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张百年老照片,看民国初期河南郑州的火车站、街道和文物古迹

醉薇聊历史 2023-06-11 01:13:04

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在未通火车的一百多年前,它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因此,作为今天一个大都市的郑州,所留下的百年老照片实在不多。

小编经多方搜集整理的一些民国初期的郑州老照片,有百余张之多,将分期与大家分享。

郑州火车站

北洋时期的郑州火车站,站牌上有邮政式拼音“CHENGCHOW”的站名。一名妇女抱着孩子站在站牌旁边,一个戴着棉抹额,挎着竹筐的小女孩站在她身旁,附近有一些士兵也在等车。

候车室

郑州火车站的候车室,为单层建筑,入口处挂着上写“郑州”的牌匾,但下面的拼音与站牌上的不完全一样,可见当年的拼音标注还没有统一。

行人天桥

郑州火车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位于为卢汉铁路(京汉铁路)中段。图为1911年火车站内的景象,一座高大的铁质天桥横跨于铁路之上。

几口棺木

火车站附近的空地上,摆放着几口棺木,不知是准备运走还是附近居民摆放在这里的。从前有老人的家庭几乎都会提前准备好棺材,以便死后能有一个安身之处。

铁路附近

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其前身郑县虽然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但比起周围的洛阳和开封,实在是名不见经传。卢汉铁路通车后,郑州才逐渐张开腾飞的翅膀。图为几名车夫正在郑州铁路旁边休息 。

行路人

铁路旁边两名行走的男子,一个扛着东西,一个正在弯腰准备挑起担子。路基之下可见田野和河流。当时沿着铁路行走是很多人最便捷的选择。

城外街道

郑州城外的道路,道路两边是一些低矮的瓦房和茅草屋,屋前撑着破烂的小棚子,这些是供行人临时歇脚的茶馆或饭馆。道路坑洼不平,一对洋人男女站在道路中间,远处是郑县古老的城门楼。

城内景象

清末时期城内的街市,商铺门前摆着了小摊,使原本并不宽敞的道路变得更窄。当时的街道还是土路,地上有两道很深的车辙印。一名男子拎着茶壶正向镜头方向走来。

葬礼

1919年,美国人甘博来到郑州,他用相机记录下一些当时郑州街头的百姓生活和工作的景象。图为郑州街头一支送葬的队伍,送葬者戴着很高的三角帽。

铁匠

一名戴着毡帽的流动铁匠在围墙外支起火炉,正在现场加工铁器制品。从旁边摆放的物品看,多为一些锅铲之类的日常用品。隐约可以看到铁匠还留着长辫子。

修理瓷器

热闹的郑州街头,一名修瓷匠人坐在商铺门旁埋头修理瓷器,周围人来人往。此时已经是民国八年,行人中还不乏有留着辫子的男子出现。

甘蔗

以下几张照片出自荷兰植物学家弗兰克·迈耶之手。他于1914年2月24日来到郑州,本图为他在郑州一户人家院落里拍摄的照片,主角是几根当地的甘蔗。

甜秫秸

迈耶是植物学家,自然对各地的农特产感兴趣。这是他第二天在另一户人家门前拍摄的甘蔗。这种当地甘蔗不如南方含糖量高,且结节较长,因外形颇似高粱秸秆,人们习惯称之为 “甜秫秸”。

奇怪的物品

这是迈耶在街头拍摄到的奇怪物品,按照他的介绍,这些物品之所以被紧紧包裹和捆扎起来,是为了方便随身携带。

近景

这些东西很像是用粽叶包裹的,但迈耶介绍所用的包裹材料为油纸。因为注释过于简单,实在猜不出是什么,只能请当地的朋友答疑解惑了。

穷人的家

郑州城外的贫民窟。穷人的家是一间依靠城墙而建的窝棚,屋顶由一些茅草和苇席构成,非常简陋。一个孩子和一名妇人正在门前活动。

吃饭

正在茅草屋外吃饭的两个孩子,戴着风帽,一个满身补丁,一个破衣烂衫,冻肿的小手捧着粗瓷碗,看着令人心酸。

开元寺塔

郑州开元寺塔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初建时塔高十三层,后因年久失修,塔顶损毁只剩下十一层,民间俗称无顶塔、半截塔,今已不存。

独轮车

郑州郊外,一名推着独轮车的老人。天气很冷,路很难行,但老人很乐观,面对镜头笑得非常灿烂。车子上面坐着他的三个孙子,他们就是老人的未来和希望。

点击下方的《河南郑州老照片合集》可看到更多旧时的家乡影像,敬请关注!
0 阅读:2

醉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