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个城市前三季度GDP数据出炉,洛阳有点儿令人惋惜——不仅再次痛失稳坐了多年的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宝座,而且从增速来看,被河南18地市的大多数地市碾压。
这个世界的竞争是激烈的,被赶超不可怕,落后也没关系。我们要做的是痛定思痛,找到问题,拿出对策,迎头赶上。
1、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易主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易主,来得并不算突然,其实这个结局或许早已注定。我们看下去年与今年一季度两个城市的GDP及增速数据便略知一二。
2021年,洛阳GDP以5447.1亿元仍位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榜首,而榆林则以5435.18亿元的经济总量跃居第二,与洛阳的差距已不足12亿元,增量高达1345亿元,名义增速达到惊人的32.9%,远高于洛阳318亿元的增量。
2022年上半年,洛阳GDP达到2915.6亿元,榆林GDP达到2969.84亿元,一举反超洛阳,成为中西部GDP第一的非省会城市。
2022年前三季度,洛阳GDP达到4340.64亿元,榆林GDP达到4609.44,继续领先洛阳,名义增速是洛阳的4倍多。
显然,2022年全年榆林GDP超过洛阳成为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名已是板上钉钉。
洛阳为什么会被反超?答案并非洛阳不够强,而是因为对手太强太猛了。
2022年前三季度GDP,榆林增量988.68亿元,国内排名第2;实际增速7.6%,国内排名第8;名义增速27.31%,国内排名第2。
2、榆林为什么那么猛?榆林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其高端能源工业的强劲增长密不可分。得益于国际能源价格上升,作为能源型城市的榆林“煤”运大涨,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财政收入也保持高位运行。
今年上半年榆林财政收入(507.78亿元)大涨97.45%,直接超越陕西省会西安。而今年上半年洛阳财政收入是多少呢?仅有250.22亿元,不足榆林的一半。
长期以来,榆林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是“家里有矿”的城市,其境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近两年因国际能源价格大涨,致使榆林GDP暴增,从2017年至2021年,仅用了4年时间,榆林GDP就从3318.39亿元增长到了5435.18亿元。
今年以来,受到全球高通胀以及俄乌冲突的影响,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度上升,导致国内外价格出现倒挂,加剧了国内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而国内用电需求、煤炭需求的上升,也导致了煤炭价格上涨。
2017年到2021年,动力煤价格基本保持在600元/吨以下,2021年开始,动力煤价格不断走高,到2021年10月20日达到848元/吨的峰值,今年以来持续处于高位,“煤超疯”行情持续上演。
10月31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发布报告指出,综合来看,判断后期我国煤炭需求将逐步回升,煤炭供应将快速增长,煤炭供需总体相对平衡,煤炭市场价格或将高位波动。
很多人认为榆林是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一旦资源枯竭,经济就会萎靡不振。实则不然。目前,榆林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煤、气、油、盐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
榆林坐拥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全市煤炭预测2800亿吨,探明储量1500亿吨。榆林有54%的地下含煤,约占全国储量的1/5。2021年榆林煤炭产量5.5亿吨,占全国的13.5%。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保守估计可开采330年。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国际能源价格不出现大幅下跌,“煤超疯”带给榆林的红利期将会持续很多年。
实际上,作为“家里有矿”的“煤都”,榆林也有着自己的隐忧。
最近两年,在煤炭大周期下,榆林GDP名义增长极快。2021年名义增速32.9%、全国第二;2022年上半年名义增速34.21%、全国第一。但GDP名义增速是包含价格变化的增速,实际增速是剔除价格变动、只考虑实际产量变化的增速。2021年榆林GDP实际增速7.9%,2022年上半年实际增速7.2%,均远低于其名义增速。其中2021年的实际增速7.9%甚至低于全国8.1%的平均数。这意味着,一旦煤炭价格回落,榆林GDP将会大受影响。
3、洛阳比榆林,到底差在哪儿?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不仅仅比的是GDP的高低,更应该是综合实力的比拼。榆林今年大概率将成为中西部非省会“经济第一城”,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城还需要与洛阳长期较量。
2021年,榆林人均GDP14.99万元,洛阳为7.72万元;2021年洛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00亿元,榆林为703亿元;人口方面,截至2020年洛阳常住人口705万人,榆林362万人。
在科技创新方面,洛阳更具优势,2020年,洛阳共申请专利15825件,授权专利11161件,技术合同成交额53.8亿元,而榆林市授权专利1895件。
虽然“以GDP论英雄”评价体系不可取,但不可否认,GDP仍然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指标,综合反映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而更加准确的国民经济核算,可以为经济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洛阳被反超,痛失中西部非省会“经济第一城”的宝座,也并非情有可原的。不可否认,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近两年洛阳的发展速度过于缓慢。
2021年,洛阳GDP实际增速4.8%,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6.3%,排在18地市倒数第三位,而名义增速6.22%依然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7.07%,排在18地市倒数第六位。
2022年前三季度,洛阳GDP名义增速6.86%,排在河南18地市倒数第七位。
同样的经济环境下,起跑线原本更靠前的洛阳,在河南赛场上的速度反而落后于大多数小兄弟城市,有点儿后劲不足、力不从心的感觉,更不用提去跟全国赛场上的一匹黑马榆林赛跑了。
我们通过对比洛阳与榆林的三大产业数据,来找出两个城市的差距所在。
2022年前三季度,洛阳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18.0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972.0亿元,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2150.6亿元,增长3.1%。
而2022年前三季度榆林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05.9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416.23亿元,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1087.3亿元,增长7.9%。
不难发现,洛阳与榆林的最大差距就在于第二产业,洛阳落后于榆林1444.23亿元。
洛阳曾经引以为傲的全国重工业基础哪去了呢?洛阳的魅力不仅是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因为洛阳强大的工业力量。洛阳是我国“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全国156项重点工程有7项落地于此。这样的规模,当时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望尘莫及,早在上世纪60年代,洛阳曾与整个广东省的经济总量相等。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区域竞争的加剧,洛阳的老工业基地显得步履沉重、举步维艰。
4、GDP增速乏力,洛阳何去何从?与兄弟城市的GDP增速相比,洛阳的数据可以用“惨淡”二字来形容。面对GDP的增速乏力,洛阳应该何去何从呢?
方向一、重工业的转型。影响洛阳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还在工业。建国以后洛阳的崛起可谓成也重工业,败也重工业。一五期间,洛阳成为新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然而进入市场经济后,洛阳工业优势不在,大量国企挣扎在转型路上,除中信重工等少量国企转型较为成功外,其他几家曾经的“共和国工业长子”均不负当年市场地位,有的甚至在半死不活的状态下苦苦挣扎。比如曾经全国的重要企业一拖股份,由于体量巨大,机制老化,这些年企业经营一直步履维艰。
洛阳传统工业产业结构存在着先天缺陷,比如缺乏龙头带动作用,产业集聚发展不完善,面临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不足的问题。这些都是洛阳工业的缺失,亟需转型升级。
方向二、激活民营经济活力,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洛阳的很多民营企业是依附于央企国企产业链的,央企国企的兴衰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兴衰,民营经济的活力与央企国企转型密切相关。
洛阳市由于体制制约,第二产业发展多依靠大型国企,对民营经济无论是支持还是服务上,都缺乏足够的空间与支持。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积极培育有发展潜力的本地民营企业,给予较大的政策支持与扶持,会有利于解决政府招商引资项目的孤岛效应,更会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形成完善的区域经济体。
令人欣慰的是,在“2021河南民企百强”榜单中,洛阳共有13家民企上榜,其中洛阳栾川钼业居百强榜首,也是全省首家过千亿企业。如果洛阳的民企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么洛阳的经济发展也会更上一层楼。
方向三、破解招商引资难题。近年来洛阳的招商引资,能拿得出手的就格力系的格力空调及格力钛(银隆)新能源,以及今年刚落地的宁德时代与海澜之家。以自身的综合实力与城市知名度,洛阳这棵梧桐树,本可以引来更多的金凤凰。从今年宁德与海澜落户的速度之快来看,我们看到了一个潜力巨大、商机无限的洛阳正在冉冉升起……
方向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多年来,洛阳市产业结构一直都有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占比过重的问题,2017年,洛阳三大产业结构中首次出现了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的历史性转变,产业结构正由“二三一”向“三二一”渐进,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近几年,洛阳由高度依赖重工业转向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洛阳向好的一面。然而,当前洛阳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不足与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的新常态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方向五、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作为世界闻名的千年古都,洛阳旅游业极为发达,对GDP贡献值也不断上升。2019年、2020年、2021年,洛阳旅游收入分别为1321.02亿元、1381.52亿元、923.48亿元。
2021年洛阳旅游收入大幅下降,而2022年,洛阳因疫情推迟第40届牡丹文化节,按照2021洛阳牡丹文化节的总收入278.19亿元的损失计算,今年全年洛阳的旅游收入或许不足2020年的一半。
面对疫情常态化,旅游需要反常态化。且洛阳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多年来,洛阳旅游一直延续老三样“龙门、关林、白马寺”,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能让游客愿意留下来呆上三天三夜的理由。如何打造特色文旅,破解众多旅客洛阳一日游的尴尬局面,为旅游业增收,是摆在洛阳旅游业面前的一道难题。还好,投资500亿的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项目似乎有戏了,尽管任重道远,落地不知多少年,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届时洛阳或将出现一处与西安大唐不夜城相媲美,吃喝玩乐一条龙的旅游胜地。
2022年洛阳GDP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榆林的反超与襄阳的紧追,洛阳是否还能守住或者说重夺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金字招牌,就看以上五大方向的落实情况。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