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豨三次投降曹操而三次背叛,为何曹操不杀他而好友于禁却非要杀他

船长趣谈 2023-02-01 14:36:34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昌豨是汉末三国时期一个十分特殊的枭雄,割据东海郡昌虑县一带,三次投降曹操而三次背叛,最终为好友于禁所杀。为何昌豨对曹操屡降屡叛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投靠陶谦

昌豨(或名昌霸)是兖州泰山郡人,家世不详,早年可能随好友臧霸流亡徐州东海郡一带而逃避官府追捕。中平五年(188年),徐州刺史陶谦招募豪杰镇压当地的黄巾叛乱,昌豨于是随臧霸前往应募,成功摆脱罪犯身份而成为官军一员。然后昌豨和臧霸就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崛起,成为有一定军事实力的军阀。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群雄与权臣董卓爆发大战,天下由此大乱。昌豨身为臧霸集团的一员,名义上隶属徐州牧陶谦,但有一定的独立性。后来陶谦与兖州牧曹操交恶,双方互相攻杀。而臧霸集团屯驻在与兖州接壤的徐州琅琊郡,应当参与过对抗曹操的战斗。

初平中,天下大乱,和为贼昌务所攻,避奔东阿,后得还国。(后汉书·彭城王传)

昌豨虽然是臧霸的属下,但可能自身有较大野心而在臧霸集团内保持一定独立性。《后汉书》提到初平年间(190年—195年)昌豨曾带军袭击彭城国,赶走彭城王刘和。而彭城国隶属徐州,属于陶谦治下,昌豨所为明显是背叛陶谦,有趁徐州大乱时趁火打劫的嫌疑。

二,降曹叛曹

襄陵校尉杜松部民炅母等作乱,与昌豨通。(三国志·吕虔传)

兴平元年(194年),陶谦病逝,刘备接任徐州牧。随后刘备为了巩固对徐州的控制,便拉拢臧霸等人,昌豨便在名义上臣服刘备。建安元年(196年),吕布袭取徐州而成为徐州牧,昌豨便随臧霸继续保持臣服。随后昌豨试图向兖州的泰山郡扩张,于是挑动当地民众炅母作乱,但被泰山太守吕虔挫败。

建安三年十二月(199年2月),曹操消灭吕布而夺取徐州,昌豨便随臧霸转投曹操。随后臧霸被曹操唯以重用,全权节制青、徐二州。而曹操曾把东海郡的部分郡县分出设立昌虑郡,而昌豨可能就担任昌虑或东海郡守。

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三国志·先主传)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背叛曹操而夺取徐州。昌豨可能是觉得自己能力不在臧霸之下而不得曹操重用,于是背叛曹操而投靠刘备。但很快曹操就击败刘备而重夺徐州,还乘胜打败昌豨,使得昌豨再次投降。但曹操并没有追究昌豨的责任,而是看在臧霸等人面上而继续让他担任郡守。

不久袁绍南下攻打曹操,与他爆发了官渡之战。昌豨见袁强曹弱,又担心曹操以后会追究自己的反叛之罪,于是再次叛曹而投靠袁绍。曹操于是派张辽和夏侯渊前往征讨,结果曹军围城数月未能破城。

(张辽)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豨乃许降。(三国志·张辽传)

建安六年(206年),昌豨得知袁绍在官渡惨败,便向张辽主动暗示投降之意。张辽得知昌豨心意,于是单骑前往劝降,还表示自己会在曹操面前力保他。昌豨这才表示投降,还随张辽去拜谒曹操请罪。曹操便没有追究昌豨的责任,放他回去继续担任郡守。

三,投降被杀

昌豨复叛,遣禁征之。禁急进攻豨;豨与禁有旧,诣禁降。(三国志·于禁传)

建安十一年(206年),昌豨可能是不愿把家属迁往邺城受曹操控制,于是再次起兵叛曹。曹操于是派于禁和臧霸前往征讨。然而昌豨实力有限,再次为曹军击败。昌豨见领兵的于禁与他是故交,便向其表示投降。

诸将皆以为豨已降,当送诣太祖,禁曰:“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自临与豨决,陨涕而斩之。(三国志·于禁传)

于禁虽然接受了昌豨的投降,但并不准备徇私情放过他,反而为了表示自己公正无私,就没有按照惯例把他交给曹操处置,而以军法“围而后降者不赦”为由含泪处死了他。曹操得知此事后叹息说:“昌豨不找我而去向于禁投降,这是他的命呀!”

1 阅读: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