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欠债3000两,佟国维为何只借500两?康熙这是要扶老四继位

卿心君悦 2024-07-02 20:26:16

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谜团——

在康熙朝,老四奉旨追比国库欠款时,为何有3000两欠账的隆科多,向他的六叔佟国维借钱时,佟国维却只借给隆科多500两?

要知道,当时急于还债的隆科多并非只差这500两银子,因此佟国维所借的钱,不仅不能解隆科多之困,反倒会让隆科多怀恨在心,认为的他六叔就是在袖手旁观。

那么,佟国维为何要这么做呢?

他是怕借出去的钱打水漂,还是他从心底里就看不起这个侄子?

但问题是,区区三千两白银,对于佟国维这位康熙朝的首辅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而佟国维若是真看不起隆科多,他又为何会在退休前,向康熙举荐隆科多呢?

同时,事后隆科多为了还债不得已卖掉了康熙御赐的“宝刀”,可不久之后,这把“宝刀”却又回到了康熙的手里。

在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隐情?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隐藏在这一事件背后的真相!

隆科多借钱还债

康熙四十六年,黄河发大水,就在康熙与诸皇子、大臣商讨如何赈灾之时,方才得知偌大的国库,能够拨出的库银竟不足50万两,而赈灾与修堤所需的银两至少还缺200万两以上。

为此,康熙接受了老四胤禛所提出的建议,一方面拨出库银40万两购粮急送灾区,另一方面由老四带领老十三胤祥到江南筹款赈灾。

在老四的谋划下,他和老十三在八爷党的地盘,顺利完成了这次赈灾筹款的任务。

然而他俩还没有返京,老四就得到了另一个消息——

康熙为了填补国库,打算从皇子中择一人出任钦差,追讨在朝官员们从国库借出去的欠款。而这个既难完成又会得罪人的活儿,在诸皇子各怀鬼胎地推脱下,落到了他的头上。

就这样,回京的老四与康熙一番深谈过后,未做休整,又率领他从江南带回来的田文镜,投入到了追比国库欠款的任务中。

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更为了不让康熙失望,老四本着要做“孤臣”的心,责令欠款的大小官员们,限期十日内还清欠款,逾期不还者,便将其抄家拿办。

见老四如此不讲情面,那些欠款官员们的心思却各有不同——

其中一部分人——从小就跟在康熙身边,鞍前马后熬出来的心腹重臣,虽然有些担忧,却并没有多少的恐慌。

在他们心里,实在挺不住了就去找康熙哭诉,到时凭借着君臣多年的旧情,自然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还有一部分人——在京重要衙门的堂官和司官。

他们虽然没有前一类人无所惧的底气,但是他们大多却具有还钱的实力。因此,这类处于观望攀比状态的人,虽然有担忧也有恐慌,但总体来说,恐慌的程度并不深,他们清楚,最不济也无非还钱免灾而已。

可有一部分人,见老四如此态度却十分恐慌。

这类人既没有第一类人的底气,也没有第二类人的实力,他们借钱一多半用于生存,剩下的则用于无法避免的应酬花销。

对于这部分人,让他们顶住压力不还,他们没有这个胆子;可他们想还钱,一时间又没有还钱的能力,因此,这类人就陷入要如何还账,以及还不上账会被抄家的恐慌之中。

而前任顺天府府尹隆科多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户部衙门,隆科多见“帮办”田文镜,对老状元毫不客气的羞辱;又见老四对大阿哥胤禔的门人——马国成,不留情面的处置。

隆科多当场就慌了神。

从户部衙门回来,隆科多第一时间就去了佟府,找他的六叔佟国维:

“……您老也知道,自打侄儿,前几年被朝廷撤了差事,一直赋闲在家,可是这一家老小,总得有个开销不是呀,这么着了,我在户部借了三千两银子。可是这两天朝廷上追得紧,十天之内要是不还就得抄家……”

佟国维听了隆科多这一番话,一脸嫌弃地说道:

“好了,好了!管家,到账房去给他拿五百两银子!”

说完这句话,佟国维瞥了隆科多一眼,转身就离开了。

到此,问题出现了——

明明隆科多欠下的是3000两银子,为何佟国维只借500两?

要知道,隆科多若有能力还款,绝不会上门去求佟国维,既如此,佟国维所借的钱对隆科多还账来说,就没有任何的帮助。

难道佟国维就是打心眼儿里看不上隆科多吗?也正因如此,所以就连佟府的管家,都敢拿话来敲打隆科多。

但根据后续的剧情来看,佟国维并非看不上隆科多,相反他还对隆科多寄予了厚望,以期他能扛起佟家的大旗,延续佟家的荣光!

对隆科多的历练

在雍正继位之前,康熙朝着实发生了不少大事——

先是康熙用计复立太子而后又废,在此过程之中,康熙借“竞选太子”一事,狠狠打压了老八胤祀。

随后,在九子夺嫡最敏感的时期,康熙又把西北的兵权交到了老十四胤禵的手中,以致于老十四陡然间成为了一匹夺嫡的黑马。

可就在这期间,“死鹰事件”发生了。

这一事件,不仅提前了康熙去世的时间,还敲响了夺嫡之争即将结束的钟声。

事件发生后,气急攻心的康熙重病卧床,而在康熙所摆的“迷魂阵”(免去老四和老八的职务)下,不少人都认为康熙默定的继位人是老十四,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就包括老四和八爷党里的老九。

但在老八眼中,康熙是不是默定老十四为继位人并不重要,因为他已做好了关键时刻出“黑手”的准备。因此对他来说,有威胁的人,只有在京的老四,而非远在西北的老十四。

在这种情况下,老八为求万无一失,除了提前布置了丰台提督成文运这一个“暗子”之外,又安排老九和老十去拉拢隆科多:

“丰台大营是我们的人在主事,我想那边不用有什么担心的……最关键的是隆科多,他手里有两万兵马管着九门,是最厉害的杀手锏。”

而之所以老八认为九门提督隆科多是杀手锏,就是因为隆科多对外可以限制或放入城外的兵力,对内又可以控制城内的局势,甚至有能力诛杀城内的任何人。

到此,在夺嫡的最后关头,主管九门的隆科多,其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那么,当初连3000两欠款都还不起的隆科多,又是如何坐上九门提督这把椅子的呢?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推隆科多坐上这把椅子的人,正是当初只借给隆科多500两的佟国维。

那时,康熙正借着“竞选太子”一事向老八及八爷党下套,而早已揣摩透康熙心思的佟国维,也借机上演了一次“烧热灶”的反向押宝行为。

康熙为了稳定局势,尽快结束“满朝乱敲东宫鼎”的闹剧,私下里与佟国维谈了一笔交易,让佟国维把老八给“烧冒烟”,随后再认下罪,以此坐实老八“结党”。

在那笔交易中,康熙给佟国维的补偿,就是可以安排一个佟家的后辈。

当时佟国维想让康熙安排的人,就是隆科多。

而康熙一听要安排的人是隆科多,没有任何抵触,当场就委以了“九门提督”这一重任。

那么,佟国维为何会向康熙推荐隆科多呢?

注意,当时康熙见佟国维推荐的是隆科多,曾笑着说了这么一段话:

“这么多年,小多子也历练得差不多了,那就让他出来当差吧!”

在这段话里,康熙所谓的“历练”就是一个极为关键的信息——

这一信息,不仅与康熙临死前跟隆科多的那场对话强相关,还与佟国维为何向康熙推荐隆科多有密切的关系。

要知道,虽说给佟家安排一个后人是康熙予以佟国维“提前退休”的补偿,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佟国维的推举,康熙就会应允。

退一步讲,一旦佟国维推举的人不合康熙的“口味”,那么康熙即便不会明着拒绝,也绝不会对其委以重任。

既如此,涉及到佟家荣光的延续,佟国维所推举的人选自然会慎之又慎。而佟国维之所以会在这种情况下还推举隆科多,就说明他清楚隆科多必是康熙满意的人。

可佟国维有这种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其实,答案就是康熙话里的“历练”二字。

注意,康熙临死前,向隆科多托孤时,还说过一段与之有关联的话:

“这些年苦了你了,听人说,你总怪你六叔佟国维压着你,其实你是冤屈他了,真正压着你的,是朕!”

通过这段话就可以确定——康熙对佟国维所说的“历练”,就是他暗中授意佟国维来“压”着隆科多,而佟国维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才会向康熙举荐隆科多。

也就是说,不是佟国维看好隆科多,而是他知道,康熙看好隆科多。

那么,问题又来了——

康熙暗中授意佟国维,去历练隆科多的目的是什么?同时,这与佟国维只借给隆科多500两银子之间,又是否存在某种潜在的关联呢?

康熙的“Plan B”布局

我们将视角拉回到隆科多向佟国维借钱的那天,隆科多从佟府回去后,为了偿还欠款,几经犹豫,去当铺当掉了康熙御赐给他的那把“宝刀”。

然而诡异的是,康熙在临死前向隆科多“托孤”时,竟又拿出了这把“宝刀”。

基于“宝刀”在康熙手里再现的这一幕,其实就可以得出一个推测——

康熙在关注着隆科多的举动,至少从追比国库欠款时起,隆科多的一举一动就在康熙的密切关注下,否则,康熙绝不会拿到隆科多当掉的那把“宝刀”。

而康熙之所以要拿回这把“宝刀”,基于后续的剧情,就是为了给“托孤”一事增加一层情感的砝码,以确保隆科多不会失控,保证老四胤禛可以顺利继位。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联系佟国维只借给隆科多500两银子的事,不难得出一个更进一步的推测——

佟国维极有可能得到了康熙某种私下里的授意。

否则,佟国维若想帮助隆科多,自然会直接给出3000两,而若是不想帮隆科多,佟国维也大可以直接拒绝,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只借给隆科多500两。

甚至有可能,授意佟国维只借500两,不仅是对隆科多人品的考验,还是为了“逼”隆科多卖出那把“宝刀”——隆科多手里最值钱的物件,也是隆科多最后的“骄傲”。

那么,康熙为何会有这种匪夷所思的授意呢?

其实,这就是康熙的“Plan B”布局——

借用康熙曾说过的那句话:“干大事者,必须找‘替身’为第一”,其中的“替身”就是继位人、继承人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选好了继位人,才能将大事干成。

而晚年的康熙想要干的只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刷新吏治、整顿时弊。

对于已力不从心且又不想得罪人的康熙来说,要想做成这件事就只能寄希望于他的继位人,也就是大清朝的下一任皇帝。

最初,康熙一度寄希望于太子胤礽,毕竟太子是在位三十多年的太子,名分早定,由胤礽继位来落实他的遗愿,是最合理正当的。

尤其是在“九子夺嫡”暗流涌动的状态下,胤礽继位是最不容易引发朝野动荡的选择。

奈何,随着事情的发展,康熙日渐觉得胤礽并非合适的人君之选,且不说胤礽没办法完成他的遗愿,一旦胤礽继位,可能连做个好皇帝都是一件费劲的事。

尤其是在老四去江南赈灾筹款中,康熙见胤礽不仅不维护老四,反倒在背地里攻讦老四,这种发现就让康熙更加失望。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也就动了选一个“备用”继位人的准备,而这个“备用”的继位人,就是老四胤禛。

原本,老四主动请缨去江南筹款赈灾,并没有让康熙眼前一亮,直到康熙决定追比国库欠款,而见诸皇子都在变相推脱之时,康熙才动了考验老四的心——

老四从江南筹款凯旋而归的那天,在朝阳门,诸皇子和朝中大臣设宴为老四接风,以期老四碍于情面,能当众表态若他领了“追比欠款”的任务,会对他们手下留情。

然而,老四却宁愿得罪在场所有人,也没有松口。

老四的这一表现就令康熙极为满意,因此才会在当日特意交待御膳房为老四准备一桌御膳。

而随后老四与康熙的那场对话,更是让康熙坚定了要选老四为“备用”继位人的决定——

在那场对话中,老四对朝局时弊的分析,深得康熙的心:

“……那些有钱的士绅人家,仗着免税拼命买地,小户人家因为人多地少,付不起丁税,也就甘愿贱价卖了田土,当他们的佃户,这样一来,土地年年兼并,贫富日益不均,而国家的税收呢,却是年年减少,仅此一弊,朝廷已不堪其忧啊。”

老四并不知道,他的这一番分析才是奠定他后续能够继位的关键。因为这一番分析所涉及到的内容,正是康熙晚年最想做成的大事。

随后,当话题转到“追比国库欠款”的任务时,老四更是当场表态:

“儿臣愿意办理追比欠款的差事,只要对朝廷有利,对我大清的江山社稷有利,儿臣大不了做个孤臣就是了。”

老四为大清朝的江山社稷甘愿做“孤臣”的表态,顺利通过了康熙的考验。

可能有人会问,通过这一点就断定康熙将老四选为“备用”继位人的推断,是不是过于草率,毕竟,除了老四之外,康熙也可以选择老八、老十四。

注意,康熙在临死之前,对老四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八阿哥胤祀,处处学朕,可他处处学得不像,朕是以宽仁治仁,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即便他的宽仁是真的,也只会把我大清江山彻底毁坏;十四阿哥嘛,这些年镇兵经武很见成效,可是他胆子过大而胸襟狭小,用于治兵尚需谨慎得当,用于治国则必然坏事……”

通过这段话就可以得出,早在很久之前,老八和老十四在康熙的心里就被画上了一个“×”,而老大、老三和老十三康熙虽未明言,但他们绝非合适继位人也是显而易见的。

无脑的“傻大”自不用说,老三专心于“文学”,康熙自不好意思影响其在文学方向的发展,而“侠王”老十三又太过耿直。

因此,康熙会选择“实干家”老四,看似偶然,却也是必然的结果。

既然,康熙有心培养老四为“备用”继位人,自然要考虑其能否顺利登基。

面对八爷党的虎视眈眈,让势单力薄的老四继位本就危机重重,而老四又选择了走“孤臣”的路,这在某种程度上又提高了他继位的难度。

因此,康熙才动了起用隆科多来帮助老四继位的心。

在此之前,康熙之所以要对隆科多进行“历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康熙应付“九子夺嫡”的局面所布下的暗子,一旦他准备推弱势的皇子继位,关键时刻就可以委以隆科多重任来帮助其继位。

只不过,最初“历练”隆科多时,康熙只是动了废太子的心,却没有想好继位人;而这一次再次授意佟国维继续打压隆科多,方才打算真正起用这枚暗子。

以上,就是佟国维为何只借给隆科多500两的背后隐情。

而在此之后,佟国维之所以会安排隆科多出任理藩院的牢头,并让其通过老十三去接近老四,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就是因为佟国维从康熙最新下达的授意里,隐约看出了康熙有意推老四继位。

否则,佟国维又岂会突然动了扶隆科多的心呢?!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

4 阅读:737
评论列表
  • 2024-08-20 09:25

    康熙拉次粑粑都可以认为是为了传位雍正。

卿心君悦

简介:情感观察者,书评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