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为四川省辖市之一,现辖自流井、大安、贡井、沿滩四城区及富顺、荣县两县。流经市域的主要河流有沱江、釜溪河(又名盐井河)、荣县河及威远河等。

在千百年的井盐外运过程中,盐运水道成为自贡井盐生产运输的主动脉,有“一条水道通四方,万担井盐达天下”之说。
清代中期以后,随着自贡盐场盐业生产迅速发展,经济繁荣商旅增多,逐渐形成了以自贡盐场自流井为中心的,沟通至成都,重庆和连接滇黔边境的食盐产销运输及各地运送生产、生活资料到自贡盐场的交通线路。

这些古盐道全部为石板路,一般宽窄在1到2.5米,总里程约有800多公里。


在这些古盐道上,洒满一路珍珠,古码头、古桥、古驿站、古牌坊、祠堂、庙宇、会馆、古街、古镇。

井隆古道是这些古盐道的重要的一条。

井隆古道是自流井经大安寨(横店子)、仙人石、回香坳、柑子坳、舒家湾、蒙子沱、仙滩、五里店、十里店、张家坡、文昌关、新店铺、曾家山、牛佛渡、高滩桥、松林坡、黄家场、龙市镇、树林坡至隆昌的运盐大道。到隆昌后与东大路连接,下行经荣昌、永川、璧山等县的票盐,都经过这条道路运出,隆、荣等地的粮,重庆的日用工业品,经过这条路运至自贡。宣统元年(1909),改建为路面宽1米的石板路。

大安寨位于自贡市大安区龙井街和大社区王大山山顶,面对大安街,背临自贡火车站,海拔仅451米。

寨堡呈南北向椭圆分布,区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由大盐商王余照等在咸丰十年(1861年)为躲避战乱而聚众修建的,并由王余照担任首任寨长。

大安寨前的大坳口一带有着深厚的井盐文化底蕴,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盐业遗址遗存。

大坳口古道由于青石板铺就,凸凹不平,路面宽窄不均,约2米左右。虽然古道已废弃多年、年久失修,不过依然保留着曾经的风貌。

时光荏苒,大坳口古道作为大安寨、九安寨和周边地区的连接通道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虽然其古道的功能可以被替代,但它见证的自贡盐业发展和承载的人文积淀、群体记忆将会被永远定格。

大安寨往东15公里,就是仙市镇,这里是自贡盐道重要的水陆码头。

仙市古镇,原名仙滩,始建于隋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民国元年,这里被正式命名为“仙市”。仙市镇坐落在釜溪河畔,尽管经历了无数风雨,但依然保持着它的古韵。这里曾是自贡井盐外运的必经之地,被誉为古盐道上的明珠。

仙市镇以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色而闻名。这里有“四街、五栈、五庙、一祠、三码头、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等丰富的文化景观,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筑群和佛教文化的兴盛。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既展现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又体现了现代审美。

漫步在仙市镇的街头巷尾,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你可以感受到那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诉说着这里的故事。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

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文化追求者,这里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
仙市古镇,一个值得你一探究竟的地方。
古驿站新店镇仙市镇向东步行约9公里,就是古代驿站新店镇。

新店镇原名新店铺,源于元代(1279—1368年)设置的驿站,修建有几间新店房,习称新店铺。至明末清初,店铺毗连,逐步形成场镇。

1951年1月建乡时,因行政办公地设在新店铺,故取名新店乡。
1978年4月,由富顺县划入大安区。1995年8月批为试点小城镇,更名新店镇。辖区面积22.9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新店铺。
井隆古道是自流井经大安寨(横店子)、仙人石、回香坳、柑子坳、舒家湾、蒙子沱、仙滩、五里店、十里店、张家坡、文昌关、新店铺、曾家山、牛佛渡、高滩桥、松林坡、黄家场、龙市镇、树林坡至隆昌的运盐大道。返回时又将隆昌、荣昌等地的粮,重庆的日用工业品,经过这条路运至自贡。
新店老街尽头两旁都保留着老店铺,看得出新店铺老街曾经的荣光。

时过境迁,新店铺作为井隆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已成为历史,老街也在岁月的时光中慢慢老去。不过它见证了自贡盐业的兴旺发展,也承载着太多人的乡愁和记忆。只要人们关于新店铺的记忆永不退却,它或许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去和远去……

从新店镇往东约12公里,就到了井隆盐道最重要的渡口,牛佛渡。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这个历史悠久的乡镇,不仅是自贡市最大的乡镇之一,还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

牛佛镇原属富顺县,后划归大安区,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令人垂涎的美食。

牛佛渡口位于自贡市牛佛镇,牛佛是沱江流域著名的商贸巨镇,当地要冲。

1991年牛佛沱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前,沱江两岸全靠横渡往来。清代,自流井的井盐东运,隆昌方向的粮食西来,均需在牛佛过渡,牛佛实为咽喉要道。

牛佛古镇有九街十八巷,虽然街道狭窄,但它有上千年历史,如同走进了时光隧道,别有一番滋味!


王爷庙社区作为最为古老的一片区域,至今还保留着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街,有中和灏、万寿宫、贺乐堂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多个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远近闻名的美食牛佛烘肘、红萝卜龙、牛佛镇蒸笼、水粉儿豆花儿等牛佛小吃。

隆昌黄家镇
牛佛镇往东走十公里,就来到了隆昌的黄家镇。井隆盐道穿镇而过。
黄家镇老街,上世纪中期前是自贡到隆昌的井隆盐道主路,曾商贾如云,十分繁华。黄家镇老街原有400米、住户300户。

老街里藏着人文旧事,巷陌里尽是烟火人家。

黄家镇向东南方向步行约10公里就到龙市镇

龙市镇是井隆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古盐道贯穿村落东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功能和商贸往来带动的文化交融,形成了自己的区域文化。

龙市古镇不仅是井隆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更保留着隆昌市最大规模的 川南传统民居建筑群 在龙市镇还有一条宽约2米的石板路 从镇中穿镇而过。

龙市民居多为清末民初时期建成,结构少数为土木、砖木、竹木结构,基本都是以木构穿斗为骨架,或木板、或泥石为墙。漫步在盐道老街里,整体幽静古朴,随性闲适,处处透着恬淡之美。

龙市大桥是横跨龙市河,连接龙市场镇,是古盐道的必经桥梁,至今也是龙市场镇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

龙市大桥为七墩八孔石板平桥,两边砌有石栏杆,中间四墩有镇津兽,不过毁损风化严重。

饱经沧桑的龙市大桥,不仅是井隆古道的历史见证,也承载着龙市河两岸人民的记忆和乡愁,对于研究龙市河流域经济发展和古代桥梁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龙市古镇上,还有一处为纪念辛亥革命先驱人士黄复生修建的复生公园。据了解,龙市镇本是黄复生的故乡,后来为了缅怀这位先贤,由当地政府牵头,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于2008年6月1日动工兴建了复生公园。

黄复生(1883—1948),原名黄树中,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市龙市镇。

初入泸州川南经纬学堂,为寻求救国之道与同学黄方等十余人组织了“输新社”,毕业后其又东渡日本,进入宏文学院和东京株式会社学习工科,继续寻找兴国之路。

在此期间结识了孙中山等人,在中山先生革命理念的感召下,遂决意追随先生献身革命,成为了首批同盟会的成员,且深得中山先生的赞赏,先生称之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隆昌人”。
金鹅镇--井隆古道终点龙市镇往东约9公里,就到了井隆盐道的终点隆昌。


隆昌西区新城,在井隆古道终点,命名了一条新街--盐道街。


出隆昌城,往南穿过城南的古牌坊群,到达云峰关,在这里,井隆古道和到重庆的东大路合二为一,一路向东,前往荣昌。

隆昌城区井隆古道上的牌坊群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沿着这条百年前的古道走走看看,了解历史风土人情,欣赏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