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往事:超强台风“摩羯”来袭!在古代,湛江人如何应对台风?

人文雷州娱乐 2024-09-07 18:16:55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

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们的观察能力。当他们在观察自然、同大自然作斗争时,不可能真正全面了解并掌握自然的规律。

在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就把自然界造成自然灾害及各种变化的原动力都归功于神的意志和权力。

自然灾害就是上天给予人类的严厉惩处,人们若要免除灾难,让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向上苍禳弭,请求伸仙拯救。

比如,在雷州人的心目中“天妃于海神最灵,诸渡者必走谒祠,问吉凶,或中流难起, 则舟人匍匐叩神,望赤光荧薄樯则神 来也, 舟人无恐矣!”“以故濒海在置祠建庙”。

对妈祖的崇祀,雷州“郡人敬之独深,事之维谨,而荐以馨香犹必崇以庙面貌也。”

雷州人除对妈祖“敬之独深, 事之维谨”外,还有与台风更直接的崇祀,据明清《雷州府志》所载,主要有:

风云雷雨山川坛。嘉庆《雷州府志》记载,旧在郡西南坡,距城二里。嘉靖七年(1528)知府杨表建于城外西隅。十六年知府林恕改建于新城文富坊东城书楼旧址内,建神台外屋三间,拱门匾曰:“南坛”。至国(清)朝乾隆间又移于新城东迎洋门内昌明塔左。其制如社稷同。嘉庆年(1797)知府陆维垣重修。

飓风坛。嘉庆《雷州府志》记载,旧在府东十里。明嘉靖十七年(1538)知府洪富因飓风频害乃即海岸为坛祭之。东西十二丈,南北十丈,旁设厨库宰房。每年夏秋冬孟月朔日行祈报礼。二十五(1546)年知府林恕迁于南渡渡头。后知府罗一鸑又迁于城北郊五里设坛望祭。今坛基仅存而厨库俱圮, 岁时之祭犹不废。

风神庙

风神庙。嘉庆《雷州府志》记载,在城北关外。嘉庆十四年(1809)署府怀沅重修。

龙王庙。嘉庆《雷州府志》记载,在西湖旧旌忠祠左。在郡东二十里大浦村。

风师坛。嘉庆《雷州府志》记载,址在城西门外。明历历三年(1575)迁城北英灵岗。

在科学与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人们抵御、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但是,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并非一概毫无作用。“苛可以用力者,岂得坐视而不救哉”。雷州官民也然。

为了抵御台风的侵袭,雷州郡人在沿海及沿河筑起堤坝。嘉庆《雷州府志》记载,宋绍兴间经界司始委胡簿沿海筑堤以禁之。乾道五年,知军事戴之邵以前堤尚隘,复于胡薄堤外增筑。

这说明海康、遂溪交界的东南海岸线的滨海及南渡河的沿河,宋代时已修筑有胡堤、戴堤。之后,元明清以及民国各时期,雷州府及海康、遂溪、徐闻各县官府都对海堤河堤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缮加固。

西湖龙王庙

封建官僚之中的确不乏真心实意拯救灾民于死亡线之上,因而得到人们的崇敬。在雷州就有因“多善政”、“有惠政”等而建立的秦公祠、薜公祠、叶公祠,以及现在雷州医灵堂内还祭祀有戴公、何公的扬功阁。

还有郡人陈瑸曾以雷州堤岸岁久崩陷,奏请皇帝修筑,并捐出自己的积蓄修堤。

医灵堂内的扬功阁

然而也有一些贪官污吏,千方百计从中克扣钱粮,中饱私囊,演出了一幕幕丑剧。

嘉庆《雷州府志》记载,冯彬论曰,海岸有关于郡政者大矣!……但自有此岸以来,旋坏旋修,竟不见屹如山阜、卫护洋田、俾民永享其利者何哉?无亦用之不得其人,修之不得其法耳!盖余自髫时,每见修筑者,官即冗员卑职,民即耆老总甲,咸以修岸可谋利,寅缘委用放晚大役,朘削岸长以求资益,惟补筑坏处以应故事。风潮时作则岸圮水泛而害不可支矣!”。

又记载,监生黄元佐呈准给官于要害水闸易石砌之,以求永久。通判戴惟端徒费无成。

救灾救荒,古称“荒政”,也是“仁政”,而廉政就是“仁政”的保证。

反思历史汲取教训,防灾抗灾,防止天灾人祸,务必治官、治民、治地三管齐下。

治官,反腐败、兴廉政;治民,反迷信、兴科学;治地,反破坏,兴平衡。

俾使政通人和,天人合一,生态平衡。雷州半岛必将和祖国大地一道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0 阅读:73

人文雷州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