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司马懿真看不出诸葛亮设的“空城计”吗?

书匠说史 2023-11-30 11:28:24

诸侯争霸,命运如何摆布,三国风云,司马懿妙手回天!说来颇具讽刺意味,曾经刘备、孙权、曹操三雄鏖战天下,战局险象环生,却最终沦为司马氏的掌中玩物。

身为曹魏时期的重要将领,司马懿的军略才华非同寻常。在与诸葛亮长达数年的对峙中,司马懿深谙诸葛亮的兵法,对待这位智勇双全的对手更是小心翼翼。

以当初的空城计为例,明知是敌方的计谋,司马懿仍然毅然选择撤军,这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

初入仕途,遭受猜忌

司马懿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将领,早在初入仕途时就成为众人争相拉拢的对象。然而,司马懿初期并未轻举妄动,而是静待事态发展。

曹操夺权之初,渴望人才。听闻司马懿才华出众,多次邀请其辅佐,然而司马懿并不愿向乱世之贼低头,故假装患有风痹,拒绝仕官。

待曹操真正掌握天子以御诸侯后,无论司马懿是否情愿,他最终还是投入了曹操的阵营。在曹魏崛起的过程中,司马懿也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然而对曹操而言,司马懿始终是半路出家,且是被迫投效,因此曹操对其忌惮异常,刻意限制司马家族的权势发展。

司马懿才华横溢,既善治国安邦,更善战斗指挥,甚至掌握曹魏政权大部分军队。尽管曹操心生忌惮,但为了牵制诸葛亮,他不得不在掌握中兼用司马懿。

司马懿了解曹操的多疑心理,始终保持实力,不愿引起过多关注。然而曹操屡次试探司马懿,幸好司马懿赢得了曹操大儿子曹丕的信任,才得以安然无恙。

身处乱世,谨慎行事,观时势变化

身处乱世之中,司马懿怀揣着卓越本领,与众人一样,有着建功立业的渴望。然而,他深知当下三国鼎立不是创业的良机。

因此,他告诫家人要行事慎重,一边积累实力,一边观察时事变化,切莫轻举妄动。

秉持这种理念,司马懿在每一次战争中都小心谨慎,始终为自己留有退路。

识破空城计,果断选择撤兵

建安二十四年,魏蜀吴三国格局遭到极大冲击,蜀汉力量一度达到巅峰,计划入主中原。然而,计划并不顺利,诸葛亮无奈选择休养生息,失去了最佳时机。

后来,诸葛亮趁机北伐,但由于马谡的错误,失去了街亭。面对失利,诸葛亮选择撤退,却在西城遭到曹魏大将司马懿的包围。

司马懿率领15万主力部队包围西城,而诸葛亮手下的军队只有2000人。无论从任何角度看,诸葛亮都无法取得胜利。

然而,诸葛亮沉着冷静,设下空城计。司马懿激动地来到城下,却看到蜀汉军旗飘扬,城楼上空无一人,城门敞开。诸葛亮独坐城楼,弹琴娱乐,整个城市空无一人。

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但他的军队却不顾一切,似乎只要他一声令下,就能冲入城中,俘获诸葛亮。然而,在司马懿看清局势后,他派遣士兵探查城中情况。

得知城内只有少数百姓后,司马懿的眉头皱得更深。他的士兵迫不及待,就连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也是如此。司马昭请求出战,声称能擒获诸葛亮,但司马懿摇头,选择退兵。

司马懿的退兵令众人不解,甚至连司马昭都对此感到困惑。他认为这只是诸葛亮设置的疑兵计,城内根本没有多少士兵。

司马昭迫不及待地询问:“如今城中必然空虚,为何父亲要选择撤退?”面对问题,司马懿解释道:“诸葛亮是蜀汉军师,智谋非凡。如今敞开城门必有诈。”

司马懿以此为借口,率领十万大军全数撤退。其他人虽不理解,却以为司马懿害怕诸葛亮,全盘接受了他的选择。

然而,这位戎马一生的司马懿,真的会看不透一个小小的空城计吗?他的选择又蕴含了怎样的深思熟虑,最终导致他选择撤兵呢?

洞悉曹魏本质,以自保为上策

实际上,无论是司马懿还是诸葛亮,都是智慧过人之辈。对于司马懿在曹魏政权中的处境,诸葛亮又怎么可能没有觉察?

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诸葛亮的真正对手只有司马懿一人。如果诸葛亮在此战中失利,那么三国就没有人能够阻止司马懿。曹操是否真的会安心让司马懿保留实力呢?

因此,诸葛亮在赌博,他并不是在赌司马懿是否会入城,而是在赌司马懿是否能看清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

果然,司马懿同样是个聪明人。诸葛亮能想到的他也想到了,为了更好地保全自己,为了更好地积累力量,他压下了儿子出战的请求,选择了撤兵。

司马懿非常清楚自己在曹魏的境地,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战斗,战争的胜败关系到他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战胜了,他所面临的困境可能比失败时更为严重。功高震主会加深曹操对他的忌惮,甚至一不慎还可能导致整个家族覆灭。与其冒险,不如主动向诸葛亮低头,削弱他在军中的影响力,以此来化解曹操对他的猜忌,实现一举两得。

然而在当时,鲜有人能够洞悉司马懿的真实意图。因为他带领的十五万大军竟然沿着路边小径撤退,根本没有选择走主要大道。

由此可见,司马懿是一个审慎思考的谋略家。他主要考虑的是,如果选择从主道返回,一旦遭遇到诸葛亮增援的部队,双方必将陷入激战。这样一来,不论胜负,都是他所不愿看到的局面。

此外,选择小路撤退实际上也是为了上演一场给天下观众看的戏,加深他对空城计的坚信。实际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司马懿率领15万军队紧急回撤到许昌城,也算是在这一事件中顺利功成身退。

当司马懿派遣使者将战报送至曹操手中时,曹操听闻后极为愤怒。司马懿更是趁机火上浇油,借机将“诸葛亮仅凭一座城就挡住了司马懿十五大军”的故事在民间传颂,导致曹操对司马懿感到极度失望,甚至怒气冲冲摔碎了房中的物品。

尽管如此,曹操深知司马懿对曹魏政权的重要性,因此根本不敢对他进行严厉惩罚。仅仅是口头上的责备,还希望他继续率领军队对抗诸葛亮。

看起来,司马懿实在是英勇而谋略出众!他在战场上展现的军事谋略令人惊叹,而他的心计和算计更是不逊于诸葛亮。

司马懿本可多次有机会夺取诸葛亮性命,但他迟迟未做此选择,而是与诸葛亮形成对峙。正是这种行为,使他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更加牢固,也让曹操敬畏不敢轻举妄动。

就这样,司马懿领导司马家族默默积累实力,为他的儿子司马昭篡夺曹魏政权奠定了基础,覆灭了蜀汉政权。

话说回来,如果当初司马懿没有选择撤退,而是直面诸葛亮,斩下了他的首级,那或许等待他的只有喝下一杯毒酒的命运!

毕竟卧榻之上不容他人酣睡,尤其是皇帝。作为国君绝不会容忍他人的威胁,即便对方有着巨大的功劳,也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因此,冒着不被士兵理解、被天下人耻笑的风险,司马懿仍然果断选择了撤退,毕竟不撤只有死路一条!这正是他笑看他人不透底,却笑他人看不清的智谋!

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有其他观点,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留言。

0 阅读:25
评论列表
  • 2023-11-30 12:35

    这不是历史,只是小说,从小说角度讲,司马就是百分之百上当了,再狡辩分析也是扯淡

  • 2023-11-30 15:10

    养寇自重