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烈士岂甘从二主,张君忠勇死犹生。高明正似天边月,夜夜流光照雒城”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首诗,称赞的是益州牧刘璋手下大将张任在益州之战中英勇对抗刘备,誓死不降的英雄气概。那张任为何不肯投降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少有胆勇
张任,蜀郡人,家世寒门。少有胆勇,有志节,仕州为从事。(益部耆旧杂记)
张任是益州蜀郡人,出身当地寒门,虽然他的家世远不如汝南袁氏等世家大族那么显赫,但生活水平要比平民百姓好不少,所以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而当时推崇儒学,讲究“忠孝”观念,因此张任深受该思想的影响,成为他以后宁死不降的精神支柱。
张任少时就有胆略和勇气,还立下了远大志向,所以在家乡有不小的名气。成年后他就被官府征召入仕为官,在州里担任从事。虽然史书没有记载张任出仕的时间,但应当在兴平元年(194年)刘璋继任益州牧之后。而从事为州牧的亲近幕僚,位高权重,可见张任受到刘璋的重视与信任。
二,抵御刘备
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三国志·先主传)
三,不降被杀
任勒兵出于雁桥,战复败。禽任。先主闻任之忠勇,令军降之,任厉声曰:“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乃杀之。先主叹惜焉。(益部耆旧杂记)
张任感激刘璋的知遇之恩,不愿背叛他,于是厉声回答说:“我追随刘璋多年,绝不会背叛他而侍奉第二个主子。”
刘备见张任宁死不降,无奈将其斩杀,事后还为失去这个忠勇之士叹息不已。
四,三国演义
由于张任是刘璋手下少有的忠心耿耿且誓死不降的大将,所以《三国演义》中对其十分称赞而有诸多描写。书中增加了张任劝阻刘璋邀请刘备入蜀的情节,提心他小心引狼入室;还说庞统和法正在刘备与刘璋于涪县相会时设鸿门宴,想要派魏延刺杀刘璋却遭张任阻止。
张任与刘循退守雒城后为了阻止刘备进军,决定在落凤坡设伏将其射杀,结果却误杀庞统。然而庞统在历史上是围攻雒城时被流箭射死,并非张任所杀,更没有死在落凤坡。
玄德曰:“汝不识天时耳。降即免死。”任曰:“今日便降,久后也不降!可速杀我!”玄德不忍杀之。张任厉声高骂。孔明命斩之以全其名。(三国演义·六十四回)
你都说了,张任是寒门,他的官职低于豪门出身的张松,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寒门出身宁死不降还能给后人留下好名声,让他们以后出仕容易一些,真降了刘备又得不到信任,只能泯然众人矣,严颜不就是例子吗
相性不对,你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喜欢你[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