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大清为何硬刚列强普鲁士,这份硬气从何而来?

探本溯源 2023-03-17 22:49:12

统一前的普鲁士形势图

大清的软弱我们有目共睹,尤其晚清就如同如今的韩国一样,将西方列强的入侵美化成解救运动,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愤慨,进而也埋葬了自己。但是大清也曾在60—80年代间实现中兴,曾以一己之力硬刚普鲁士,那么软弱的大清又有何动力作出这一决定?

中普的“被逼迫”建交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清的软弱闻名天下,西方列强皆来瓜分,大清都悉数奉上不平等条约,无条件给予列强“通商优惠”和“海关优惠”的待遇。然而德意志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因为内斗不断无法及时参与对大清的瓜分,于是1861年9月2日,普鲁士遣使逼迫清朝签署《通商条约》,大清是一如既往地软弱,还特别允许普鲁士王国全权代表德意志在北京设立驻华公使,这相当于是提前承认普鲁士的一统地位,令人骇然。

丧权辱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德丹大沽口交火

自俾斯麦之后,普鲁士采取铁血手段,强硬统一德意志,统一后的德意志亟需清除北面的丹麦王国,于是联合奥地利全面进攻丹麦。巧合的是,大清和丹麦在1863年建交,双方开始进行大量海上贸易。于是在我国的大沽口外,德意志领兵李福斯指挥军舰强行扣留了三艘丹麦商船,国际争端和中国海权问题就此爆发。

天津大沽口炮台

奕䜣智慧反击

当时的总理大臣是奕䜣,奕䜣算是晚清为数不多的能人,他认为此事是烫手山芋,若处理不好既损害国威又会遭列强入侵,那才是祸乱不断。李福斯恩威并施,提出“外国持论”, 凡系枪炮之所不及,即为公共之地,扣押船只的海域是在公共海域,中国无权干涉 “。然而巧妙地是《国际法原理》在这时被翻译出来,并受到清朝中央的支持。奕䜣据理力争,一是肯定大沽口为中国领海,“此次扣留丹国货船之处,乃系中国专辖之内洋”;二是明确中国为中立国“局外国”,而各交战国要尊重中立国地位;三是德意志在第三国领海战斗,违背了交战法。

外交能臣奕䜣

反击动力为脸面

清廷之所以推动此事解决一是为了国家面子,好歹彼时的大清体量巨大,如果不妥善解决此事,恐怕此后各国就以此事为先例,中国海域将彻底沦为洋人的法外之地,国家尊严尽失。二是因为是小冲突时间,大清又作为第三者的中立国,调停解决的代价很小,而德国在亚洲的势力又很有限,不像英国般有极强威胁。事件最终以李福斯释放丹麦的两艘商船,并赔款1500两银元给丹麦收场,是大清为数不多的外交胜利。

13 阅读:1360
评论列表
  • 2023-04-13 17:01

    慈禧:恭亲王干的不错,可以靠边了。老娘要上场了。

  • 2023-03-18 23:40

    普鲁士还未统一各大小邦国也不小,德国统一后你试下看下怎么结果

    帝王 回复:
    你对比一下明朝末年和清朝末年,明朝末年套不出钱,清朝末年财政收入3亿两白银。都准备掏出9千万两买航母了,八年海军计划。北洋三十六镇。吓的日本扶持宋中山去了。袁世凯北洋六镇强不强,要在加30个和北洋六镇一样级别会是什么结果。[无奈吐舌]
    用户15xxx85 回复: 帝王
    面对日本仍然不够看,北洋军绝没有胆子正面对抗日本,当时大和民族万众一心士气如虹,相比之下的清朝,汉人与满人矛盾达到巅峰,是不可能是日本的对手,要不是列国干预,日本当时就能吞了清朝,因为汉人是绝对不会帮满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