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许多离奇的失踪事件,它们不是发在一两个人身上,而是成百上千人突然销声匿迹。这些事件大多沦为未解之谜,因为其中充满各种不合理之处,显得十分离奇诡异。
远的不说,相传在抗战时期,有一个团的川军从南京撤出后消失在距城东南20多公里的青龙山地区,这可是2000多号人的庞大队伍,传闻中竟如人间蒸发一般,后人连个士兵的遗留物都找不到。
这事儿似乎并非凭空臆造,该部队在当局的作战统计中被列为“全团失踪”,不仅是我们,就连去追击的日军部队扑了个空,对此也困惑不已。
类似的事情在国外也多有发生,甚至更为离谱——几百名官兵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消失不见!
事情发生在1915年8月12日,正值达达尼尔战役的关键阶段,英军按计划向盘踞在苏尔波湾加里波利半岛一处被标记为60号高地的战略据点发起进攻。
虽然当天战场一带有雾,能见度多少受到影响,但也并不是十分糟糕,然而蹊跷的是,正在英军诺福克团第5营向高地冲击时,四周浓雾骤起,另有一团巨大的乌云突然出现,把整个山头罩了起来。
云雾散去后,诡异的一幕发生了:行军至半山腰的第5营的数百名官兵竟然全部不见了!整个山头静悄悄的,仿佛从未有人来过一般。
有目击者真实地还原了这一幕。当时,20多名来自安扎克斯军团的20多名澳大利亚籍和新西兰籍士兵就在沿途的哨卡执勤,他们亲眼看着部队往山顶方向进发,又目睹了这些友军“人间蒸发”的过程。
据这些目击者描述,那块遮住山头的云团大的离谱,估摸着足有200多米长,60多米厚。之所以如此令人印象深刻,是因为这块云团与周围其他的云完全不同——它就像是一团厚重的棉花,阳光照在上面就像被直接吞噬了一样。
他们所在的位置距离失踪地点并不远,云团散去后能看到高地上的树木,却一个人影都看不到。
事后,英军高层认为这支部队有可能中了土耳其军队的埋伏,整个营都缴枪投降了。更有人猜测,或许是出于对英国的报复,土耳其人将这些战俘全部秘密处决用以泄愤了,所以一声不吭。然而土耳其人却大呼冤枉,坚称对此毫不知情。
这个故事非常耳熟没错吧?二三十年前,当神秘学和各种“未解之谜”系列图书风靡时,“英军失踪之谜”从来就没缺席过。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谜团已经被破解了。
在揭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场战役发生的背景。
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后,两大阵营在法国北方的战线上陷入僵持状态。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异想天开地提出进军达达尼尔海峡,利用强大的皇家海军打开局面,在加里波利登陆。如果计划成功,英军轻则攻破伊斯坦布尔,迫使奥斯曼帝国退出战争,重则直接打通通往黑海的通道,支援盟友俄国。
事后诸葛亮地讲,这套方案让英国人吃了血亏,但它却符合当时英国高层“外围战略”的期望,因而得到采纳。
此役英军豪掷14个师,加上各路友军共计50余万人向土耳其人控制的达达尼尔海峡发动猛攻,却在苦战11个月后付出4.4万阵亡、9.7万负伤的惨重代价后灰头土脸地撤走了。达达尼尔战役(即加里波利之战)被认为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惨案”之一,是被人们忽略的“绞肉机”战场,它也直接导致丘吉尔丢了官。
由结果推导过程,此役无疑被蒙上了一层悲观色彩,而不幸的是,英军阵中如此不靠谱的、擅长异想天开却没有真本事的军事领导者,还不止丘吉尔一人。
资料显示,1881年7月,诺福克郡地方县团改编为英国陆军皇家诺福克团,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有登场。事发时,陆军上校贺拉斯·博尚被任命为皇家诺福克团团长。
此君在军中颇有资历,本来在1904年便已退役,一战爆发后又再度披挂上阵。但值得一提的是,博尚上校在军事方面的天赋并不高,是个典型的“学院派”——这都第一次世界大战,飞机都满天飞,坦克都满地跑了,他竟然还把上个世纪传统的战争理念奉为圭臬,认为打仗就该面对面地对枪拼刺刀,尔虞我诈的兵法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在他看来,打仗就该一板一眼,累了就该休息,进攻时就该玩命。然而就是这么个“老顽固”,居然在关键时刻玩起了微操,想要来个出其不意。
没错,当年对土耳其人控制的60号高地的作战,正是博尚上校指挥的。彼时,诺福克团第5营被部署在右翼,经过漫长的鏖战后,部队损失惨重,士气低落。
然而,就在“累了就该休息”的关键时刻,博尚上校却拒绝了下属休整的建议,亲自点了16名军团和250名士兵,由他本人亲自带队,向上方的一处丛林进军——这是通往高地的必经之路,占领它,英军便可据此建立防线,为下一步推进做准备。结果,这支队伍一头扎进丛林,再也没出现过。
上述是被历史文献记录在册的,因此吸引了一些学者注意。经过调查,他们还真发现了一些端倪。
当年的战场不远处有一座农场,一战结束若干年后,农场主向学者们讲了这么件事:当时,这里发生过一场非常残酷的战斗,以他的视角来看,那根本就不是一场交战,而是一边倒的屠杀——一伙人对另一伙人进行了压倒性的火力压制,以至于另一方还没怎么还击就阵亡得七七八八了。
战斗结束后,胜利方快速清理了战场,他们随意地将战败方的残肢断臂扔进了附近的山沟里,这支部队随后便撤离了。
农场主表示,战场被清理得并不干净,以至于人们还时常会发现一些遗骸。战争结束后,附近的居民又被迫仔细打扫了一遍,又从其中清扫出不少肢体。
在线索的指引下,结合相关文献,研究者还原了当年的战场情况。
阵亡官兵遗体被发现的地区,也就是农场主所说的“屠杀”发生的区域,是一块面积不大的区域,它与当年诺福克团第5营失踪的地点十分接近;此外据证实,战役中,距离此处约730米外有一处土耳其人阵地。
农场主的说法还得到了一些更加可靠的资料的佐证,例如加里波利公墓档案于1919年9月23日记录道:战役结束4年后,经过打扫,人们从那块区域内发现大量肢体,经辨认,它们属于至少180名阵亡官兵……
讲到这儿,真相差不多已经浮出水面了:1915年8月12日,经过艰苦鏖战后,双方皆损失惨重,攻势大大减弱。
博尚上校以为土耳其人难以为继,便想通过一轮出其不意的进攻一举突破其防线,怎料敌暗我明,60号高地的地形并不复杂,植被也不算茂盛,英军的一举一动都被一里多开外的土耳其军队看在眼里。
就当英军爬至半山腰时,对方突然发起猛烈炮击,由于作战理念老旧的博尚上校命令士兵排成密集阵型,导致土耳其人火炮打击的效率异常高。一轮炮轰后,这200多名官兵基本全部报销。从事后发现的遗骸来看,他们估计当场就被炸碎了。
当时战场乱作一团,这炮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额外注意,再加上这个过程恰好被云团遮挡,旁观者便形成了英军“凭空消失”的错觉。
另外,有人推测,当时战场雾气弥漫,山腰处本来就有云团,第5营的官兵行至遇袭点时又恰巧飘来一块云团,从其友军的视角看过去,在多重遮挡的效果下,那块“吞掉”第5营官兵的云团才会显得格外厚重。
而另一个角度的土耳其军队就不受影响,他们依旧可以观察到英军动向。当土耳其人发现这股英军时,后者排着密集队形如活靶子一般,却对险境浑然不知。
或许在当时,上校并不觉得这个决定出于鲁莽,毕竟当时战场雾气弥漫,视线受阻,这恰是个不错的掩护。
当炮弹打来时,博尚上校还大喊着要求士兵“稳住阵型”,不准他们分散隐蔽,这反而帮了敌军大忙,英军被歼灭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了。此役协约国伤亡了十余万人,谁又会特别在意这区区200多人的下场呢?
事实上,如今已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种推测的合理性:先前提到加里波利公墓档案中记录有180名阵亡官兵遗体,人们经辨认,确定其中122人来自皇家诺福克团5营;其他一部分来自柴郡团、汉普郡团、萨福克团等等,事发时都在附近作战。
另外根据发现的遗物,这些士兵的身份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其中就有一个名叫巴纳比的士兵,英军清楚地记录着他的服役经历。
如此来看,当年英军“凭空消失”一事根本不是所谓的灵异事件,而是一起典型的“一将无能害死三军”的悲剧。某种程度上讲,它也是整个达达尼尔战役的缩影——决策层能力不足却偏爱微操,实在是害人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