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说的是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只能让廖化这样的二流将领担任先锋。那历史上的廖化军事才能到底怎样,真如谚语所说的那么平庸吗,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大破魏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廖化首次见于历史记载,担任前将军关羽的主簿。随后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就爆发了樊城之战,虽然廖化就在荆州,然而史书并未有他参加战斗的任何记载,可见他当是应随南郡太守糜芳留在江陵,并未前往前线。最后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糜芳献城投降,廖化被迫降吴。
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彤等各为别督(三国志·陆逊传)

章武元年(221年),吴蜀爆发夷陵之战,廖化在逃归蜀汉途中遇到皇帝刘备,所以留在军中参与伐吴。最后刘备惨败而逃,廖化也随他逃回益州。然而与廖化一起督军的冯习、张南、傅肜(rong)等蜀汉将领大都战死,仅有少数得以逃回。可见廖化当是留在后方而未直接参战,这才得以逃过一劫。
九月,蜀阴平太守廖惇反,攻守善羌侯宕蕈营。雍州刺史郭淮遣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弈将兵讨惇。(魏书)

延熙元年(238年),阴平太守廖化攻打羌人首领宕蕈(xun)。虽然史书并未记载廖化此次出兵的原因,但船长推测宕蕈当是阴平郡内归附蜀汉的羌人,后来叛蜀投魏,获封守善羌侯,所以廖化才要出兵讨伐宕蕈。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得知此事,于是派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弈前去救援。
淮上书:"赟、奕等分兵夹山东西,围落贼表,破在旦夕。"帝曰:"兵势恶离。"促诏淮敕奕诸别营非要处者,还令据便地。诏敕未到,弈军为惇所破;赟为流矢所中死。(魏书)

然后郭淮得意地向皇帝曹叡上书说:“王赟、游弈兵分两路夹击蜀军,一定会迅速击败廖化。”
曹叡得知此事后,不但没有高兴,反而忧虑地说:“打仗最忌分兵,容易被人各个击破。”接着他就给郭淮下诏,命令王赟、游弈合兵并将军队驻扎在险要之处。然而洛阳距关中前线远达千里,曹叡的诏书还未到达,廖化就攻破宕蕈大营,还击败前来救援的游弈,杀死王赟。

郭淮是曹魏名将,驻守关中近四十年,多次对抗诸葛亮与姜维北伐,屡有战功。既然廖化能破解郭淮的计谋,斩杀魏军大将,可见其有一定军事才能,并非庸才。
二,跟随姜维

延熙十一年(248年)和延熙十二年(249年),廖化两次参与姜维的北伐战事。但史书对两次战役都没有详细记载,所以无法得知廖化战绩如何。
景耀五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汉晋春秋)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再次出兵伐魏,廖化见他胜少败多,久战无功,于是出言反对说:“用兵没有节制,一定会玩火自焚,说的就是你呀!智谋不比敌人强,军力也比敌人少,如此穷兵黩武,怎么能成功?”
三,军事水平

《三国演义》中对廖化有诸多描写,说他早年参加黄巾军,后来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与其相识,在刘备入蜀前夕归附。然后廖化随关羽镇守荆州,参加樊城之战,在大军兵败后找刘封、孟达求助。但二人不肯发兵相助,于是廖化在刘备面前请求诛杀他们为关羽报仇。诸葛亮与姜维多次北伐,廖化便也随他们多次伐魏,屡建战功。然而这些描写多非历史事实,与廖化的实际情况差入很大。
炎兴元年(263年),魏灭蜀之战爆发,廖化随姜维抗击魏军。不久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廖化便跟着姜维降魏,最后忧愤而死。此段大致符合历史。
好,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扫迷帚·二十四回)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出自清代小说《扫迷帚》,可能是根据《三国演义》中对廖化的描写而得出的结论。但《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家言而非历史,所以该俗语并不符合历史。
后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华阳国志)

王平是蜀汉名将,曾在兴势之战大败魏军。句扶也是名将,但史书对其没有详细记载,所以无法得知他的突出战绩。张翼也是名将,曾多次随姜维北伐。既然廖化能与王平、句扶、张翼并称名将,更可证明他军事能力不差。
蜀中无大将,廖华做先锋这不是说蜀国无将,而是廖化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经验丰富,武艺也拿的出手
主要是说廖化的寿命从黄巾起义贯穿整个三国,如果好好培养的话,50年间是能够培养成为90+90+的顶级武将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前表布后表超江东猛虎所向披靡狮儿难与争锋生子当如孙仲谋周郎妙计安天下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哭出来的江山扶不起的阿斗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