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主”地位动摇?全球“去美元化”迹象增加

千兰聊商业 2024-07-07 07:09:04

近来,全球范围去美元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一些国家之间宣布采用非美元货币开展贸易结算,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例如,印度于4月1日宣布与马来西亚之间的贸易可以采用印度卢比进行结算。同时,孟加拉国和俄罗斯也于4月17日达成一致,同意使用人民币来支付俄罗斯在该国建设的核电站项目款项。为何各国纷纷开始考虑和实施“去美元化”呢?

激进的加息进程频繁影响各国汇率

受新冠疫情以及超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美元指数在2021年一直持续在90点附近。而随着美联储的大幅加息,美元指数一路上涨至114点的高位水平,这使得美元对其他国家货币汇率大幅提升。美国货币政策的剧烈转变,造成各国兑美元汇率频繁大幅波动,显著影响各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不利于各国的对外贸易的开展,使得各国纷纷寻求其他结算货币,加速去美元化进程。

俄乌战争期间美国利用美元资产

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俄乌冲突期间,美国联合欧盟、英国及加拿大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禁止俄罗斯部分银行使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国际结算系统。切断了俄罗斯部分银行与SWIFT系统之间的联系,实际上也就是就切断了其与全球银行系统间的联系。如一家银行无法使用SWIFT系统,则其基本上无法进行跨境收付款,进而影响到本国国际贸易等活动。

并且美国利用美元资产打压俄罗斯,冻结和扣押了上千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包括俄方购买的西方国家债券、俄外汇储备以及个人海外资产等。虽在所谓“金融核弹”的打击下,早已布局“去美元”的俄罗斯并未受到严重冲击,但其他国家对此产生极大危机感,迫使其加速去美元化进程。而本周25日埃隆·马斯克也在推特上对“去美元化”现象发表看法。他称美元被过度“武器化”,并表示如果将一种货币 “武器化”的次数足够多,其他国家就会停止使用它。

BTFP的推出导致各国对美信心不足

在今年硅谷银行等一些列美国商业银行破产后,美联储推出了一种全新的“兜底”工具—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BTFP允许银行以美国国债、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及其他债务为抵押,从美联储获得最长一年的借款。根据市场估算,美国银行业可以通过BTFP进行融资的总规模约为 4.4万亿美元。美国商业银行系统发生危机后美联储推出的BTFP只是以另一种方式进行了 4.4万亿美元的量化宽松,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无异于一边加息一边“印钞”。这严重干扰了债券的市场定价机制。尽管表面上平息了此次风险,却留下了“政策套利”的空间。无疑使世界各国对美联储的决策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对美国金融行业信心不足。

另外美国经济数据疲软,美国将再次陷入经济危机的流言在市场中愈演愈烈,这些因素都加速了各国去美元化的进程。尽管过去几十年中,美元一直是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大量国际贸易以及国际金融交易都使用美元结算。然而,随着全球货币多元化趋势的加速,美元的“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0 阅读:0

千兰聊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