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的前背景,1874日本侵台,清政府何故虽胜却赔?

探本溯源 2023-04-24 17:09:02

让日本老实千年的白江口之战

在大家的印象中,我国与日本似乎只有隋、唐、元、明、清及抗日战争六次战争,实际上近代以来中日发生的第一次严重冲突不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而是1874年的日本侵台战争,这场战争大清最终胜利,却仍赔偿了日本50万两白银,放眼我国整个历史也只有檀渊之盟,还只能望其项背,那么清政府何故虽胜却赔?

特权未果,日本恼怒

1870年时,日本明治政府曾遣使来到我国,与清政府建立了友好关系,双方签订了《中日修好条约》,这是两国在近代的第一份建交文书。日本方面表面上是和清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实际上是眼红西方列强在我国特权,仗着自身实力的增长,以为清政府会像对待西方列强那样给予日本在华特权,但是包括后期签订的《通商章程: 海关税则》日本都没有得到实质性好处,明治政府因此大为不满,肆意挑衅。

1870中日修好条约

琉台冲突,日本寻隙

日本侵略台湾

琉球群岛一直到现在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在清朝末年,琉球在清政府和日本两大势力之间,依旧是独立王朝。从明朝开始,琉球和我国一直是稳定的藩属关系,每两年一朝贡。1871年,琉球宫古岛民的两艘进贡船照例向清廷朝贡,不幸中途遇暴风雨,其中66名船员被迫在台湾西南海岸高山族牡丹社的八遥湾登陆,但登陆的琉球人和台湾高山族人发生冲突,54人被高山族杀死,12名逃出,在凤山县受到清政府的保护。日本一直以来都想吞并琉球,便以此作为对外侵略的借口,于1874年派舰队侵略台湾。

大战爆发,我方占优

铁甲定远舰修复图

由于清政府先无防备,日本舰队共3600人顺利登陆,但日军遭遇高山族人迎头痛击,双方爆发“石山之役”、“牡丹社之役”,加之疟疾流行,日军疲惫不堪。僵持一段时间后,清政府终于得知日军入侵的消息,一方面派沈葆桢和潘蔚前往台湾与日本谈判周旋,另一方面修筑炮台,加强军备。清政府先后在澎湖诸岛建造炮台,在台厦间敷设海底电缆,向德国购置毛瑟枪,向丹麦订购铁甲舰,一时间集结上万名精锐部队。日本国力当时远不如清朝,形势对清政府绝对有利。

清廷软弱,渐涨寇志

日本二战时期控制范围

然而清廷的洋人总理李鸿章软弱不堪、卑躬屈膝,始终报定妥协求和方针,只备战不开战,放任日本。日本方面由于疫病加战事不利,开始主张撤兵。双方在北京开始正式谈判,日本在谈判桌上威逼利诱,英国公使威妥玛又从中哄骗、恫吓清政府, 1874年中日两国在北京签订《北京专约》,清政府承认日本的出兵是“保民义举”,这等于变相承认了琉球是日本领土,同时赔偿日本抚恤费10万两、出兵费40万两,总计50万两白银。

清政府本可以一举歼灭入侵日军,打疼日本,或许甲午战争也可以避免。因胜利而赔偿不仅颜面尽失,还留下祸患,日后他国缺钱了是不是都可侵略来获取赔款?更重要的是琉球被清政府抛弃,直到现在,距台湾108公里的与那国岛仍在日本非法掌控之中(本文认定日本主权仅限于四岛),家门口便是敌人,何尝不是人民之痛。清政府不是亡于内忧外患,而是亡于对外软弱,对内压迫。

1 阅读:147

探本溯源

简介:深入探讨历史,追溯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