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以我军全胜告终,至此,国民党在东北方向的精锐基本被歼灭。
仔细盘点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可以发现,在这场大决战中,东野之所以能够取得干净利落的胜利,塔山阻击战是一场极其关键的战斗,后世不少历史学家甚至评价道:“没有塔山的伟大胜利,就没有辽沈战役的最终胜利。”
回顾塔山阻击战可以发现,塔山名为“塔山”,可实际上他不是山,而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从军事层面来说,这是一个无险可守的地方,那么,拥有海陆空绝对火力优势,拥有兵力优势的国民党军为何就打不穿塔山呢?
1948年10月,东野主力在林彪指挥下,发动了对锦州的猛烈进攻,拿下锦州,就意味着我军能够对东北境内的几十万国民党军形成“关门打狗”之战略态势。
因此,在东野疯狂进攻锦州后,蒋介石立即从南京飞往东北葫芦岛亲自坐镇指挥,调集大批援军支援锦州,而塔山正是国民党军支援锦州的必经之地。
很多人会说,国民党既然一时半会拿不下塔山,为何还要死磕塔山,不能绕过去吗?
不可否认,步兵如果轻装前进,通过一些小路,他们是可以绕过去的,可是我们必须明白,要想成功救援锦州,一两万人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足够的重火力,国民党援军过去增援也失去了意义,而走小路,国民党的榴弹炮、坦克等重装备是过不去的。
还有就是,就算国民党一部分部队绕过去,可是如果我军在塔山扎下口袋,那么在几个方向的夹击下,国民党增援锦州的部队,很有可能被全歼。
因此,从军事层面来说,只有占据塔山,国民党才能无后顾之忧向锦州增援,也能利用塔山便捷的公路和铁路交通,快速向锦州增援。
根据东野战史记载,塔山阻击战中,国民党正面进攻的部队不下十万,其中,还有号称“赵子龙师”的王牌,不仅如此,国民党进攻塔山时,还有空军和海军助阵。
让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国民党军在塔山这样一个小山村突然被阻击了整整六天。
二、程子华给三国马谡上了一课那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穿“易攻难守”的塔山呢?
首先,塔山阻击战我军两位指挥官程子华、吴克华在战术上,可谓是用的非常精妙。
塔山虽然是一个相对平坦的小山村,可是在塔山村附近,还是有一座白台山的,从军事原则来说,据高阻击无疑是上策。
可是程子华、吴克华在经过考察地形后,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塔山村内采用“平地当道扎寨”战术。
为什么这么做呢?
如果守卫塔山的四纵,将主力放在制高点白台山,那么敌人在一时半会拿不下白台山后,他们完全可以抽调一部分人,对白台山采取围而不攻战术,只要牵制住四纵主力,国民党其他大部队完全可以从容通过公路、铁路快速增援锦州。
国民党军兵力充足,他们完全可以这样做。
在塔山阻击战中,林彪建议4纵使用梯次防御战术,利用纵深防御来延缓敌人进攻。
可是塔山阻击战打了一两天后,战役总指挥程子华、4纵司令员吴克华发现,按照这种战术,4纵伤亡太大了。
经过仔细观察和思考,吴克华将原来的平均梯次防御改成了尖锥型梯次防御,第一梯度防线只摆少量兵力,在第二、第三道防线放上大量精锐,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大量伤亡,也可以在第一道防线被攻破时,迅速动用后面几道防线精锐重新夺回阵地。
事实上,在塔山阻击战中,国民党军几次凭借火力和人数优势拿下第一道防线,可是在他们还没有固守住防线时,吴克华便动用后面防线兵力重新夺回阵地。
提到4纵的“平地扎寨”战术,很多人会马上想到三国时期的街亭之战,可以说,程子华给街亭守将马谡很好得上了一课。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他让大将马谡守卫街亭,目的也是为了挡住魏国军队增援其他战线。
缺乏实战经验的马谡在部署街亭防御时,将守卫重点放在街亭所在的一座高山上。魏国大将没有盲目强攻高地,而是断了马谡部的水源,这一战术让蜀军不攻自破,马谡也落得一个兵败被杀的悲惨结局。
试想一下,如果马谡如程子华部署塔山防御一样,采取平地扎寨战术,那么魏军根本断不了他们水源,那么此战魏国会不会赢也是一个未知数了。
三、4纵与阵地共存亡回到塔山阻击战,国民党军打不穿4纵防线,除了程子华、吴克华二人战术指挥得当,还和我军战士不畏牺牲,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有着密切关系。
塔山阻击战中,国民党军几个将领,为了争夺战斗指挥权,他们暗中较劲,这导致海陆空三军,各个陆军部队之间配合出现了很大问题,譬如说海军就在攻击不久,退出了攻击。
如果海军大口径舰炮在阻击战六天内,一直配合陆军轰炸塔山阵地,战局出现变数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能够赢得塔山阻击战的胜利,最重要原因还是我军战士不怕牺牲。
战斗中,4纵战士们为了表示自己守卫塔山决心,他们特意在阵地上插了一块“与阵地共存亡”的木牌子。
4纵打得有多英勇?
防守白台山7号阵地的一个连,面对敌人一天十几次进攻,这个连始终没有后退一步,最后,这个连只剩下一个全身是血的连长活着。
战斗最惨烈的一段战场,双方战士的尸体整整铺满了三层。
根据党史记载,防守塔山正面战场的4纵34团,最后战斗结束时只有21人。35团几乎人人带伤,幸存下来的战士不足一百人,塔山阻击战,4纵总伤亡高达三千多人。
塔山阻击战的胜利在整个解放战争中,都有着非凡的战略意义,不少国民党将领坦言,从塔山之战战败那一刻起,东北全境失守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