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豹突击队对着镜头说出:“我们击毙他了”,美国白宫内部欢声雀跃,这个长期萦绕在美国人心中的“死神”终于被击毙,他就是本.拉登。
从1999年开始,美国就开始全球重金悬赏本·拉登,5年之后,悬赏金额从500万美元涨到5000万美元。
不过在长达7年时间中,没人能拿到这笔赏金,时间来到2011年,沙基勒·阿夫里迪的出现,彻底打破局势。
他是本拉登的医生,是他把相关信息透露给美国的,就在大家都以为他最终拿走5000万时,让他始料未及的反转出现了。
美国用十年时间全球搜捕本·拉登
说实话,时至今日,911恐怖袭击的画面依然记忆犹新,这场美国历史上的灾难导致数千人丧命,全球金融市场面临巨大危机。
根据亲历者回忆,9月11日当天,美国上空的紧张气氛达到顶点。
军方的雷达屏幕上,几个光点异常移动,他们不确定是不是又有飞机被劫持了。
紧急情况下,一道命令迅速传遍全国:禁飞!所有的飞机,不管是即将降落的,还是准备起飞的,统统停飞。
此时一架架飞机被迫改变航向,寻找最近的机场降落,但这一切,似乎都来得太晚了些。
美国军方的雷达监控屏幕上,突然出现不寻常的信号——第三架飞机的轨迹异常,它被劫持了!这架飞机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冲着五角大楼飞去。
那里是美国海军的心脏,就在一瞬间,巨大的爆炸声响彻云霄,海军司令部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摧毁。
世贸大楼在熊熊烈火中挣扎,60分钟后拦腰折断。上百层的高楼直直砸向地面。尘土飞扬,烟雾弥漫,无辜的群众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无情掩埋。
可怕的事情再次降临,第四架飞机也被劫持了!机场的广播响起,提醒旅客们保持冷静,但谁能平静得下来呢?
根据相关报道,这次袭击的主要目标是国会大厦。随着恐怖袭击的发生。
一天之内,美国迅速进入一级备战状态,军队和安全部门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进一步威胁。
24小时后,FBI通过登机监控终于锁定了劫机者的身份,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竟然来自沙特,共有19名。
监控画面显示,这些劫机者在登机时表现得十分正常,完全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最终调查结果指出,幕后主谋竟然是本·拉登。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让美国陷入了极度的恐慌状态。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一事件上,大家都在关注美国接下来会采取什么行动。
海湾战争让中东四分五裂
本·拉登到底什么来头?他是沙特的一位富二代,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家族的财富和影响力在沙特可谓举足轻重。
他对精神世界的重视也让他与众不同。年轻时,他曾在沙特和国外接受教育,接触各种思想和信仰。
1979年,世界局势紧张,美苏争霸进入白热化阶段。就在这一年,苏联决定全面入侵阿富汗,战火迅速蔓延,阿富汗的土地被苏联军队踏平。
本·拉登深刻地意识到,只有掌握力量,才能不被人欺负。
他决心要采取行动,于是成立了那个让世界闻风丧胆的基地组织。他开始招兵买马,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战士。
苏联虽然在阿富汗投入了大量兵力,试图稳定局势,捉拿本·拉登,但他却像幽灵一样,总是能从他们的指缝中溜走。
进入90年代,伊拉克在萨达姆·侯赛因的领导下,发起了对科威特的侵略。
萨达姆试图通过这场战争来转移国内的矛盾,缓解因经济危机而产生的民众不满情绪。
伊拉克在战争中迅速取得胜利,科威特的油田和资源被伊拉克占领。
打败科威特后,萨达姆·侯赛因并不满足于现有的胜利,他的目光迅速转向了沙特阿拉伯。
沙特不仅是中东地区的强国,更是盛产石油的富裕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经济潜力。
伊拉克在萨达姆的领导下,军事力量不断膨胀,战斗力极强,让周边国家都感到了压力。一旦沙特抵挡不住伊拉克的攻势,萨达姆将有可能掌握全球近一半的石油资源。
想象一下,如果伊拉克真的控制这么多的石油,那么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将无人能敌。踏平中东,对于萨达姆来说,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本·拉登看到自己的老家沙特阿拉伯在萨达姆的威胁下受到欺负,他向沙特国王请命,主动提出由自己来对抗萨达姆,声称无需美国的帮助。
他的内心算盘打得精明,深知沙特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拉登希望借此机会,提升自己的地位,赢得更多的支持者。
与此同时,拉登也清楚,控制石油资源不仅能增强沙特的经济实力,更能在国际上占据话语权。
沙特国王知道,如果本·拉登真的带领沙特军队打赢萨达姆,那么这位激进分子的声望和影响力将会空前高涨,这无疑会对他的王位构成威胁。
国王宝座的稳固,对于沙特王室来说至关重要,任何可能动摇其权威的力量都必须警惕。
中东地区的分裂局势,对于美国来说,似乎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美国作为世界强国,一直在中东扮演协调各国利益的角色,从中获取宝贵的石油资源。
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在美苏冷战中美国在一些地区的影响力受到挑战,迫切需要一场大胜来宣扬国威。海湾战争的爆发,正好给了美国这样一个机会。
随着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美国迅速组织了多国联军,准备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对于美国的军事行动,本·拉登极为不爽,原因其实挺明显的。
首先,他觉得美军在中东的存在,对他所信仰的宗教是一种亵渎。
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让他觉得美国是阿拉伯国家的共同敌人,在他眼里,美国和以色列站在一起,就意味着和整个阿拉伯世界为敌。
这些原因叠加在一起,让本·拉登对美国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他开始积极寻求对抗美国的方法。
于是,本·拉登决定采取行动,他带领基地组织,策划了一系列针对美国的袭击,目的是让美国感受到痛苦的滋味。
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这个超级大国知道,他们并不是无敌的,他们的行为也会带来后果。
基地组织在本·拉登的指挥下,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的利益和人员发动攻击。
911恐怖袭击之后,本·拉登的处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全球追捕的目标,随之而来的压力让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隐藏行踪。
在这段时间里,他几乎不敢公开露面。
为了向外界传达自己的思想和声明,他只能通过录像带的方式露面。
美国对本·拉登的痛恨可想而知,尤其在911事件之后,他成为全球追捕的头号目标。
尽管美国政府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资源,但始终无法将他抓捕归案。这让美国感到无奈和愤怒。
为了追踪本·拉登的行踪,美国在阿富汗出动了大量兵力,派遣特种部队和情报人员深入山区,试图找到他的藏身之处。同时,美国还利用高科技武器和先进的监控设备。
几年时间过去了,尽管美国动用了各种高科技手段,从卫星监控到无人机侦察,甚至包括网络情报收集,但本·拉登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追踪的线索。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医生提取本·拉登DNA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美国政府将赏金提高到了5000万美元,这个数字足以吸引全球的雇佣兵和赏金猎人摩拳擦掌,纷纷加入到搜捕本·拉登的行动中。
2007年,当全世界都以为本·拉登可能已经销声匿迹的时候,他却通过一条视频突然在电视上露面。
画面中的他看起来精神不错,正和其他几个人轻松聊天,仿佛是在自家客厅里的普通聚会。
这个消息一出,美国高层震怒,他们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努力,却仍然让本·拉登如此公然挑衅。而美国民众也是失望至极。
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现了——巴基斯坦医生沙基勒·阿夫里迪。他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无意中发现了本·拉登的踪迹。
沙基勒·阿夫里迪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行动可谓是隐秘至极,他长期在那里生活,几乎没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就像是个普通的居民,过着平凡的日常,没人能想到他与全球头号通缉犯的搜捕行动有所关联。
然而,正是这位医生,通过向美国提供关键的本·拉登DNA样本,彻底揭开了本·拉登藏身的神秘面纱。
这个样本成为确认本·拉登身份的铁证,也让美国情报部门得以精确定位到本·拉登的藏身之所。
沙基勒·阿夫里迪无法抵挡住5000万美元的诱惑,他假装成接种疫苗的医护人员,带着一群同样伪装的助手,走进本·拉登的住宅。
这个看似普通的疫苗接种活动,实际上是他为获取本·拉登DNA样本而精心策划的行动。
阿夫里迪知道,只有取到本·拉登的DNA样本,才能将这个全球通缉犯的身份彻底确认。
美国政府第一时间下达行动命令,2011年5月的某个夜晚,海豹突击队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行动目的简洁决绝——“不留活口”。
几分钟内,海豹突击队与本·拉登的保镖展开了激烈交火,最终确认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传来。随着本·拉登的倒下,他的恐怖统治也随之结束。
原以为能拿到那笔巨额赏金的阿夫里迪,却没想到自己会被巴基斯坦情报部门逮捕。
他的行动虽然帮助了美国,却在本国被视为背叛。巴基斯坦情报部门迅速采取行动,将他拘捕。
巴基斯坦方面对美国的行为感到愤怒,他们认为美国未经通知就直接进入巴基斯坦境内,这是对他们国家主权的公然侮辱。而阿夫里迪就是导致这一切发生的直接原因。
为了在谈判中占据主动,巴基斯坦决定将阿夫里迪作为谈判筹码,试图通过他的命运来换取与美国的对话。阿夫里迪因提供情报而被捕,成为了两国关系中的一个敏感话题。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国内的反美情绪愈演愈烈。许多人认为,美国的行为不仅是对巴基斯坦主权的侵犯,更是对国家尊严的挑战。
阿夫里迪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他因向美国提供情报而被捕,成为本国反美情绪的替罪羊。
阿夫里迪最终被判了33年的监禁,与此同时,美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谈判进展并不理想,双方在许多关键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
美国对巴基斯坦的不满情绪逐渐累积,最终决定撤回对巴基斯坦的3000万美元援助。
阿夫里迪没能抵挡住5000万美元赏金的诱惑,最终选择了出卖本·拉登。不仅钱没到手,自己还被判了入狱。
在这场国际博弈中,阿夫里迪只不过是一枚小小的棋子,他的选择和行动,被更大的政治力量所左右。他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参考资料:
《巴基斯坦医生助美抓拉登 被控叛国》——新京报
环球时报:2011年08月08日《美海豹突击队击杀拉登详细过程:死于M4枪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