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昌豨是汉末三国时期一个十分特殊的枭雄,割据东海郡昌虑县一带,三次投降曹操而三次背叛,最终为好友于禁所杀。为何昌豨对曹操屡降屡叛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投靠陶谦
昌豨(或名昌霸)是兖州泰山郡人,家世不详,早年可能随好友臧霸流亡徐州东海郡一带而逃避官府追捕。中平五年(188年),徐州刺史陶谦招募豪杰镇压当地的黄巾叛乱,昌豨于是随臧霸前往应募,成功摆脱罪犯身份而成为官军一员。然后昌豨和臧霸就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崛起,成为有一定军事实力的军阀。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群雄与权臣董卓爆发大战,天下由此大乱。昌豨身为臧霸集团的一员,名义上隶属徐州牧陶谦,但有一定的独立性。后来陶谦与兖州牧曹操交恶,双方互相攻杀。而臧霸集团屯驻在与兖州接壤的徐州琅琊郡,应当参与过对抗曹操的战斗。
初平中,天下大乱,和为贼昌务所攻,避奔东阿,后得还国。(后汉书·彭城王传)
二,降曹叛曹
襄陵校尉杜松部民炅母等作乱,与昌豨通。(三国志·吕虔传)
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三国志·先主传)
(张辽)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豨乃许降。(三国志·张辽传)
三,投降被杀
昌豨复叛,遣禁征之。禁急进攻豨;豨与禁有旧,诣禁降。(三国志·于禁传)
建安十一年(206年),昌豨可能是不愿把家属迁往邺城受曹操控制,于是再次起兵叛曹。曹操于是派于禁和臧霸前往征讨。然而昌豨实力有限,再次为曹军击败。昌豨见领兵的于禁与他是故交,便向其表示投降。
诸将皆以为豨已降,当送诣太祖,禁曰:“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自临与豨决,陨涕而斩之。(三国志·于禁传)
于禁虽然接受了昌豨的投降,但并不准备徇私情放过他,反而为了表示自己公正无私,就没有按照惯例把他交给曹操处置,而以军法“围而后降者不赦”为由含泪处死了他。曹操得知此事后叹息说:“昌豨不找我而去向于禁投降,这是他的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