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一个团离奇失踪,中央多次调查无果,70年后村里老人说出原因

漫步时光旧梦 2025-04-17 14:58:46

说实在的,到现在我们还没收到52团的任何动静。

任弼时听完下属的禀报,心里不由得沉了一下,大军都已顺利转移,偏偏52团那边到现在还没个动静。

新中国成立后,52团到底去哪儿了,一直是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儿。中央没少派人去湘赣那边查,调查人员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明里暗里都查了个遍,结果却还是一头雾水,啥线索都没找到。

到了2001年的时候,石阡县党史研究室有位姓杨的副主任,他无意间撞见了当地一个挺奇特的风俗。

重阳节历来都有个传统,那就是登高去求福。但石阡县的重阳节挺特别,村民们不往那些有名的大山去,而是朝着村子外面一座默默无闻的荒山进行祭拜。

杨副主任好奇地问石阡县的村民们,为啥要进行祭拜,可村民们一脸茫然,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他们只记得,从小时候起,大人们就是这么做的,从来也没问过为啥。

走访了好多回,村里的老人们这才开口,说了那段尘封已久的事儿。原来,长征路上神秘消失的那个52团,他们的最终去向,总算是弄清楚了。

红军52团咋就突然没了踪影?那时候他们在石阡县到底经历了啥?村里人那些奇怪的行为,跟52团是不是有啥关系呢?

【52红军团临危受命,孤军奋战】

这事儿得从第五次被围困那会儿讲起。当时的情况,真的是挺紧张的。第五次围剿一来,咱们就陷入了困境。那时候,真的是得拼尽全力,才能应对那种压力。回想那时候,真的是不容易。每天都要小心翼翼地,生怕被敌人发现。但就算是这样,咱们还是得坚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才能有机会反击。所以说,这一切的源头,就是那次围剿。从那以后,咱们就走上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不管怎样,咱们都挺过来了,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1933年那会儿,蒋介石调集了足足100万大军,对红军发起了第五次大规模的围攻。打了一年时间,红军拼尽全力也没能打退敌人的围剿,最后没办法,只能离开原来的根据地。

为了留住革命的希望,红军走上了那条长达两万五千里的艰难长征路。

红6军团收到了上级的命令,得赶紧让军团里的两个师往西边挪动,去当长征的领头部队。

红6军团刚踏入湘赣边界那会儿,情况已经相当吃紧,蒋介石派出的重兵已经把湘赣地区团团围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网。

想要挪地方,首先得想办法从那个困住咱们的圈子里溜出来。

但红6军团那边,士兵数量只有9700多人。而蒋介石的大军呢,足足有4万人。不光人多势众,他们的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也都比红军强太多了。

国民党瞅准了人多不一定力量大的弱点,打算把红6军团的人马拉开,一个个地收拾。没多久,红6军团就变得挺被动了。

在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下,咱们这边子弹、食物、药品啥的都特别紧缺,战士们的伤亡情况也是相当严重。

得赶紧想办法冲出去,红6军团政委主席任弼时心里跟明镜似的,要是再拖下去,红6军团迟早得被蒋介石给全歼了。

突破防线得有人掩护,任弼时挑中了52团来干这活儿。

52团就像是红6军团的一把利剑,团里的战士们个个年轻,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别看他们年纪小,战斗力可不含糊,一直都是红6军团冲在最前面的部队。

这次,红6军团要全力突围,52军团头一回扮演起了“支援部队”的角色,确保他们能顺利脱险。

第十八师的领头人龙云,他倔强得很,愣是没听大伙儿的劝,铁了心要留下来。

龙云暗下决心,这事儿绝对不能搞砸了,得想法子让大伙儿都安全撤走。

龙云指挥52团牵制住国民党的火力攻击,而任弼时则带着红6军团的其他部队,趁着黑夜悄悄赶路。他们一路上连闯四道国民党设置的封锁关卡,成功突围。

不过在贵州省石阡县那边,红6军团还是撞上了国民党的大批人马。为了让主力部队能跑掉,52团就想了个法子,绕来绕去地跟国民党军周旋,最后把他们给带到了困牛山。

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苦斗,红6军团终于从国民党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安全撤离。但与此同时,52团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被“骗”上困牛山,相继跳崖】

龙云瞅瞅周围山上国民党的大本营,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要是追上大军,52团殿后的任务就算完了。

52团只能不停地把国民党的火力往自己身上引,可这么做也惹出了个大麻烦,那就是他们彻底被困住了,得直面国民党的全部炮火,能活下来的机会小得可怜。

困牛山……龙云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那座巍峨的山峰上。

在帮红6军团的兄弟们撤退前,因为不熟悉贵州这地方的地形,52团就找了个当地的村民,打算问问路怎么走。

没想到,村民们一瞅见52团的穿戴模样,立马就指了个方向。52团连忙道谢,然后就往困牛山那边赶去了。

不过52团的人压根没想到,村民们是故意给他们指了个错路。

困牛山是石阡县的一座山,南边高北边低。当地的村民习惯把牛赶到山里放养,根本不用人管,牛也不会跑丢,因为它们根本出不了这座山。所以,大伙儿就把这山叫困牛山了。

真没想到,困牛山这地方,居然有一天也能把人给难住了。

困牛山那儿盘踞着一伙强盗。

村民一走,就赶紧跑到国民党的营地,把他们碰到红军那会儿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

以前啊,国民党占了县城之后,就一个劲儿地往红军身上泼脏水,还想尽办法给村里人洗脑。

村民们平时很少能碰到红军,国民党那帮人又吓又骗,让他们心里头慌得不行。没过多久,他们就信了国民党那一套瞎扯的话。

52团莫名其妙地就被带到了困牛山这个地方。

52团因为对地形不了解,走了好几个小时后才恍然大悟,自己中了圈套。当他们想要撤退时,却发现已经被国民党军队四面楚歌,包围得严严实实。

不过困牛山有个优点,就是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一般人根本没法从崖壁上爬上来。它就只有一个进口,咱们只要守住那儿,国民党想要攻上山,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52团想要撤到山下真的很不容易,因为他们被周围高地上的国民党军队紧紧盯着。一旦52团开始尝试突围,国民党那边就会立刻把火力集中到进山口的位置。

龙云打算用以前的老招数,就是让一部分人上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好让剩下的人趁机冲出去。

老方法确实挺管用,但代价有点儿大,就像是跟敌人干架,虽然能让对方掉层皮,自己也得受点重伤。

一百多位红军战士突然从山里冲了出来,对着国民党军队开始反击。国民党那边误以为52团想要逃跑,连忙召集手下,集中所有火力,拼命追了上去。

另一边,龙云领着红军沿着悬崖峭壁往上爬,好不容易到了山脚下的河谷地带,总算是摆脱了困牛山的险境,他们接着就朝着老君山的方向进发了。

还在山上苦守的52团红军战士们,心里头都在默默祈祷,盼着龙云师长能顺利杀出重围。

真遗憾,那些坚持战斗的红军战士们,没法亲眼见到这一刻了。

山上的红军战士们拼尽全力打仗,就是想让龙云能顺利逃出去,所以他们打得更加凶猛无畏。

国民党发觉这回碰上的对手棘手难缠,得想办法应对了,于是他们琢磨出一个不太明智的法子。

国民党的人找到了村子里的老百姓,开始招兵买马,说他们要和大家一起对付山上的强盗。谁要是不听话,不跟着他们干,那就别想拿到钱,而且还得挨打受威胁。

没多久,村里人就自发组织起了一支大军。

国民党心里明白,村民们并非真心实意地支持他们,因此他们没让村民接受战前训练,连基本的装备如衣服和武器都没给配备。他们只是简单地把村民排成一列列人墙,而自己则躲在这些人墙的后头,一步一步慢慢地向困牛山靠近。

有些机灵的村民好像感觉到了不对劲,但背后是那冷冰冰的枪杆子顶着,他们没得选,只能在国民党兵的催促下,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

这一法子真管用,红军战士们扛着枪,想朝后方的国民党军开枪,但人群挤得满满当当,红军战士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村民们一步步靠近。

红军担心误伤前方的老百姓,于是都停止了开枪,转身往后面退去。

这一退,直接退到了悬崖的边上。

前头是老百姓,后头是深不见底的悬崖,红军眼看就要走投无路了。这时候,国民党又使出了他们的老一套,想劝说52团投降。他们说,只要52团肯放下武器,老实交代出龙云跑到哪儿去了,他们就不会杀俘虏,一定要问出龙云的下落。

“就是死,也不能伤害老百姓!就是死,也绝不投降当俘虏!”

连长一嗓子喊出来,然后把步枪猛地往石头上一砸,紧接着就纵身往悬崖下面跳。

国民党那边还没缓过神,有个人就已经没影了。

剩下的那一百多位红军战士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一个个地把步枪给砸烂了,就是不让国民党军得到一点弹药,随后,他们毫不犹豫地跳下了悬崖。

红军战士们离去后,村里的人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骗了。原来,那些人竟是利用他们来向红军施压。

国民党撤走后,村民们心里头挺不是滋味的,纷纷跑到悬崖底下去找红军。那悬崖下面,满眼都是牺牲了的战士,就几个被山脚下的藤条给缠住了,可就算是这样,他们的身体也受了重伤。

被村民们搭救以后,他们就让我在村里头养身体,恢复伤势。

龙云带着剩下的红军战士突围后,又一次撞上了国民党军队。这次碰面,不少红军战士不幸被捕。国民党士兵抓住一个就问一个,非要搞清楚他们的名字。

我名字叫龙云。

为了帮龙云和逃走的战友们打掩护,那些被抓的红军战士个个都是这么说。

哎,龙云最后还是落网了。国民党那帮人想拿权力、地位和金钱诱惑龙云,让他背叛共产党,好把52团给收编了。

龙云识破了国民党的那套说辞,果断地不搭理他们的甜言蜜语。

招安没戏后,国民党就开始对龙云下狠手。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严刑拷打,龙云的身体终于撑不住了,就这样牺牲了。

52团的最后一场仗,除了那些村民,其他人压根儿不知道这事儿。

52团就这样跟中央断了联系。

【中央调查毫无进展,奇怪民俗牵线索】

红6军团顺利转移后,特别挂念断后的52团,但四处打听,就是没能得知52团的具体位置。

红6军团撤走后,我们就没再跟52团联系上,连他们被困在困牛山这事儿都不清楚。

走在长征的艰难道路上,环境特别苦,找52团的事儿就先搁下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52团的事情才被重新翻了出来。中央赶紧弄了个调查小组,他们一趟趟地跑湖南、江西,但怎么找都没找到任何线索。

就在大家都以为52团的下落会成为无解之谜时,事情突然有了转机。

2001年的时候,石阡县党史研究室有个叫杨又铸的副主任,他注意到一个挺奇怪的事儿。就是每年重阳节过后,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跑到困牛山那儿,举行祭拜活动。

困牛山啊,其实就是座特别普通的大山,没啥出名的神话故事传得满天飞。来这儿拜拜的村民们,他们的老祖宗也不是同一家族的。

这让杨又铸感到很好奇,他打定主意要弄个明白,看看村民们为啥要祭拜。

我问了一圈,结果谁都不知道为啥,都说是从小就这么做的,没啥特别的原因。

小时候的经历让杨又铸明白,想弄清真相得找老人们问问。于是,他和同事一起去困牛山调查,结果好像不小心碰到了老人们的“不能说的事”,没有一个人愿意开口讲真话。

经过他一次又一次地上门探望,94岁的蔡应举老人最后终于开口,道出了实情。

这里就是他们当年选择跳下去的那个悬崖。

蔡应举领着杨又铸他们来到了虎井沟,这儿正是以前52团红军全体壮士跳崖牺牲的地儿。

为了缅怀那些不忍心伤害老百姓的红军战士,石阡县每年都会组织人到山崖脚下去祭奠他们。年复一年,那些当年跟着父母一块去祭拜的小孩,如今也都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但这个祭拜的传统一直传了下来,并且至今仍在继续着。

当年经历过那件事情的村民,大多数都已经不在了,现在就只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记得那事儿。年轻人呢,就只知道按照老规矩进行祭拜,但根本不清楚他们拜的是谁。

之后,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再次抵达石阡县,这回他们受到了老百姓们的热烈欢迎。有八百多人表达了想要投身红军行列的强烈愿望。

杨又铸听完讲述后,立马拉上同事一块儿钻研历史资料。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最终确认,那支跳崖的红军队伍,正是之前神秘消失的52团。

杨又铸把这事儿跟上面说了,中央那边一听,立马就重视起来了。

【多方努力还原,千古壮举得以传承】

现在,困牛山那场战斗的地方被列为了贵州大力发展的重点项目,还是贵州省首批红色旅游村庄的试验点。

困牛山脚下,有个专门展示红军英勇事迹的地方,叫困牛山红军壮举展览中心。里面陈列着战斗情景的雕塑,还有红军当年用过的真实武器。

有这么一个军号,外表早已布满了锈迹,它可是困牛山那场战斗的亲身经历者和见证者。

陈世荣是跳崖红军里的一个幸存者,他伤好后没多久,就从困牛山上找回了这个东西,一直悄悄地放在柜子里藏着。

陈世荣在52团里是吹号的,也就是军队里专门负责吹响号角的兵。

“军号响起,不是为了往前冲,而是为了纪念那些牺牲的人。”陈世荣的孙女跟杨又铸说,这是她爷爷生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杨又铸知道重阳祭拜背后的真实故事后,花了整整21年时间,把困牛山走了个遍。他去找那些知道当年情况的人,还有幸运活下来的红军后代聊天。他收集的手稿和资料,加起来超过一千万字。

这段深藏不露的宝贵历史,如今终于重见天日,展现在大家眼前。

【总结】

在过去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打仗就跟吃饭一样平常。虽然现在我们一直在努力挖掘和研究那段历史,但还是有很多英雄的伟大事迹被时间给埋没了,就连史书上都没留下他们的名字。

但,早晚会有一天,它会显露头角,就像革命的火种那样,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