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跑赢
明代理学大师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
知与行是一体的,是事物的两面,实则就是一回事,并非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中有行,行中也有知。
知行合一的关键,就是先干起来再说。
01
之所以要“知”,当然是为了“行”。
王阳明曾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
如果是深山修道,仅仅“知”就可以了,“知”了慢慢也就悟了。
而一个人身处尘世,就是为了“行”有所获。想要更好地“行”,就需要先“知”。
可见,知是前提,行是目的。
比如,一个人从事一项工作,首先就要知道工作的方法和要求,然后按照这些方法和要求去做,做得更漂亮一些。
如果仅仅知道了这些,而不能认真去做,那就失去了“知”的意义。
然而现实却是,很多人知道得不少,就是不想去“行”,或者不想认知扎实地去“行”,导致“知”了就结束了。
不去“行”的原因,不是慵懒散漫,畏惧“行”的艰辛,就是畏首畏尾,感觉“知”得不成熟。
等来等去,错过了最为有利的时机,成功的机会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等到时机错过了,看到他人行有所获时,自己只能后悔不迭。世上有很多人,一直在重复着这样的错误。
其实,知并非难事,难的是将知转化为行。
知行合一的关键,就是先干起来再说。
02
凡事没有百分百正确,认知决策也是一样。
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匹配的,高风险就意味着高收益。
马克思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然而,人们对于先做起来的重要性以及可能获得的收益,看得却不是那么清楚。
正所谓:夜里想了千条路,早上依然卖豆腐。
我们等不到百分百正确的决策,唯有敢想敢干,平衡好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然后老老实实准备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如果有一项业务,模式已经非常成熟,每一步该怎样做都很明确,那么这项业务也就成了红海了,收益一定高不了。
而如果一项业务属于开创性的,那么就需要冒着风险,摸着石头过河,收益自然也会非常可观。
先干起来再说,你就干掉了一半的潜在竞争者。而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只会与失败相伴而行。
一个人先干起来,就能抢占先机,领先一步,做好整体布局,有效地形成进入壁垒,加大后来者的进入成本。
03
先干起来,并不意味着一条道走到黑。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唯有先干起来,经历实践中的摸爬滚打,方可觅得一些胜机。
没有行动,再好的蓝图也是海市蜃楼。
查理·芒格说过:“先去做,做成一堆烂泥再慢慢地改,无论哪个领域,都是先开始,再改进。”
实践的过程,同样也是优化提升、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种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则方法的优化,实践能够不断优化和调整自己工作的方法。
即使是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也会越摸越准,越摸越熟。
二则认知的提升,实践能够深化和提升自己先前的认知。
实践中发现和调整认知的偏差,以便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实践。
万事开头难,一定要勇敢踏出第一步。
先干起来再说,就是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其它的不断优化和提升就是了。
如果呆在原地“望尽天涯路”,周边的风景不会有任何改观,也不会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成功境界。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点赞!《跑赢职场》,带你在职场上纵横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