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无物:摘下“有色眼镜”,再去察人观物!

如何跑赢职场 2024-11-24 06:00:36

文|跑赢

王阳明《传习录》: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提出了“心外无物”的主张。

每个人都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介入到了各种事物之中,故此“心外无物”。

一个人的心,影响到他对万千事物的评判结果。

我们要摘下有色眼镜,再去察人观物。

01

事物存在方式有两种

柏拉图: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凡事存在,皆有价值。

在王阳明看来,世间万物有着两种存在的方式。

一是“寂”。你未看此花时,此花就是一种“寂”的状态。

这是事物隐性的客观存在状态,如同太阳热寂、星球死寂。

你未去看此花时,此花依然存在,只是没有与人的内心形成交互而已。

二是“显”。你来看此花时,此花是一种“显”的状态。

这是事物显性的客观存在状态,如同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用肉眼观察星辰。

你来看此花时,此花就在那里,只不过额外掺杂了人的主观色彩。

由此,怀着一颗什么样的心来观察事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如果用无善无恶的心之本体来观察,看到的就是事物天然存在的状态。

它们没有好坏之分、善恶之别,在天道天理下存在着。

如果用有善有恶的世俗之心来观察,看到的就是事物在你心中的状态。

这就像一个人戴着“有色眼镜”观物,事物自然就有了善恶之分。

02

戴惯有色眼镜不自知

《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

人性是自私自利、羡慕嫉妒的,人们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一个人的好恶之心和人性弱点,就是这个所谓的“有色眼镜”。

比如:个人好恶、自私自利、欲求不满、爱慕虚荣等等。

人们察人观物,不可避免会受到这些“有色眼镜”影响,或轻或重,或大或小。

正所谓:爱屋及乌、恶其余胥。

很显然,这样做就会有失偏颇。偏颇的大小,受这个有色眼镜颜色的深度所决定。

一旦个人欲求过甚,人性弱点凸显,那就相当于戴上了一个颜色很深的眼镜。

这样,察人观物时就会带有偏重的主观色彩,评价缺乏客观公正性,往往与现实有着较大的差距。

再者,如果各种有色眼镜叠加,那就会加重对客观事实的扭曲度,甚至把好的看成坏的,把善的看成恶的。

03

摘下有色眼镜去体察

雨果: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一个人评价事物,要尽量客观公正,不能凭个人好恶。

既然有色眼镜有失公允,就应当果断摘下。

可问题是,我们都是平凡人,达不到圣贤的境界,无法完全消除人性的弱点。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有色眼镜的颜色,尽量更浅一些、更淡一些。

这样就能让主观因素的影响更小一些,评价判断的公正性更强一些。

一则淡化无尽的物欲。名利地位皆为身外之物,自当淡然处之,物来顺应,物去不留。

二则逆着人性做人。遏制自私自利、羡慕妒忌的人性,凡事向内求、不计较,保持心性豁达、心胸开阔。

三则修习崇高的德行。以仁德立身,以慈善为怀,修身养性,与人不争,做一名厚德高义之人。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个“疑邻盗斧”的典故: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怀疑邻居的儿子偷了,开始留心观察。

他发现邻居的儿子,走路的样子,一看就像偷斧子的人;脸色表情,一看也像偷斧子了;言谈话语,更像是偷了斧子。

他觉得,邻居儿子的言行举止,都像是偷斧子的人。

后来,他在山谷中找到了斧子。

这时候,再看邻居的儿子,他觉得怎么也不像一个偷斧子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点赞!《跑赢职场》,带你在职场上纵横驰骋!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