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到了,聚会也多了。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饭局,几乎就是某行业的诉苦大会,很多人说,疫情结束后,本想大干一场,结果被大干一场,有人如泣如诉,好像全天下就他最苦一样。还口口声声说自己要出国,换个活法,想听听我的看法。
现在回头看过去一年的形势,的确行业分化严重,经济起起落落,有周期性,有人欢喜有人愁。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长,眼光放远,跳出自己的得失,可能更接近真相。我就把那天我席间说的话整理出来,写成这篇文章。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如今的世界,所谓大势,其实也就是中美两国的大势。
—— 美国 ——
美国,个人优先,英雄主义。判断美国的大势,我看私人公司,尤其是头部科技企业。美国科技企业衰落之日,就是美利坚国运逆转之时。现在他们的头部科技公司衰落了吗?好像没有。当然,如果你认为衰落了,那就你赢。
美国的创新能力依然强劲,在全世界都认为美国手机一败涂地的时候,苹果出现了。都认为美国的汽车日落西山的时候,特斯拉出现了。都认为互联网创新走到尽头了,生成式AI出现了。美国不善于在同一条赛道长跑,但他们善于重新开辟一个赛道,自己带头抢跑。美国头部精英的创新能力虽然很强,但把创新落地,却是我们的强项,所以我们也不需要悲观,只要摸着鹰酱的头过河,把他摸成秃头鹰为止。
千万不要看到美国流浪汉泛滥,就弹冠相庆,最多高兴一下就好,美国的流浪汉人数过去几十年变化不大,甚至还略有减少。可能有大聪明说了,怎么可能呢?肉眼可见增多了。我只能说,这又是信息茧房效应,你看一个流浪汉视频,只要停留时间足够长,AI就会向你推送n个流浪汉,让你看到不想看为止。
同样道理,有些人不惜一切,拖家带口,坐11路去美利坚,原因也是信息茧房效应,美国好棒棒的信息看多了,以为大洋彼岸遍地是黄金,刷碗都能住别墅。在我看来,美国的问题在于沉默的中产,这一批人的数量,在过去几十年大量下降。但这批人上不了新闻,也上不了抖音,外界很难了解他们的真实现状。以我行走美国的经验,我认为,阶层降级的中产,就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明知慢慢凋亡,也不会站出来怒吼一声,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统一的声音。爱哭的孩子有奶吃,堕落中产的声量,还不如那几个零元购的小毛贼。美国中产降级,虽然人数很多,却不会给社会造成压力。
美国中产还面临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麻烦,那就是体重。阶层降级的中产戾气最重,失落感最强,但还顾忌脸面,自尊心特别强,高不成低不就,于是自暴自弃,吃垃圾食品,然后体重超标。这是最现实的问题,没有体力,连零元购都参加不了,更别说,参与社会格式化。不去美国,完全想象不到美国中产有多么超重!几年前,我在美国的一个高速休息处,随手拍了两张照片。
一张照片里,一个超重的妇女,连站都站不稳,扶着铁栏杆,一步一步,吃力地向前挪动。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美国有很多速食店,都有这样厚重的铁栏杆,目的就是为了服务超重的消费者。可想而知,超重问题有多么可怕。另外一张照片,在停车场,我看到一辆后视镜残缺的汽车,远远就能听到呼噜声,走近一看,里面瘫着一个超重的白人中年男子,副驾坐上,有一只非常老旧的翻盖手机。他居然还在用纸质地图。美国就是这样的国家,精英圈竞争力很强,高科技引领世界,但中下层却与科技潮流完全脱钩。这种堕落中产的结局,很可能就是在某个寒冬的夜晚,一睡不醒,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若干天后,腐烂的尸臭,换来了本地报纸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中产阶层,美国社会曾经的中流砥柱,自1970年代以来已经开始缩减。1971年,大概有61%的美国人被认为是中产阶层,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就落到了51%。自1970年到2018年,美国中产阶层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62%下降到43%,少了19%。相比之下,富有阶层的收入上涨了19%。而穷人,则维持不变。我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是顶层的精英或者非常有钱的中产,地球就是你家的后花园,随便去哪里都没问题。有一技之长的体力劳动者,如果能拿到合法的身份,出去也行。唯独中产阶层,出去一定要谨慎,三思而后行。为了逃避压力而草率出行,只会面对更多的压力。尤其是美国这样的国家,最容易被牺牲的就是中产阶层。—— 中国 ——中国,家国情怀,集体主义。判断我们的大势,主要看国有企业和公共部门。让我举3个例子。电信公司前几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开口就说,自己是中国移动的,只要我携号转网,就可以给我优惠,力度很大。套餐58元每月:140G流量、全国流量40G、区域流量100G、全国通话800分钟、500兆的宽带、和一台机顶盒……我是十几年的联通客户,目前我的套餐和上面的类似。我本来已经非常满意了,一个全家桶,才89元。可我万万没想到,以前高高在上的移动居然这么接地气,直接把价格砍到58元!!!于是,我故伎重演,假装打电话给联通,说自己要携号转网。没多久,联通客户经理的电话打来,那态度,甜腻得近乎讨好。而我非常坚定,没有真金白银,绝不妥协。最后,客户经理说,只要我承诺在网一年,就可以给我每月减少30元!我假装勉强答应后,还不忘抱怨几句,其实我内心窃喜,原来和世界500强的国企砍价,也这么容易!让我欣慰的并不是每个月省30块钱,而是得到第一手的写作素材,也让我看到了一个乐观的理由。要知道,这样的事情,在其他国家,不太可能发生。我查了一下我的淘宝记录,2015年,一条电信宽带,每年就要1508元,后来速度变快了,但价格始终没变。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国家推出了「携号转网」政策,三巨头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于是,价格越来越低,服务越来越好,好到你怀疑人生,三观颠覆!我走了四十几个国家,总结出一条规律,但凡国家控股的企业,都非常低效,唯独我们的国企是一个例外,竞争起来和民企一样激烈。相比之下,美国的三巨头:T-Mobile,Verizon,AT&T,简直就是渣,价格贵、服务差、效率低……写到这里,我并不是让大家去跟运营商讨价还价,也不是嘲笑美国又不行了。而是希望大家看到一个积极的变化,这个变化很容易被人忽略,但意义重大。
前段时间,我去了一趟中亚,看了很多苏联的遗迹,我站在一个可能是钛合金的垃圾车前,深刻领悟的那句话——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苏联不是被美国搞垮的,而是自己死于僵化,苏联的行为逻辑,就是完全没有竞争,不考虑价格,也完全没有服务。一方面,垃圾车的材料非常高端,另一方面,老百姓在寒风中排队买面包。中国的电信三巨头,本质上都是一家人,背后的控股人都是国家,按照西方的经济学逻辑,这就是垄断,必然导致高价和低效,但现实却是相反的,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股东自己没事找事儿,左手打右手,结果让消费者得利。相反,德国、美国的电信公司都是私人控股,按道理为了利润,他们已经彼此竞争,展开激烈的价格战,用最好的服务讨好顾客,然而,并没有,他们居然如此低效~我不指望国企可以承担创新的重任,但有这些竞争意识很强的国企在,至少可以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
把创新的工作,留给民企,经过市场的拼杀,最后胜者为王。我不敢说这种模式是完美的,但至少现在看来,还行。浙里办几年前,我去鄞州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走进大楼,就可以看到醒目的标志:“最多跑一次”。我觉得这个才是解决老百姓的痛点。进驻中心的部门有39个(其中行政审批部门25个),设服务窗口138个。可办理各类事项420项,其中行政许可类事项326项,非行政许可类事项及便民服务事项94项。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人才管理、劳动力交流、办证、相关的中介服务……基本上你能想得到的机构,都集中在这里了。
我还用手机录了一段「我和一个公务员的对话」,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不可思议。主要的谈话内容是:
第一,有工作人员主动向我征求意见,怎么摆放老花镜更好,没想到服务已经细致到这种程度。第二,我办了一个台湾通行证,事后,居然有人给我打电话,开始我以为是诈骗电话,后来才发现,是有关部门询问我对办证服务是否满意。本以为“最多跑一次”已经是极限了,万万没想到,这几年还出来一个「浙里办」前几天,我一个朋友说:早上10点多,在浙里办提交了个提取公积金申请,结果,11点资金就到位了!以前至少还要跑一次,现在一次都不要跑了。体验感简直太棒了!浙里办可能是全国政务app的领头羊,我看了一下应用商店的排名:
浙里办4.6随申办4.3苏服办3.3粤省事1.5我敢说,浙里办这种app ,体验绝对是遥遥领先。一个没有竞争压力的单位,为什么能不断自我进化,不断推陈出新,这有点不科学啊?至于背后的原因,容我思考一下,等有结果了,再向大家汇报。城市水质前几天,我看了一个美国博主的视频,标题是Urban swimming hole in the middle of a Chinese city of 9 million?人口900多万的大城市的水体,你敢不敢游?我点进去一看,她游泳的地点居然是温州的九山湖,这个湖我非常了解,我小时候,水体绿得发黑,经常飘出一股恶臭。万万没想到居然也可以游泳了,目测能见度还不错。说句实话,美国的整体自然环境依然比我们好,但他们也做不到在一个人口900万的城市内,河流湖泊可以游泳。最近这两三年,我走了国内很多地方,如今回想起来,我们的环境卫生简直翻天覆地。写在最后上面的三个例子,说明了我们的企业经营水平、社会治理能力、环境卫生标准,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底线。有这么好的基础在,怎么会有悲观的理由呢?首先,老百姓没有悲观的权利,因为悲观不解决问题,只会恶化问题。无论什么形势,我们都必须乐观对待每一天。其次,只要大家乐观了,事情也就乐观了。人和人之间,有时候能力差距并不大,区别就在于,成功的人通常都是乐天派。悲观的人,在成功之前,已经被自己劝退了。再次,只要你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积极乐观的事情。这不是我们虚构出来,而是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