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商一纸遗嘱,80%的遗产分给第三者的女儿,仅留20%给婚生女。如此分配,虽合法,却激起千层浪。婚生女因母亲精神崩溃而独自支撑,如今却面对父亲遗产的“逆向分配”,法律之外的情感与道德,是不是也该有个说法?
从材料来看,婚生女的成长路可谓坎坷。母亲因父亲出轨精神失常,她独自担起照顾责任。后来母亲去世,父亲却选择与第三者及私生女过起舒适生活。而当父亲去世时,遗产分配对婚生女来说无异于“伤口撒盐”。
根据民法典,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这一点无可争议。但法律背后的道德隐忧却让人深思:遗产的大比例流向破坏家庭的第三者及其子女,是否间接“奖励”了不道德行为?
当破坏婚姻的行为可以通过遗产分配合法化时,家庭伦理的底线又在哪里?
不少网友一针见血指出,这种分配模式破坏了婚姻制度的核心价值。传统观念中,原配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若第三者及其子女能轻松获益,势必削弱婚姻制度的约束力,助长不道德行为。
“第三者不用照顾老人,还能靠遗产潇洒过日子”,这样的价值导向是否在撼动家庭的根基?
婚生女不仅承受了母亲的精神崩溃和家庭破裂,还被迫接受不公平的遗产分配。父亲在世时对原配的忽视与对第三者的偏袒,最终被遗嘱赤裸裸地写在了纸上。
或许法律层面无法改变遗产的归属,但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完善法律,增加对婚姻家庭的保护措施?
比如对破坏家庭行为的收益进行限制,保障婚生子女在遗产分配中的合理权益。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