解说对应的实物却是一支“汉阳造”,也不知到底是枪摆错了,还是解说词搞错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即水连珠步枪曾部分使用于当时的农军。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的枪炮基本靠从敌人手里缴获,国民党军队有什么,红军手里就一定会有什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进步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我看见红军使用的唯一俄国制步枪,是一九一七年造的产品。我直接从几个前马鸿逵将军的士兵口中听到,这些步枪是从马的军队那里夺来的。”

1936年,东北抗联4军7 团团长宫显庭,为显示其枪法,曾用一支水连珠步枪,单手平举,连发三枪,枪枪命中100步远一颗松树上事先画好的直径10公分的圆圈的中心。这令刚刚参军不久的军长秘书彭施鲁感到十分的惊异,“我很佩服他的枪法,因为我第一次看见他这样仅凭一只右手的腕力把一支十几斤重的步枪【彭说有误,该枪全重约4.27千克】端成水平状态,而且打得这么准。”

据一份日本关东军写于昭和11年2月13日的情报载,称我抗联2军“团长和连长持毛瑟手枪,其他人一律持步枪(套筒枪、联珠枪、三八枪等)。”

抗联的武器来源,一是在战斗中从敌人的手中夺取,二是在民间、伪满军和远东苏军中购买。同样是据一份敌伪的情报,记载我抗联4军于“康德二年三月派队员(李学万部队)二人去比金购买下述武器子弹:

“联珠枪十支,每支国币三十元;

“同上子弹五百发,每发国币三角五分;

“七星子子弹一百发,每发国币五角。”

类似这样的记载还有多次。

1941年的《盐阜报》曾登载新四军3师9旅25团3营副营长胡启哲烈士的杀敌事迹。胡启哲是个神枪手,虽身为副营长,仍专用一支俄国造的水连珠老枪,平时由通信员背着。因子弹不多,这支枪谁也不准用,每遇战斗关键时刻,胡必亲手操枪狙击。死于其枪口下的鬼子汉奸不计其数。

以书法家闻名的武中奇老先生,战争年代是我军一名中高级指挥员。其在任八路军山东游击第四支队特务大队大队长时,曾率队打下日军一架飞机,这也因此成为他一生的骄傲。

“9日早晨,我带着一个排出去侦察地形,进行操演。在这个时候,忽然听到嗡嗡的声音。一看,一架日本鬼子的飞机来了!飞机来了怎么办?把它揍下来!”

“我带的那个排用的是苏联的水连珠步枪,射程很远。我们一齐仰射,就看见飞机屁股上冒了烟,一头冲下来。”

用步枪打下飞机,成为当年延安和重庆轰动一时的新闻,莫辛纳甘步枪也因此名声大噪。

未能找到我军在战争年代装备水连珠步枪的全面的系统的资料,但从零星的记载中,还是能够看出大概的情形。

1941年5月29日,第十八集团军后勤部部长杨立三记核发各部队枪支弹药事项:“一二九师李参谋长来电话准备敌人的‘扫荡’,请发各旅步弹五千发、机弹二万发、俄弹八千发……”这里所说的“俄弹”即水连珠步枪弹。这说明在我军中有相当数量的水连珠步枪在使用。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不间断地生产水连珠步枪弹,东北抗联多次派人越境向远东苏军购买该弹,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冀中军区第33团组建之初,其步枪,“有水连珠、汉阳造、套筒等,每人三十多发子弹,四个手榴弹。”

冀中第三十四地区队组建之初,“各连步枪少数是缴获的日本造三八式,其余有捷克式、汉阳造、苏式水连珠、意造老毛斯、太原造和老套筒等。”

长篇小说《烈火金钢》中,有小李庄民兵议论水连珠的描写,“你要觉着边区造的马四环儿好,咱们俩换换,把你的大联珠给我,我还愿意听那个水音儿哩。”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有小分队使用水连珠的描写:“孙达得端起水连珠当当两枪,那匪徒往后一仰,骨碌碌,连人带枪,滚下沟底,摔的粉碎。”

两部小说的作者刘流、曲波,都是当年亲历抗战、剿匪的老战士,小说中关于轻武器的描写,应看作当年的真实写照。

总的来说,水连珠步枪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我人民军队中,就其应用的数量而言,在抗战胜利之前,不及汉阳造; 在解放战争中,不及三八大盖,但仍可用广泛应用来给予概括。

四、扬威朝鲜战争

建国之初,我军的武器装备五花八门,仅仅是轻武器的口径就有13种,枪械型号几十种,弹药种类更是多达274种。这对于战场补给来说,其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有鉴于此,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我国向苏联提出了援助苏式武器的要求。1951年春节过后,苏援的能够装备36个师的装备陆续到来,这其中,就有莫辛纳甘步枪14万支。

长期以来,对志愿军中使用的水连珠步枪有一个贬称:“脚蹬枪”,意即枪机拉动费力,需用脚使劲蹬开。不知谁第一个这么说的,如今网络上复制粘贴一片。

这一说法有道理,但过于夸张。莫辛纳甘步枪的所有型号,除M1891/30狙击步枪改用了较长并向下弯曲的拉机柄外,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拉机柄过短,力矩小,拉栓费劲。志愿军最先接收的36个师的莫辛纳甘步枪,以M1891/30步枪居多,这批枪又极有可能是经历过二战的老枪。原本拉拴就费劲,若保养不善,就更费劲,出现枪机拉动不畅的情况,是事实,但这绝对不可能出现在所有的M1891/30步枪身上,更不可能出现在M1944卡宾枪的身上。

朝鲜战争进入防御作战后,由于坑道作战的特点,志愿军中装备的主要不再是M1891/30步枪,而主要是M1944卡宾枪。该枪诞生之时,已接近二战的尾声,即使经历了二战,磨损也不严重,大量的网络文章将张桃芳用于狙击的枪称作“脚蹬枪”,显然是张冠李戴了。

志愿军另一传奇狙击手邹习祥,曾以206发子弹击毙美韩军203人,成为又一著名的冷枪英雄。邹习祥使用的,也并非在二战中磨损严重拉栓不畅的M1891/30步枪,而也是二战后期甚至是战后生产的M1944卡宾枪。

和西方文化特别注重少数精英不同,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我人民军队更看重群众的力量。朝鲜战场上的冷枪冷炮活动也是如此,它不是张桃芳、邹习祥等少数人的行为,而是一场遍及整个志愿军的群众运动。1952年到1953年的志愿军冷枪冷炮运动,共毙伤美韩军5.2万余人,平均每两发子弹便能毙伤一名敌军。创下如此赫赫战功的杀敌利器,仍然不主要是老旧的M1891/30步枪,也大多是新锐的M1944卡宾枪。

M1944卡宾枪枪身短,瞄准基线短,又没有瞄准镜,用于狙击按说是不占优势的,但志愿军的英雄们,就是用这支枪,创造了奇迹,打出了军威。

五、仿制装备新中国军队、民兵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有了武器装备制式化的迫切要求,装备量特别大的步枪更是首当其冲。M1944卡宾枪制造较晚,是莫辛纳甘步枪不断改进后的产物,是千锤百炼后的精华,而且该枪的生产线被我完完整整买了下来,因而经论证,决定仿制M1944卡宾枪。仿制很快于1953年成功,定型时称五三式步骑枪。这是新中国第一型制式步枪。

五三式步骑枪的列装,在弹药口径上第一次在全军达成了统一,极大的方便了军队后勤部门进行管理,也走出了军备从仿制到自制再到出口的关键性一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该枪射击精度好,可靠性高,是其优点。但相对当时美苏等国的步枪来说,五发弹仓的低容弹量,手动装弹的低射速,已经落伍了,所以装备部队没几年,就因五六式枪族的问世开始退出现役。但因为五六式枪族在全军列装有一个过程,因而五三式步骑枪退出现役的时间也比较漫长,很多部队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才逐渐由五六式枪族替代五三式枪族的,而在民兵中,五三式步枪则一直使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五三式步骑枪最近的一次辉煌,出现在1981年8月。刚刚组建的解放军军事体育代表队首次出征在日内瓦举办的第30届军事五项世锦赛。中国运动员庞红云使用的,就是一支五三式步骑枪,在各国运动员使用的现代高精密竞赛步枪中分外显眼。但枪声落定,记分牌上192环的优异成绩却让外国同行和观众们目瞪口呆。

历史再次记住了这支老枪。

7 阅读:3271

荣迪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