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血管狭窄易导致心梗怎么办?《JAMA》期刊最新成果告诉你

寒天看健康 2023-11-18 16:44:19

心梗作为当前危害最严重的疾病,重在早期预防,这是因为心脏与血管的损害大多不可逆转。当然,心血管一旦出现严重损害,就只能长期依靠药物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而言,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是常见的心血管药物。

发生冠心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动脉硬化,这种病变持续时间越长,冠脉损害越严重,会使冠脉逐渐变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从干预,通过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持续进展。当然,对冠心病患者而言,仅仅使用他汀类药物,并不能完全预防心肌梗死。冠脉在病变过程中,还会生成斑块,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往往与斑块的破裂密切相关。

冠脉的斑块就像一个定时炸弹,若斑块稳定通常不会破裂,若斑块不稳定,则会发生破裂,使用他汀类药物后,斑块的稳定性会逐渐趋于稳定,但部分不稳定斑块依然存在较高的破裂风险,此时就需要使用抗血小板的药物,这种药物的作用则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在斑块破裂处会聚集很多血小板,这是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但抗血小板药物却可阻止或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可预防血栓形成,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所以,冠心病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与他汀类药物,实则时候一套双保险。然而,这也并不能完全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会产生抵抗,这意味着抗血小板的效果会逐渐下降,这也是为什么部分冠心病患者长期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与他汀类药物,最后依然发生了心肌梗死。

可能部分朋友会问,有没有更好的联合用药方法呢?当然可以。研究发现,通心络就可以减轻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抵抗,同时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发挥一定舒血管的作用,从而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此外,通心络还可发挥一定抗血小板作用,从而可进一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因此,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与他汀类药物的同时,还可加用通心络,可进一步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11月1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成果正式在北京发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及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承办。

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发布了“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成果。杨跃进介绍,该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的子课题,共纳入中国124家医院发病24小时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797例,开展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通心络显著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36%,降低心源性死亡风险30%;研究一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6%,降低心源性死亡风险27%,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提供有效治疗药物。‍

这项研究是心血管领域,中西医结合取得的重大突破,是循证医学的重要成果。将为中医药临床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同时也会对中医药的临床评价循证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临床价值。

此外,医生建议做好这3点,保证心血管通畅

1.适当运动

如果想要更好的保护血管,健康在日常生活里就要多多进行运动和锻炼,通过运动能够有效的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把血管当中的毒素垃圾排出身体之外,可以有效的保护血管,呵护血管健康。

2.保持健康饮食

这方面要保持健康饮食,一定要低盐、低糖、低油,最好是以清淡为主,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与水果,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堵塞问题。

3.保持规律充足的睡眠

保持规律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使血管得到畅通,拒绝熬夜,否则会容易存在着血管堵塞的问题。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