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的台风破坏力之大,明清时期一场台风死伤数千人

人文雷州娱乐 2024-09-05 13:36:49

雷州半岛是我国大陆南端向南伸出的最大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地处热带,三面环海,是我国三大半岛之一。

特殊的地形和地质构造使之遭受多种灾害的影响。夏秋季节台风活动频繁,常受其带来的大风、暴雨和暴潮之害。

在以前,雷州人称台风为飓风,俗称“风颱”,地方志对台风都有详细描述。

比如《雷州府志》和《海康县志》记载,雷郡滨海,近郭东南平畴数万顷,居民数千户,飓风时作咸潮涨溢,田禾卢舍屡被浸没。

明清时期,雷州府的地方志对飓风的记录比较多。

永乐七年(1409),雷州遭飓风袭击,“飓夹咸潮,汛滥府城,海堤崩缺, 民溺死者甚众”。

永乐九年(1411)九月,飓风暴雨袭击雷州,遂溪、海康两县被淹,“坏田禾八百余顷,死一千六百余人”。

成化八年(1472),飓风坏堤。

嘉靖二十一年(1542)九月,飓风袭击雷州,庐舍禾苗多被摧毁,次年,“民大饥, 多流亡”。

嘉靖二十七年(1548),高、雷二府连续发生严重的风灾、水灾、旱灾。三、四月没下雨,农田受旱;六、七月飓风、暴雨袭击,淹死人畜,浸死农作物;九月降霜,晚稻失收。

嘉靖三十一年(1552)六月,雷州飓风大作,咸潮泛涨,南北二洋居民漂地没千余家,淹死数千人。

隆庆四年(1570),风潮崩堤数处几数千丈。

万历十六年(1588)十八年(1590),飓风连作,防潮海堤多陷至甚,两洋居民荡折殆尽,田数万顷悉数荒芜。

康熙二十七年(1688)五月初三,徐闻县飓风。官衙、庙宇、民房损坏无数,城墙崩毁。

同治二年(1863)八月,雷州半岛飓风大作,海堤崩溃,平地水高两丈,东西两洋田舍全部淹没,居民死伤数千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八月,雷州飓风猛烈,死人数千,沉舟千余,灾民遍地,为数十年所未见。

建国后,雷州半岛也遭受过多次台风袭击,以1954年那场为最大,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家至今还有印象。

改革开放后,1996年的“莎莉”台风给雷州半岛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最近十来年,雷州半岛几乎每年都有台风登陆。以2014年的台风“威马逊”危害范围最大,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7级,是个破坏力极强的台风。2015年的台风“彩虹”对湛江市区的破坏力最为巨大,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5级,阵风最高18级,是自1949年以来10月份登陆我国陆地的最强台风。

如今,面对超强台风“摩羯”(17级),我们务必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做好充足的准备,不可掉以轻心。

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雷州人在与台风不断地搏斗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台风的部分活动规律。凭借这些规律,他们极大地提高了自身对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以及防御能力。

嘉庆《海康县志》记载,飓风自芒种以后至立冬以前数月,皆有谓之飓者。芒种通常是在公历6月6日前后,立冬一般是11月7日或8日,标志着冬季的开始。雷州人知道在这个时间段是台风的多发季节。所以说,台风并非只是在夏季,初冬也有可能。

又载,起于东北必自北而西,起于西北必自北而东,俱至南方止,谓之回南,回南不正,必再飓。一岁之中,有再三作者。

这是古人总结的一个规律,说风起于东北或是起于西北,最后都要到南方停止,叫做回南,要是这个回南的方向不正,必定还有台风。一年当中,连发三次台风也是有可能。

这仅仅是一个纯朴的经验总结,并不一定完全准确。因为现代科学已经明确,台风是热带海洋风暴,通常在广阔的海洋上形成。

现代气象学通过对大气环流、海洋水温、气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研究,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台风的生成、发展路径和强度变化,这与古人基于观察和经验得出的认知有着很大的不同。

嘉庆《雷州府志》记载有一种“知风草”,“根白似芹,深一二尺,叶似兰而小薄,土人视其节以占飓风。”人们可以通过数出草茎上的节,来预测当年台风的频次与强度。

这些看似蒙昧的台风经验与崇拜,在现代人眼中或许难以理解,然而对于古人而言,却有着极大的实用性。在其背后,深深蕴藏着生活的智慧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生而具有局限性的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漫长进程中,那些朴素的经验、朴实的敬畏,与纯粹的理性以及系统的知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共同支撑着人类在面对未知与挑战时不断前行,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找到平衡与和谐。

3 阅读:1195
评论列表
  • 2024-09-06 01:00

    台风损失最大的还是海边的基础设施,几千万几个亿修的海堤,一场台风过后,冲的千疮百孔,有的完全垮塌

  • 2024-09-05 18:23

    吹死我吧

人文雷州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