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作为天地共酿的产物,品质与所在地区的水质、土壤、气候、气温、微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适宜酿造美酒的环境自然天成,无法复制。

“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三角区位于北纬27°50’-29°16’、 东经103°36’-105°20’,长江、岷江、赤水河流域,是业界公认的最适宜酿造白酒美酒的地带。宜宾适合酿造浓香白酒、遵义适合酿造酱香白酒、泸州则是二者都有。土壤和水质是影响白酒风味的关键因素。宜宾的土壤类型和遵义的水质,为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地方的酿酒师们,通过世代相传的酿酒技艺,将这些自然优势转化为美酒。

遵义茅台镇
白酒产业是白酒金三角宜宾泸州遵义的支柱产业,为了更好的发展支柱产业,发展当地经济,这三个地方都成立了比较特殊的管理机构---酒业产业发展局。
泸州市酒业产业发展局泸州市地处北纬28度、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是中国唯一的浓酱双优白酒原产地和“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当地建成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产业链最完整的白酒产业园区,向世界奉上“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和“酱香典范”郎酒。

泸州市酒业产业发展局于2002年正式成立,已经有23年的历史。是第一个专门针对酒业产业发展的管理机构。
泸州市作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全国名酒的地级市,设立这个机构的目的不言而喻,‘中国酒城’的酒产业需要通过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进行协调。按照职能界定,泸州市酒业产业发展局的主要职能包括4个方面: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发展酒类产业和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的方针、政策,拟定全市酒类产业发展促进政策和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市酒类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和酒类流通市场监督管理;
负责指导企业拓展市场,组织酒类企业参展参会;
负责建立健全全市酒类产业发展促进、考核体系和协作机制、体制;
牵头协调并组织实施全市酒类产业发展和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有关工作。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白酒产业整合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力争全市白酒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泸酒在全省市场、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50%、20%左右。
遵义市酒类发展管理局位于赤水河的遵义产区,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遵义市202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白酒产业贡献了1408亿元的产值,遵义市将白酒产业定位为“首位产业”。

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了贵州产业发展大会,时任省委书记栗战书提出了“一看三打造”的发展战略,即"未来10年中国白酒看贵州"、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在此次会议上提出到2015年全市白酒产量能达到70万千吨,实现产值700亿元。
2012年2月,国务院下发2号文件到贵州,鼓励贵州积极发展特色军工业,其中包括白酒产业。紧接着2012年3月,酒类发展管理局成立,曾担任仁怀市常务副市长的龙庆松担任首届局长。

白酒产业居宜宾四大主导产业之首,宜宾大力推进白酒产业发展。2023年,宜宾规上白酒企业营收突破1800亿元、利润突破400亿元,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2024年4月19日,宜宾市酒业发展局揭牌仪式举行。

这是继泸州市酒业发展促进局后,四川省挂牌的第二个市级酒业发展局。宜宾市酒业发展局主要负责酒类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制定、项目建设、产业服务、品牌营销等,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等部门涉及酒类产业发展的行业管理职责将划入该局。

宜宾市酒业发展局的成立,体现了宜宾市委、市政府对白酒产业的高度重视,是推动宜宾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也是宜宾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的重要战略部署。
2025年2月25日,随着山西省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布,中国六大烈酒产区所在城市已悉数圈定2025年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路径,进入“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战。

遵义市提出,持续做优做强白酒首位产业,全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力争年产白酒25万千升,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泸州市则将白酒(食品)产业的营收目标圈定在了1500亿元;宜宾市提出全力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力争优质白酒产业实现产值950亿元;整个白酒金三角遵义泸州宜宾目标产值39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