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张雪峰们,一个普通人高考报志愿的踩坑经历

埃德曼育儿记 2024-06-27 08:55:06

高考结束,回想起当年高考。其实考试没啥印象了,倒是填志愿记忆犹新。我们那时候估分填报,每个人发了两本书,一本专业目录,一本各学校各专业招生计划。刚考完又开始啃两本红瓦砖快厚的书,一言难尽。最后志愿交上去,事后才想起来,志愿填报卡上,我只写了名字,身份证号都没图,虽然没影响录取,但是真感觉,报志愿比考试还难。

高考志愿填报,表面看是选城市、大学和专业,其实是选工作、选未来、选人生。非常赞同张三丰说的以终为始,目的都是好的,但是有些东西,是自己或者身边人实实在在经历的,很多人因为填报了一个志愿,人生几十年都在还债。

1.冷门慎重

专业很多,但是为啥大家的不屑?拿张三丰的话说叫以终为始,说白了不好就业呗。不好就业就得转专业,转专业,那么等于大学这四年,至少在专业上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基本白搭。如果硬着头皮读研,那沉没成本可就太高了。

有人会说,那计算机这样的热门专业,啥学校都开,真有那么多岗位吗?对,可能还真有。冷门专业虽然招的人也少,但是就业吸纳池能容纳的更少啊。有的行业,你要做到行业头部10%才能过的不错,但是有的行业你只要做到前40%就能不错,更重要是,分母基数不一样。

2.理工科,选工科。

一般我们都说文科理科,但是注意,理科一般是理工科的全程,不知道现在理工科里,理科和工科的占比如何,但是我们那时候理科还是少数。

工科里有很多应用的专业,哪怕老师教的再垃圾,你有专门课程,和你自学,还是两个概念的。比如工业制图,很多理科就没有,但是极其重要。

甚至是,有些行业的招考甚至招聘,指名道姓的说要工科,这就坑人了,大家学的都差不多,甚至住一个寝室,你有报考资格,我没有,可崩溃。

如果差别不大,选工科。

3.新专业慎重

真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可能都算良心了,有的专业纯粹是为了评选等一些评级的硬要求设置,顺带解决老师就页。

设置新专业没啥问题,反正就业一般情况就看一级专业,但是问题出在执行上。很多设置的时候,学科没有规划好,比如A学科应该先学,才能学B学科,但是实际教学中,学院为了攒鸡毛凑掸子,会让A学科在B学科同学期上,甚至后面学期上,但是到了下一届,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有人会问,为啥要攒鸡毛呢?因为有的学科,本学校没有合适老师,需要从外校请,本来是给大二学生上的,但是因为你是新专业,单独外聘个老师为一个班或者一个专业开设,成本太高,但是轮到下一届,这个就能凑上了。所以你看看牺牲有多大。比如我上条说的工业制图,很多后来的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当着我们的面感慨,工业制图这么重要的课,虽然你们是新专业,虽然你们是理科,但是没有,还是很惋惜、遗憾。

以上还算是好的,我们当年专业,有门课程就是人为忘了,于是等到大四下学期上,你说蛋疼不。还有一门课,虽然在大四上学期上完了,但是老师是个BT,就是要求学生学好他的课,于是在那个大家都在考研或者铆劲写论文的寒假前,挂了我们班三分之一的人,你说气人不?还有师德不?

大学虽然可以学的不好,但是挂科不挂科,是有本质区别的。

如果非要选新专业,那也一定一定一定,不要当第一届。

4.双专业最优

实话实话,考研只是延缓就业。

但对很多人来说,考研是为了给自己在专业上的第二次选择,尤其是专硕。但是,如果能在大学搞个双学士,那是最完美的了。既给自己多个专业就业选择,万一考研的话,也多一个选择。

因为很多硕士就业的时候才发现,很多岗位要求,专业必须本硕一致。

能获得双学位,极大的降低了这样的风险。虽然上本科会比较辛苦,但是怎么上大学,比上什么大学,相对而言可是重要的多的多。

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这个政策了,双学位,比进校园重新选择专业,靠谱的多。

5.注意看下大学课程

这是6成以上,甚至8成以上的人都忽视的问题。

很多人报志愿,很大程度受是因为自己高中某门课程学的比较好的因素。比如,很多人觉得自己生物牛逼,不考虑就业、不考虑读研读博的情况下,就是想大学里好好学习生物知识,于是报考了生物专业。

生物专业的都知道,王镜岩《生物化学》,上下两册,A4纸大小,两快红瓦砖那么厚。这是所有学生物专业的人必须跨过去的坎。很多人这门课过不去,可以宣告转专业吧。学生物就是学化学,学生物制药啥的,定语是生物,核心是制药,翻翻随便一盒药物的说明书,字比蚂蚁还小的薄薄说明书上,上来就是药物的大分子式。

所以,不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进去了以后才发现报考专业的知识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就想着转专业吧。

6.转专业政策。

无论男女,都怕入错行。

我们那时候很少有转专业政策,很难,都得找关西,现在规范化很多。甚至很多大学大一结束后再给学生选择的机会,这是多少代人血泪换来的。

但是尽管这样,还是有很多限制。有的限出不限进,有的限进不限出,一校一政策,一定要问清楚,和自己的条件比对比对。不然对别人概率为80%的,对你就是0。

7.留条后路

所属一级学科目录,很重要。说白了,就是有没有考编的希望。

记不得那两个专业具体标准名称了,一个好像叫“大数据管理应用”,一个叫“大数据与应用”,乍一看都一样,但是“大数据管理应用”专业,一级学科门类属于管理学;“大数据与应用”一级学科属于“计算机”,你可得留心了。

考公、事业单位、国企,就4个专业:计算机、汉语言、法学、财会。其他专业可以说属于三不限了,难度极高,但是这4个专业,啥性质的考编都是乌央乌央的招人。

一个985的葡萄酒专业,真没一个民办财会三本的考编机会大,只能报不限专业的。

8.地域性

其实不管文科理科,这点是在工作以后才显现出来的。

比如你是荷兰人,在上海读大学,如果没有留在上海回了荷兰工作,那么你这几年读书时候的人脉,基本等于废了,啥事都得靠自己。人家当地就读的,上司、同事、小年轻可能都是一个学院甚至一个导师带出来的兄弟姐妹,都是上学时帮拿过快递、一起做过弊的。

张三丰说文科专业就是甜,所以尤其注重社会资源。这个案子能不能接,按键承办人是我师兄,但是不熟,可不可以请学姐甚至是导师问问。就算是理工科的,你不在大学所在地工作,连一桌打牌人都凑不齐,可也得懵逼。

有人说我回家乡工作,小学初中高中还是有不少同学啊,对,是有不少同学,但是如果不在一个行当,仅限于上班摸鱼吹牛逼,有业务关联度的,非常有限。

9.学校。

你大学里学啥专业的,会跟着你一辈子。大家饭后甚至聊新来的妹子熊大不大、那个小伙子有没有腹肌,可能都不会聊你哪个学校的,除非你是TOP2顶级了,或是美国麻校、藤校报考街道办这种自带网红流量的。

所以,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的话,在确保好专业的情况下,最后再考虑下院校档次。

如果是本地土著,选个历史长点的学校,“省字头”一定大于“市字头”。

我们高中时候的数学老师,五十多岁老头儿,也不知道以前的师兄师姐怎么刺激他了,口头禅就是“以后考不好,总不能报个安农大吧”?于是他带着两个班,能达线的无一人报这个学校,宁可报默克尔喝啤酒的中德学校。虽然这学校现在也不错,还升级为大学了。可人家安农二三十年前就是大学了吧。很多同学为了避安农,宁可报个其他地市的歪把子学校,因为后来还是回家就业的啊,于是上面的地域性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好在,还是省内,跨省的可懵逼吧。

前一阵子,网上有个热搜,“张雪峰一门课卖近两万元”。两万元是个什么概念,以前形式好的时候,月薪两万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一辆破二手车都多少个两万,两万相对于一个孩子至少4年的时间成本,不值一提。但现实是,报错了专业,很多人可能是用10年时光来甚至超级大的成本去为当年的高考志愿买单;幸运的是,这还是能买的了单的。

0 阅读:262
评论列表

埃德曼育儿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