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损失

吕公评历史 2023-02-22 18:20:12

夷陵之战不是一场孤立的战争,他是一系列的连锁战役,所谓损失,也不是指吴军杀伤的人数,而是指刘备从战争开始动员的人数,以及败退到永安双方休兵,刘备方面保留了多少有生力量,俩者差值,这才是刘备方面的损失。

损失很大,几乎打光了蜀汉集团的中生代将领,像冯习、张南、傅肜这些名声不显但带兵多年的人,应该是日后北伐的中坚力量,但最后都葬送在了夷陵大火中。此外还有曲长、屯将、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等大量优秀的基层军官和干部团,这是一支部队的种子,只要有他们在,不管军队遭到多大的损失都能快速恢复力量,但他们一死就全完了,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建制打残了”,番号都有可能取消。

而且,这些基层军官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培养出来的,那时候没有军校,只能一刀一枪从基层拼杀,用诸葛亮的话说就是“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另外还有大量军用物资的损失,如车辆、驮马、帐篷、旗鼓、甲仗、兵器、盔甲、粮草等等。历史上这样的战例很多,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只损失了一个第6集团军,攻势立马就不行了,然后就被苏军反推;日军在中途岛损失了几艘航母和几百架战机,太平洋局势就开始崩了。

诸葛亮能稳住阵脚,用五年时间就重整旗鼓,还具备了大规模出击的能力,这能力已经很逆天了。再说人数问题,说五万之下的人,先回忆回忆湘水对峙,当时南郡还在刘备手里,东吴夺三郡,刘备的反应是带兵五万下公安。面对侵吞了刘备荆州三郡,收揽了于禁降军,关羽败军,而且占尽了地利的孙吴,只带四万人去,你打算怎么把孙权的头给摁下来,让他割地。扬州一线孙吴比对抗曹操时期的兵力只多不少,曹丕用兵比曹操强?你想要博弈也是要有本钱的,拿这一点来论述刘备带兵五万以下的并不可信。

这一点,论证还是蛮多的,最初孙权上书,就表示,刘备支党四万多人,但这仅仅只是刘备前军,刘备在之后引诸将全面进军,带出中军,与陆逊开始全面对峙。兵力更盛,保守估计也在五万以上,这一点和陆逊应对的兵力以及各拒险地五十多营的数目相互印证。这一点我在随后战争过程也会分析。

然后就讲损失了,我们先分析战争经过。战争大概是这么个过程,吴军利用火攻以及水军分割绕后大破大江南蜀军,连破四十余营,张南冯习直接战死,前军近四万人直接群龙无守成了溃兵。溃兵是没有战斗力的,反而会扰乱自己后部的军心。刘备作为战场老油条做出了自己的决断,上山拒守,只要给他时间,他就能稳下军心,整合兵马,与吴军再战。我觉得这决断比较正确,前军已溃败,如果中军再撤,吴军就会放手追杀,要知道刘备率军深入吴境几百里,而且江北的部队被东吴水军所阻,也会断了联系,这场仗就彻底败了。

陆逊也清楚刘备意图,所以他选择四面蹙攻,利在急战。根本不给你机会喘气,刘备这一口血回过来,战机就错过了。难受的就是孙吴了,时间利刘备,不利东吴。曹丕那边知道陆逊和刘备战况胶灼,已经撤不下来了,就必然会动兵。抢攻,疾战,这就是陆逊脑子里唯一的想法。刘备也拼了命,中军展现了强悍的战斗力,在前部溃败,军心不稳,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战至了最后,直到再打下去皇帝都要被人活捉了,刘备才选择突围。战功赫赫精锐中军一朝全灭。

之后就是吴军尽情追杀,刘备中军打光了,已经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了。这时候不是撤退,而是溃逃。吴军一直追到了永安(鱼腹)才收手。

江北黄权因为被隔断了退路,只能被迫投魏。清算一下损失吧,刘备中军万人以上,黄权北军承担防备曹魏,对峙陆逊任务,起码在万人以上。前军溃败,被追杀数百里,十不存一,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汉军指挥系统已经崩溃了,要在这种情况下跋涉数百里,不叛逃,不投吴,不身死,安全到永安,几乎是个奇迹。

损失之大可以侧面例证,刘备到永安之后,赵云立马过来援救,刘备驻在永安,而不是回成都防止陆逊进一步动兵。说明东征兵力连防备东吴进犯都做不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再看诸葛亮平南蛮北伐时期所率领的部将,不是新提拔,就是镇守益州老将。刘备带出去的军中精锐一扫而空,不然一伐也不至于启用马谡这种跑路的玩意了,看看夷陵之战有多少将帅是战死的,断后而死,不知道里面有多少是能列传的人物。将领损失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士兵了。

南中叛乱是肘腋之患,诸葛亮整整闭国筹谋了近俩年,之后才平叛。说明蜀汉国力衰微,军力不足,夷陵败北痛病严重影响了国力军力。以至于平叛都拖后了数年。也错过了北伐最佳时机。

最后一点侧证,刘备的态度,大惭恚,随后没多久就去世了。刘备戎马一生,兵败过数次,最惨的时候老婆孩子都丢了,但都没有像这次一样惨痛。这应该是刘备眼里自己一辈子最大的黑点,也是输得最惨烈的仗了。

2 阅读: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