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往事:地下是巨型水库,地上是赤地千里

人文雷州娱乐 2024-09-26 12:49:15

关于雷州的得名,我在书籍《闲话古城雷州》中有详细的讲述。“因雷得名”的诠释是最为广泛的说法,当然也表现有“敬雷”“盼雷”的习俗。

自古以来,雷州官民就为抗击干旱做过许多努力,比如他们会供鼓祭雷,还兴建了风云雷雨山川坛、龙王庙等祭祀求雨的道场,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然而,老天似乎并不领情,没有特别眷顾这些虔诚祈祷的人们,干旱所带来的悲剧依然在雷州大地不断上演。

▲万历《雷州府志》对雷州旱灾的记载

据万历《雷州府志》载,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雷州大旱,赤地千里,是岁斗米二钱五分,民多茹树皮延活,包死都万计”。还有,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大旱,禾稼无收,灾民流离失所,饿死者无数”;民国三十二年(1943),“大旱,八成农田龟裂,作物焦枯,民不聊生,百姓入山寻野菜充饥”。

雷州半岛三面临海,可为何会经常出现干旱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平均降雨量少,蒸发量大,且降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东北部多,西南部少;二是地形平缓,没有高山阻挡水汽,难于形成地形雨;三是火山岩台地地貌分布广,地势使得降雨落下后迅快流失,且土壤储水能力差;四是半岛地形,河流短促,降雨难以储存于江河而迅速回归大海。

正是这种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地形地貌,才使得雷州半岛地区地表水资源极度匮乏,以致“十年九旱”“赤地千里”“民生困苦”的历史悲剧频频发生。

▲ 雷州青年运河

为了应对干旱,雷州郡民通过开凿运河(如东河)、湖塘(如特侣塘、西湖)以及开挖泉井等办法来储存利用水资源。虽然老天没有赐给雷州丰富的地表水,但给了雷州丰富的地下水。雷州半岛好像一个硕大的盆,深处蕴藏着一个巨型地下水库。

有研究表明,雷州半岛400米深度内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总量约为50亿立方米/年。根据城镇生活用水定额标准,每人每天用水量大约为250升,那么50亿立方米的水则可以满足5480万人整整一年的用水量需求。

▲ 雷州城区现存的水井(部分)

受认知水平和开采技术的限制,古代雷州人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大多停留在天然泉水和浅井井水。

据万历《雷州府志》记载,海康之井二十有三。直至今天,仅曲街历史文化街区还存留有东坡井、八角井、城河井等古井7处;方城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有龙眼井等古井14处;二桥街历史文化街区有古井2处。

这些历史留存下来的水井,犹如岁月的守望者,不仅见证了雷州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更是承载着雷州厚重深沉的文化记忆。

▲ 《海康续志》对挖井取水的记载

近现代以来,随着勘探技术和开采技术的提高,数以千计的地下水供水井陆续出现在雷州大地的每个角落,这极大缓解了雷州人民千百年来饮水难和灌溉难的问题,雷州“赤地千里”的苦旱命运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雷州半岛的用水需求急剧攀升,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的激增,不可避免地挤占了原本用于农业灌溉与生态保护的水资源,这一现象愈发显著。

同时,局部区域因地下水过度开采所引发的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因此,建设新型引调水工程的紧迫性不言而喻。

在此背景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应运而生,它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2022年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总投资超600亿元,彰显了国家对于缓解雷州半岛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坚定决心。

该工程的年均供水量高达20.79亿立方米,将极大增强粤西区域,尤其是雷州半岛的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雷州半岛将崛起一片总面积达185万亩的大型灌区,也将改善现有40多万亩耕地的灌溉条件,有力保障粮食安全。

此外,它还将为广东·海南(徐闻)特别合作区、雷州经济开发区等前沿工业园区的发展插上翅膀,为先进制造业的腾飞提供坚实的水资源支撑,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

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实施,标志着雷州半岛长期以来的地下水超采历史即将翻篇。每年可减少的5.66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将有效缓解地下水位的下降压力,促进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良性互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回望往昔,雷州半岛的沧桑巨变离不开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展望未来,随着这一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的逐步落成,雷州人民将彻底告别“守着江河没水喝”、“十年九旱”的历史困境,迎来一个水资源充沛、生态和谐、经济繁荣的新时代。

2030年,当清澈的水流穿越千山万水,润泽雷州大地之时,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都将因之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4 阅读:695

人文雷州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