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请点赞!
贾珠之死,小说虽然没有明写,种种迹象表明,其实是贾府之痛。
所以,自贾珠夭亡之后,贾府就定了两条不成文的规矩。
第一,不再刻意苦读。
这是贾母放纵贾宝玉功课的最根本的原因。
这使得贾宝玉在贾珠死后,能够得到相对宽松的读书环境。
不然,我们看贾政逼贾宝玉读书,偶一露峥嵘,那是相当可怕的。
贾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关于这一点,有两个细节。
一是宝玉和秦钟去公学读书,花袭人有一句嘱咐:
“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
这样的道理,出自花袭人之口,说明此观念不仅主子默许,就是丫鬟也明白。
二是出自贵妃元春之口:
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
这和花袭人的话一个意思,不必拼了命读书,命没了,啥也就没了。
这说明,科举对人身体精神的摧残,贾府有切肤之痛。
第二,不早婚。
不早婚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不允许男孩子过早接触性。
这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直到第七十二回,赵姨娘为彩霞之事求贾政赐给贾环,贾政还说:
贾政因说道:“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
首先我要说明,这放人,可不是赏个丫鬟那么简单,而是放可以和男主子发生性关系的通房丫鬟,也就是平儿那样的角色。
直到第七十二回贾政还说宝玉和贾环年龄太小不合适,这足以说明,第六回花袭人和贾宝玉云雨完全是掩耳盗铃,贾母把她给宝玉,就是给个丫鬟,绝对不是给她通房大丫鬟的身份。
也就是在七十二回,小说虽然没有明写,但赵姨娘给贾政透露了花袭人已经和贾宝玉发生关系的事实。所谓:
赵姨娘道:“宝玉已有了二年了,老爷还不知道?”贾政听了忙问道:“谁给的?”赵姨娘方欲说话,只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大家吃了一惊不小。
赵姨娘借这个机会,参了贾母和王夫人一本。
其实贾母和王夫人是冤枉的,这是花袭人给她们扣的屎盆子。
二呢,就是不再早婚。
所以清虚观打醮,张道士为宝玉提亲个,贾母的回绝,既是拒绝薛家成全宝黛,也是实情: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
这两条不成文规矩,都是贾珠之死引起的:
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又是苦读,又是早婚,不到二十岁就死了,显然,贾府私下认为,苦读和早婚,就是贾珠之死的主要原因。
不过想想也是,不爱读书的贾赦、贾珍、贾琏、贾蓉、贾蔷,即便乱性,哪一个不是活得好好的?
这说明这二者之间,早婚(性)又是大忌。这花袭人的胆子够肥的,但是绝境求生啊,她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