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人称“飞毛腿”的开国上将,毛泽东亲自为其改名

党史博览 2023-11-20 15:43:05

文/吴东峰

王平与妻子范景新

王平(1907—1998),原名王惟允,曾用名王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的政治委员任职履历有:红3军团第3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6师16团政治处主任、第4师11团政治委员,陕甘支队第2纵队第11大队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4师政治部副主任,红27军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晋中军区政治委员、冀晋军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北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兼第1纵队政治委员;志愿军第20兵团政治委员,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志愿军政治委员,军事学院政治委员,炮兵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总后勤部政治委员等。

身高,腿长,嗓门大

王平将军大高个,在红3军团中以“大个子”外号闻名上下。毛泽东、彭德怀亦呼之“王大个子”。

新中国成立后,王平将军曾任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任政委,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政委,以及炮兵、武汉军区、总后勤部等五个大军区级领导,先后与之搭档者有杨勇、张达志、杨得志、张震等,是解放军中任大区级政委时间最长且跨大单位任职最多的开国上将。

原武汉军区政治部秘书长孟军回忆称,王平将军担任政治主官近20年,其权威不输军事主官。在党委会上,他常常可以不怒而威,一锤定音,有“说了算”的威仪和气魄。

笔者曾两见王平将军,其情其景,天壤之别。

1969年夏,王平将军被隔离审查于南京军区第三招待所11号楼。这里关押了江苏省被打倒的一批重要“走资派”。王平居一室,室内仅一床、一桌、一凳而已。将军衣圆领汗衫,粗布裤衩,日日写检讨不止。吃饭要排队,上厕须报告。大澡堂洗澡,由带队统一口令动作:“脱衣服”“下去”“出来”。其时,笔者刚当兵就到11号楼值班。所在部队为南京军区第60军第180师538团。该团号称许世友的“御林军”,担任警卫南京市有关重要目标任务。

印象最深的是,每至星期日,王平的囚室就会热闹起来,因为他家子女多,子女都会来看他。笔者看到,也就是此时,“走资派”王平才露出难得的笑意。

1986年初春,笔者再访王平将军于北京东钓鱼台。将军住宅为一栋青楼,富丽堂皇,花木掩映,真今非昔比。将军银发后掠,红光满面,为笔者端茶倒水,热情和蔼。谈及往事,感慨万端,兴之所至,濡墨挥毫惠赠“天翻地覆慨而慷”条幅立就。

王平将军腿长,年轻时伶仃细瘦。见之者称其有“奇异之形”,人称“飞毛腿”。将军行走如飞,迅如疾风,一般人皆追之不及。黄克诚曾赞之,王平走路快,行动快,反应也快。

1933年11月,时任红3军团第6师16团政治处主任的王平率部随师主力,在浒湾八角亭地区阻击国民党“进剿”军主力第4师。激战两天,因伤亡过大而撤出战斗。王平回忆,在这次战斗中,16团伤亡大,第11团伤亡更大,政委吴宗太牺牲,政治处主任甘渭汉负伤。战后,王平调任第11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团长邓国清。

王平回忆,红11团为红3军团的机动部队、拳头部队。在长征中,忽而前锋,忽而后卫,忽而佯攻,忽而迂回,以其机动应变的快速反应能力,参加了攻打宜章、强渡湘江、智取遵义、三渡赤水、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强占北盘江、围攻会理等重要战役、战斗。将军之红11团曾多次由前锋变后卫,或掉队,或失联,而后又奇迹般赶上来。红11团被誉为长征路上的“飞毛腿”。

1935年4月14日清晨,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命令,红11团为先遣团,立即占领北盘江的白层渡口,掩护主力红军渡江。为此,王平急率第2营(欠一个连)和团侦察排赶到15公里外的铁索桥,乘夜攻占国民党守军两个阵地,与对岸关岭一个师对峙了一天两夜。

王平晚年依然记得抢夺北盘江渡口的细节:江水不深可徒涉,侦察排和第2营勇士们脱得光光的,头顶衣物,手举着枪,向对岸徒涉过去。刚登上岸,就遭遇敌人进攻。他们未及穿衣,便投入战斗,打退敌人后,有的战士还赤膊追出了10多公里地。王平说:“老百姓看到这种情景都很惊奇。”

4月19日晨,在完成掩护主力红军渡江任务后,红11团由先遣团变成了后卫团。当时,彭德怀要求他们必须在中午12点前赶到兴仁镇,否则有被先到的国民党军拦截住的危险。王平回忆:“那时我们立即紧急集合,我和张爱萍跑在最前面,率领前卫营,就像赛跑一样……”是时,红11团6个小时跑了60公里,绕过了先于他们到达兴仁城外的国民党军,终于追上了红3军团大部队。彭德怀特别高兴,指着领头的“王大个子”说:“看啊,我们的‘飞毛腿’赶上来了!”

1947年秋,晋察冀野战军发起强大秋季攻势,务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9月,国民党军罗历戎部出石家庄,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决定围歼孤军深入清风店的罗历戎部。战斗打响前,聂荣臻命令冀晋区党委书记兼冀晋军区政委王平赶往前线统一指挥地方武装,迟滞罗历戎部北上,为杨得志主力部队南下争取时间。

杨得志回忆,王平接到任务后,挥鞭跃马,急速飞驰,竟把一匹膘肥体壮的高头大马活活累死在半路上。接着又换了一匹马,继续飞奔而来。王平赶到前线后,亲率一个团和上千民兵上阵阻敌。杨得志说:“我们是清风店战役的主力,主力还没投入战斗前,王平指挥的地方武装已经开始战斗了。‘飞毛腿’名不虚传呀!”

王平将军嗓门大,政治工作能说理,会动员,极具感染力。每战至关键时刻,王平必挥拳呼口号,既鼓舞了士气,又震撼了敌人。

1934年4月27日,王平率红11团参加了保卫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的激烈战斗。是役,作为预备队的红11团,隐蔽在红3军团指挥所附近,当国民党军突破前沿阵地时,王平和团长邓国清指挥两个营跃出阵地反击。

战斗中,国民党军8架飞机突然轮番俯冲扫射,一些士兵从未见过如此阵势,卧倒不前,反击受阻。此时,王平大声疾呼:“不能停,向前进,冲过去就是胜利。”见王平带头向前冲,红军士气大振,一口气冲过飞机俯冲区域,及时赶到前沿阵地,而后一个“霹雳”反击,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

1935年2月,红军发起娄山关战斗,红13团为前卫,红11团担任后卫。初始,红11团官兵有点情绪,王平则不以为然。战斗发起后,红13团一鼓作气占领了制高点点金山,迫使国民党军仓皇向遵义逃窜。

此时,原为后卫的红11团变成了前卫。王平率部沿着泥泞的公路由板桥到遵义,穷追猛打40公里。一路跑还一路喊出口号:“坚决消灭敌人,再占遵义城!”“不怕跑,不怕累,坚决兜住敌人!”行军路上口号声此起彼伏,士气高昂。

2月28日晨,红军再占遵义。

王平将军晚年认为,在当年战斗中,高呼口号,一可壮己胆,二可鼓士气,三可撼敌人。但在当前现代化战斗中,还用呼口号的做法,就是空话大话的形式主义了。

勇敢、机智,与毛泽东“讨价还价”

王平将军于战争年代作战勇敢,曾两次负伤,遇险不计其数。

某次战斗,王平将军随部队进攻,忽觉腰部如遭重锤猛击,心想中弹无疑,战后竟无恙。细检之,为一皮文件包所阻,弹头穿入包内。

又一次战斗,王平将军蹲工事用电话指挥打反击,忽觉有人推己身,力甚大,不可阻,头脑亦嗡嗡响。盖一发迫击弹落近前,耳震聋。

又某一次战斗,王平与邓国清团长立坑道观察敌情。突然一发子弹击中邓团长手,王平急回首,又一弹飞至,由其后脑勺擦过,幸仅皮破血流。若不回首,子弹正中前额。

王平将军不但作战勇敢,而且机智过人。

1927年4月,蒋介石于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移驻湖北宜昌的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4师师长夏斗寅通电联蒋反共,帮助土豪劣绅反攻倒算,到处追捕农会领导人。一日,夏斗寅部一个连突然包围王平家乡大湖地区,一个班的士兵奉命捉拿王平。其时,王平正好在村口,灵机一动,主动迎上前招呼。有士兵问:“王惟允住哪儿?”王平答:“就在哪儿,我带你们去。”于是,王平带着他们绕到村后,指着山坡前一处空院子说:“那就是王惟允的家,你们去吧!”当国民党军散开包围空院子时,王平趁机溜之大吉。

1934年11月,长征途中,红11团奉命往宁远方向前进,以牵制国民党军。由于与红3军团联络出了问题,完成任务返回途中,误入一条山谷,两面山头均有国民党军活动,红11团正处于两山国民党军夹击地带,情形万分危险。其时正值清晨,白雾茫茫,不辨人形。山上国民党军打了两枪试探,王平急中生智,大声呵斥:“你们都瞎了眼了,连自己的人都不认识了!”王平个高声大,山上国民党军闻之立即停止射击。乘此机会,王平命令部队火速撤离了险境。

王平将军与笔者言:长征过草地,途经班佑河。过河后彭德怀命其回返,收容掉队的红军。将军领兵一营,急行军35公里,始至河畔,举目远眺,果然人影憧憧。近视之,或坐,或躺,或卧,或跪,或抱,或背靠背,或肩挨肩,皆呼之不应,摇之不动;唯有一小红军尚有气息,王平抱小红军回,中途他也断气了。“漆黑黑的一大片,都是死的,没有一个活人,八百多人哪!这事现在只有我知道。”

王平将军与笔者言此,老泪纵横,哽咽不已,闻者也无不长叹。

据美国作家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记载:1935年8月27日红1军团到达巴西。1军团政委聂荣臻、军团长林彪到达班佑前一日,向后续部队3军团彭德怀拍发一份电报。请3军团帮忙统计1军团在途中的伤亡人数。他们知道自己的部队损失了100多人,并且已经埋了一些人,但还有一些人的尸体没有找到,亦未埋葬。故电报写道:“请携带一些工具,沿路负责掩埋。”10天以后,聂、林收到周恩来签署的一份报告:3军团找到并埋葬了400具尸体。

多年前,王平在北京住宅,向笔者谈了这段刻骨铭心的长征记忆,是否与上述事实有关联,还有待考证。

王平将军与毛泽东相识于长征途中。长征三渡赤水后某日,王平率红11团翻越一座大山,突然与军委中央纵队直属队的队伍相遇。红11团由山顶下山,直属队由山底上山,相遇于半山腰。这时,王平见到一位高个子从队伍里走出,手里拄一根棍子,边走边喊:“大个子,先停住,不要走。”

王平急忙走到近前,见是毛泽东,不敢怠慢,一边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一边赶上前向毛泽东报告。毛泽东说:“你们来得正好,我给你一个任务。”

原来据侦察员报告,敌军一个师正赶来袭击中央纵队。过去中央纵队都与红1军团一起行动,而此时红1军团主力已先行往四川的古蔺、叙永方向,一时无兵可用。毛泽东命令王平:“你们立即过去堵截,掩护中央和军委机关通过,红5军团上来以后接替你们。”

王平得令,立即率红11团赶到指定地点。将军晚年回忆说:“那一次,好险啊!爬上山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敌人就上来了。事关党中央安全的天大责任,我们全团指战员拼命抗击,一直打到红5军团上来。移交阵地后,才去追赶红3军团大部队。”由于这一仗打得好,“王大个子”的名声也由此叫开了。

1935年12月,王平将军于红军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陕北红27军任政委。某日,毛泽东召红27军新任领导谈话,军长贺晋年和王平一同前往受领任务。

交代完任务后,毛泽东问:“有什么困难吗?”

此时,王平起立说:“报告主席,我想改名字。”

毛泽东似不解,问:“王明,这个名字很好嘛,国际代表啊!”

“国际代表”者,即指由苏联归国之王明也。当时王明正当红。

王平回答:“正因此,别人老叫我国际代表,所以我要改名。”

“那好吧!”毛泽东顺手取毛笔,龙飞凤舞而书:“命令,贺晋年任27军军长,王平任27军政委。”落款“毛泽东”。从此,王明正式改名为王平。

王平将军逝世后,贺晋年曾著悼文《宽厚兄长良师挚友》亦提到此事。王平告笔者:“毛主席的亲笔命令,我一直保存着,后来在冀东过唐河时,突然遇河水陡涨,连同皮包被水泡坏了。”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之际,王平、贺晋年率红27军开往正宁,担负从陕西富县到甘肃正宁的警戒任务。当时,红27军全军仅有100多块钱,困难之极。王平硬着头皮,给毛泽东打电话,要求支持1000元钱。毛泽东说:“没有,我一块钱也没有。”王平问:“没有怎么办呀?”毛泽东幽默地说:“那就想办法嘛,一个人想不到就两个人想,两个人还想不到就三个人想,还是想不到就睡觉,睡起来再想。”

毛泽东这么一说,王平也不能再多说什么了,只得想办法就地筹款,很快就找到了筹集粮饷的突破口。

王平盯住的是驻地利用土围子囤积粮食的联保主任。经过交涉,由国民党县长担保,该联保主任交出5000块大洋和500石粮食。

王平打电话向毛泽东报告这一喜讯,没想到毛泽东说:“钱你们不能全部拿走,按照你原来的要求留1000元,剩下4000元送来延安。粮食你们能带多少就带多少,好不好?”

王平闻言急甚,竟与毛泽东“讨价还价”:“那可不行,我们只留1000元,解决不了当前的困难呀!”

最后,经王平反复说明困难,毛泽东才勉强同意王平留2000元。

王平回忆,那时,中共中央还在和国民党政府谈判拨款问题,他送去的3000元解了中央机关的燃眉之急。

1962年,毛泽东到南京视察,于江苏人大会堂接见部队师以上干部和地方负责同志。毛泽东一手拉着许世友的手,一手拉着王平的手走上主席台。同上主席台的有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省长惠浴宇等。

上台后,毛泽东双手叉腰,立中央,用湖南腔说了四句话:“团结起来,努力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言毕,转身下。

出礼堂,毛泽东指王平、许世友言:“不要送,各奔前程。”旋即上车奔上海。其时,许世友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王平任南京军事学院政委。

与黄永胜、江青等人打交道

王平将军喜欢打篮球。

1964年1月13日晚,南京军区军人俱乐部举行将军与农民对阵篮球赛。王平将军任将军队场外指导。将军队成员有许世友上将、聂凤智中将、张藩中将、王晓少将、吴华夺少将、高厚良少将、蔡永少将等,对阵农民队(由江苏省丹阳县11个生产队的农民业余篮球队队员组成)。王平将军忆及此兴奋不已。他回忆,将军队取名为“老战士队”,农民队取名为“新农民队”,比赛中高潮迭起,掌声不绝,“老战士队”以64∶54获胜。

“文革”中,南京军事学院分成两派,一派为“红司”,一派为“革联”,两派争斗甚烈。1967年7月,王平将军于南京总医院做手术。手术尚未拆线,即被造反派强行抬走,抢出批斗。今日“红司”,明日“革联”,轮番批斗,直至9月下旬。笔者记得,其时造反派勒令王平到会,将军躺行军床、戴氧气罩,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接受批斗达4小时之久。

抗日战争时期,王平将军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黄永胜任司令员。某日,上级命令第三军分区派人至敌占区运粮。黄永胜推托有病,王平欣然代之前往,大捷而归。黄永胜忌之,状告王平包办一切,欲取司令员而代之。王平哭笑不得。

“文革”之初,王平将军被隔离审查,专案人员询之黄永胜,黄永胜说:“此人早该打倒。”将军故此身陷囹圄5年。王平将军出狱之际,恰逢黄永胜锒铛入狱之时。专案人员询之,王平将军不发一言。单独审讯黄永胜,有关部门特邀王平将军参加,拒之。公安部集体审讯黄永胜,王平将军应邀而至,于走廊处循窗口一瞥,旋还。

王平将军办事极有主见,从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

武汉军区第20军防化连,乃江青批林批孔之试点单位。“文革”中,江青红极一时,人人趋之若鹜。

某日,时任武汉军区第一政委的王平将军驱车至第20军视察,经防化连。军领导特别提醒将军,此乃防化连。将军闭目佯装未闻,车过之。

次日出车,又经防化连,陪同者又提醒,是否到防化连看看?将军淡淡一笑,无动于衷。

又一日,将军车三过防化连,秘书小声附将军耳言,这是江青抓的点,不下车看看恐怕不妥。将军依然不发一言,车又过之。

事后,有人状告王平,三过防化连而不入,与江青唱对台戏。王平将军耸耸肩回答:“小题大做,不予理睬。”

不久,江青一封亲笔信送防化连,官兵敲锣打鼓,学习讨论,并将信连夜送武汉军区。王平将军接信后,沉默无语,搁置数日。有常委建议:“政委,我们是否给江青同志回个信?”

将军问:“回信说什么?”

答:“以军区党委名义,感谢江青同志对部队的亲切关怀。”

将军不悦,说:“江青同志并未在军队担任职务,她给一个连队写信,也值得军区党委兴师动众?”该常委无言以对。

1976年2月下旬,党中央召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大军区负责人会议,要求“转弯子”,积极支持并参加批邓。江青出席大会,作即席发言,主旨批邓。会后,王平与杨得志、赵辛初等议论如何传达会议精神问题:传达,怕引起不良反应;不传达,怕江青不高兴。不知如何是好。

杨得志回忆,还是王平鬼点子多。他提议,我们三人联合给江青写一封信,大致意思是:江青同志讲话很重要,但我们没有记全,怕回去传达不准确,能否发一个记录稿给我们,好回去传达贯彻。此信王平起草,杨得志、赵辛初共同签名上送。

江青阅信,心中虽不悦,也只得于信上批曰:“概不传达”。会后,杨得志伸拇指赞王平:“还是你的鬼点子多。”王平淡淡一笑,说:“这叫以守为攻,引君入瓮。”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全国各省、各军区都发唁电,按习惯应对江青表示慰问。武汉军区发的唁电却只字未提江青。报纸发表后,各大军区唯有武汉军区未提江青名。

其时,军区领导层议论纷纭,有人建议再给江青补发一电报,王平将军则耸耸肩,说:“不提江青好。不提,江青还高兴呢。说明她是党中央领导人,把她放在家属位置或者还不高兴呢。”原武汉军区政治部秘书长孟军回忆,王平将军四两拨千斤,此事竟被轻轻地放下了。

在王平的军旅生涯中,也有几段地方工作的经历。曾任晋察冀临时省委军事部部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特派员、阜平县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及北岳军区等地方军区主官。

1938年8月,王平将军至任丘县青塔镇赴任冀中军区政委。当日黄昏,军区政治部某领导呈送一处决罪犯之名单,请王平将军签名批复。名单共28人,罪名为“托派”“汉奸”等。

将军意难决。先提审一“汉奸”,黑土布衣、敞胸露怀,蓬头秽脸,13岁童也。

将军疑其罪,细审。问:“你当过汉奸吗?”

童答:“没有。”

问:“那你为什么被抓呢?”

答:“偷东西。”

又问:“既然你是小偷,能当着我面,偷偷看行吗?”

童答:“不敢。”

将军以命令口吻说:“叫你偷就偷,有什么敢不敢?”

童答:“已偷过。”将军不信,童遂从怀中取牙膏还之。

王平将军大惊,心想:此小偷无疑矣。是夜,遂将28名死刑犯一一复审,果多为冤案,将军挥笔疾书,均免死罪。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

3 阅读:584

党史博览

简介:高层次,大题材,深揭秘,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