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
在中华大地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壤上,节日如繁星点点,各具特色,共同织就了绚烂多彩的民俗画卷。
正月二十九,对于许多人而言或许是个平凡的日子,但在福州地区,它却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拗九节”。这个节日,虽不为全国所知,却在福州人的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正月二十九:“拗九节”的由来与特色
“拗九节”,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它的名字源自福州方言中的“后九”与“拗九”谐音。这一节日,并非全国各地普遍庆祝,而是福州独有的文化瑰宝。
在福州人的口耳相传中,“拗九节”与一段动人的传说紧密相连——“目连救母”。相传,目连为救母亲出地狱,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得以成功。而福州人为了纪念这份孝心,便选定了正月二十九这一天,举行各种仪式,表达对孝道的尊崇与传承,故而又称之为“后九节”。
“拗九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一个融合了孝道、祈福与辟邪多重内涵的文化符号。
在福州,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通过各种习俗,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与爱护,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福州人遵循着一系列习俗,旨在祈求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生活美满。

习俗详解:1要送,2不留,吃3样,忌1事
1要送:送破旧,送穷气
在“拗九节”这一天,福州人有一个特别的习俗——送破旧。家家户户会将家中的破旧衣物、无用之物整理出来,或焚烧或丢弃,以此来象征送走了穷气和霉运。这一习俗背后,蕴含的是人们对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希望通过这样的仪式,能够迎来更加富裕和顺遂的日子。
2不留:不留矛盾,家庭之间要和睦
“拗九节”强调家庭和睦,认为在这一天,任何矛盾与不和都应该得到化解。家家户户会借此机会,坐在一起共进晚餐,分享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与情感。老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在这样一个充满温情的节日里,福州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因此,不留矛盾,成为了“拗九节”上不可或缺的一条准则。

吃3样:拗九粥、线面、红枣
拗九粥:作为“拗九节”的主角,拗九粥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福州人喜爱。粥中通常包含糯米、红枣、莲子、桂圆等多种食材,寓意着生活甜蜜、健康长寿。在熬制过程中,家人们围炉而坐,共享这份温馨与甜蜜,传递着对彼此的关爱与祝福。
线面:“逢九吃面,厄运不现”。在“拗九节”这一天,吃上一碗细长的线面,象征着将一年的厄运都“扯”走,迎来好运连连。线面不仅口感滑爽,更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红枣:红枣在福州人的饮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在“拗九节”这一天更是不可或缺。红枣象征着红红火火的生活,人们相信吃了红枣能够带来好运与幸福。一颗颗红润饱满的红枣,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更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忌1事:和长辈争吵
在“拗九节”这样一个强调孝道的节日里,和长辈争吵是绝对禁忌。福州人认为,这一天应该充满爱与尊重,任何与长辈之间的不愉快都应该暂时放下。通过这样的习俗,福州人不仅传承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更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让我们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每一刻时光,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孝道,让爱与温暖在家庭中流淌。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不应忘记这份来自家乡的深情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